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从分层次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安排与实施、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协作与竞争,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拓守恒 《计算机时代》2010,(10):72-73,75
在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指出分专业分层次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认为在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构建分专业分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使学生获得将来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实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面向大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和层次等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以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整体思路,并结合实际,从学习基础与兴趣调查、分专业课程体系、分层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新生计算机学习的质量,提出了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分层次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式实践环节的设计,丰富了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强化了课外创新、改革考核方式,提高了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分层次分类教学、同时采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行形成性考核、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推动计算机教学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适应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前,学生在计算机的受教育程度方面往往是参差不齐,这就给入学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必须采取新型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点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以全面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方面都能够有所提高,而复式分层次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文章从阐述复式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入手,对该教学法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共同特征是超强的实践性。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在计算机操作、编写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能力。文章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特性以及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并创新教学内容、三级渐进式实践教学法、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及实行分层次教学等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体系、教学平台、教师队伍和学生创新能力4个方面对信计专业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信计专业为例,阐述计算机实践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提出专业课程分层次模块教学,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拓展教学平台,校企合作扩大教师队伍,通过建模与自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汪凯  董艳 《福建电脑》2010,26(8):187-188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对象专业分布广泛,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很大。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单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计算机基础学科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各方面差异,运用分层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但在计算机上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发展"分层次"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课程的特点,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该文结合教学实际与教学经验,从教材、教法角度探讨,提出加强理论联系,强化实际应用,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高职教育需要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已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从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策略,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高大学 生的基本素质。通过分析部分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 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陆铭  邹启明 《计算机时代》2009,(8):64-65,68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未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编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文章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作了系统探讨,内容包括教学组织与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创新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规范考核方式等;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研究型本科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日常软件的实 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而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是全国高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 课。由于受人力和物力等条件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造成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顺应信息技术日新 月异的发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以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提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以及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的社会对大学生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就势在必行。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提出了与各专业结合、分类分层次以及网络化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该教学模式。通过对11级、12级部分学生进行具体教改的实施,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计算机素养,为培养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合理利用,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研究提高计算机课程课堂教 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加强师生之间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素养。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的辅助下如何让基础薄弱、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吃得了”.又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吃得好”,并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就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