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合沙棘原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洛伐他汀胶囊1.80 mg/kg·bw)、复合沙棘原液低(3.57 mL/kg·bw)、中(7.14 mL/kg·bw)、高(14.28 mL/kg·bw)剂量组,并通过高脂饲料喂养法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复合沙棘原液及洛伐他汀混悬液。给药28 d后,观察与分析各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血清血脂水平、抗氧化水平、肝脏指数及肝脏病理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模型构建成功;阳性对照组、复合沙棘原液高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相似文献   

2.
王辉敏  李冠文  杨金梅  陈超  刘星  秦楠 《中国油脂》2023,48(5):73-77+84
近年来,高脂血症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增长,多不饱和脂肪酸降脂作用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并取得重要进展。为对深入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调节的相关机制及进一步开发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多不饱和脂肪酸降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激活脂质代谢相关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脂联素水平、减少瘦素含量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并指出近年来多不饱和脂肪酸降脂研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在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方面展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马齿苋为我国卫健委公布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之一,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马齿苋中含有多糖、生物碱、黄酮、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机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本文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提取、分离富集、功能活性和马齿苋系列产品进行概述,以期为马齿苋和马齿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复合茶干预期间小鼠肝脏脂类代谢产物的差异。30只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NK)和复合绿茶高(DH)、低(DL)剂量组,三组小鼠均饲喂高脂饲料,并分别灌胃饮用水和不同浓度的复合绿茶提取物(840.0、210.0 mg/kg)。30 d试验结束后,分析小鼠的体重及肝脏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复合绿茶剂量组的小鼠最终体重和增重与高脂模型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处理组肝脏中检测到110个代谢物,其中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中溶血卵磷脂酰胆碱16:1、(±)12(13)环氧-9Z-十八碳烯酸、前列腺素E2、(±)17-羟基-5Z, 8Z, 11Z, 14Z-二十碳四烯酸、溶血卵磷脂酰丝氨酸22:5、前列腺素D2、溶血卵磷脂酰乙醇胺14:0等22种代谢物质差异较显著;随着复合茶浓度增加,小鼠肝脏中的溶血卵磷脂酰胆碱16:1、6-酮前列腺素F1α、溶血卵磷脂酰丝氨酸22:5、前列腺素D2、溶血卵磷脂酰乙醇胺14:0等代谢物质下调,(±)17-羟基-5Z, 8Z, 11Z, 14Z-二十碳四烯酸上调,且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紊乱也得到改善。综上所述,复合茶对高脂血症小鼠有明显的抑制体重增长和降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肝脏脂代谢有关,使上述22种差异代谢物向正常的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5.
罗娜 《中国油脂》2020,45(7):97-101
高脂血症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直接引起或导致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及人体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增加外源性胆固醇代谢,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抑制肝脏胆固醇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肝脏载脂蛋白的产生,在高脂血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国内外研究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血脂和脂质代谢调节的相关机制和后续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多糖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油、芝麻油为底物,采用碘量法对马齿苋多糖的抗氧化性能及与抗坏血酸的协同增效作用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对油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效果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加强;抗坏血酸对马齿苋多糖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脂膳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考察了银杏肽的辅助降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银杏肽低剂量(100 mg/kg)、银杏肽中剂量(200 mg/kg)、银杏肽高剂量组(400 mg/kg)和阳性对照组(10 mg/kg辛伐他汀),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测定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摄食量、脂肪表观消化率;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和冠心指数(coronary heart index,CHI);测定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银杏肽干预均显著降低了高脂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P<0.05),提高了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对小鼠摄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降低了小鼠血清TC、TG、LDL-C(P<0.05)水平,升高了HDL-C水平(P<0.05);抑制了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降低了小鼠AI和CHI(P<0.05);提高了肝脏T-AOC和T-SOD水平(P<0.05),降低了MDA水平(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摄食量、脂肪表观消化率、TG、TC、HDL-C、CHI、IL-6、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杏肽对高脂膳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具有辅助降脂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牛磺酸饮水对高脂血症大鼠减重降脂的作用。方法: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牛磺酸(低、高)剂量组。对照组摄食普通饲料,其余三组摄食高脂饲料,牛磺酸组饮用牛磺酸水溶液。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粪便中总胆汁酸(TBA)含量;肝脏TC、TG、游离脂肪酸(FF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肝糖原的含量和GSH-PX酶活力。结果:高剂量牛磺酸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体重,两个剂量牛磺酸都可以显著降低大鼠附睾脂肪垫指数;高剂量牛磺酸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肝脏FFA和肝糖原水平,两个剂量牛磺酸对肝脏TC和TG均无显著影响,但都可显著增加粪便TBA含量;两个剂量牛磺酸都可以显著升高大鼠血清GSH-PX和肝脏GSH-PX、还原型GSH。结论:牛磺酸主要通过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并随粪便排出、加强脂质代谢减少肝脏FFA堆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途径发挥减重降脂功效,但其减重降脂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车戬 《饮食科学》2003,(3):22-22
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合理的饮食结构则有利于血脂指标的下降。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对高脂血症有着较好疗效的食物和药膳,以加速病人的康复。 几种具有降脂作用的蔬菜 1、香菇: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16种氨基酸和多种不饱  相似文献   

10.
马齿苋多糖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猪油、芝麻油为底物,采用碘量法对马齿苋多糖的抗氧化性能及与抗坏血酸的协同增效作用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对油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效果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加强;抗坏血酸对马齿苋多糖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纯化马齿苋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条件。方法 将新鲜马齿苋经索氏提取后所得的脂肪油通过尿素包合的方式富集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简称PUFAs),并以PUFAs总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对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对比新鲜马齿苋全草油与纯化物PUFAs理化性质上的区别。结果 尿素包合法富集纯化的最佳工艺为尿素与乙醇体积比1:10,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12:1,结晶温度-20 ℃,此时PUFAs含量预测值为110.76 mg/g,实际值为116.00 mg/g。就理化性质相比较而言,纯化物PUFAs的酸值无显著差异,碘值和过氧化值显著提高,皂化值显著降低(P< 0.05),表明纯化物PUFAs的不饱和度更高,基本达到本试验的目的。结论 该富集纯化工艺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合分离纯化马齿苋脂肪酸类物质,可为马齿苋多不饱和脂肪酸向功能食品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为提取溶剂,通过清除DPPH·、ABTS^+、·OH及FRAP法评价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并测定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在4种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70%丙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总多酚含量最高。70%丙酮可作为马齿苋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多酚含量可作为马齿苋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马齿苋的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齿苋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被营养学家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之一,作为新型的食物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马齿苋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功能特性,以及目前马齿苋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发育期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类别与含量的变化。将56只初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组、必需脂肪酸(EFA)缺乏组、鱼油组[300mg/(kg·d)]、紫苏组[2.45mL/(kg·d)]、α-亚油酸组[1.32g/(kg·d)]、核桃组[2.45mL/(kg·d)]与红花组[1.65g/(kg·d)]。连续饲养8周,提取大脑组织总细胞膜,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脂肪酸组成无差别;与阴性组比较,各组均能显著提高n-3PUFAs的含量;紫苏组、核桃组和红花组能显著降低n-6PUFAs的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紫苏组、核桃组、红花组和鱼油组能显著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说明PUFAs能改变大鼠大脑细胞膜的含量,但对其类别影响不大;短期缺乏EFA对细胞膜脂肪酸的类别与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马齿苋多糖;Sephadex G-100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30W,提取时间55min,提取温度75℃,液料比45∶1,多糖的平均得率为13.28%;通过SephadexG-100柱层析获得3个马齿苋多糖亚级分,收集第一亚级分后得到马齿苋多糖-a为分子量分布均一组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a为含蛋白质的酸性多糖,不含淀粉和还原糖.  相似文献   

16.
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乙醇溶剂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乙醇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L9(3 4)正交选择试验 ,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60 % ,温度 60℃ ,时间 3 0min ,料液比 (g∶mL) 1∶40 ,提取 3次。  相似文献   

17.
马艳  王长斌 《食品与药品》2014,16(5):359-360
目的测定马齿苋中无机元素含量,为其药效学研究及食用开发提供资料。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马齿苋中钾、钙、钠、镁、铜、锌、铁、锰、铬、镍的含量。结果马齿苋所含10种无机元素中,钾、钙、镁为宏量元素,其余7种为微量元素。结论本研究为马齿苋的后续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Portulaca oleracea (purslane) is nutritious but, in addition to the essential α‐linolenic acid, vitamin C and tocopherols, it contains undesirable oxalic acid. Knowing the effect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on oxalate accumulation, we tested the agronomic potential of three members of the P. oleracea aggregate under various nitrogen fertilization conditions, by measuring biomass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fatty acids, organic acids and tocopherol in the commercial P. sativa (Pos) and two natural members: P. nitida (Pon) and P. papillato‐stellulata (Pop). RESULTS: With nitrate as the sole N source, we measured differences between Pon and Pos in concentrations of the essential ω‐3 fatty acid α‐linolenic acid. Pos also gained less dry biomas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implying a higher agronomical and nutritional value for Pon. Increasing the fertilizer ammonium concentration and reducing that of nit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xalic acid by factors of up to 1.7, 2.6 and 3.4 in Pos, Pop and Pon,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tocopherol and malic acid, had no effect on fatty acids or ascorbic acid, but reduced biomass. CONCLUSION: In spite of the recumbent growth habit of Pon, the present findings indicate its agronomic potential. Because early flowering and seed production may be the limiting factors in purslane agriculture, growing Pon in nitrate‐poor conditions might be agriculturally favorable.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