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子元器件,组件和设备的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各种防护手段,防止因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而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硬击穿或软击穿,并进而导致整机性能的下降或失效,所以静电防护设计的目的是控制静电放电,防止静电的发生或将静电放电能力降到所有静电敏感地元器件的损害阈值以下,以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倪行伟 《数字通信》1995,22(3):25-27,34
本导则提出了电子通信设备机房内静电荷的产生根源及静电放电对其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机理,提出机房内环境装修的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防护操作等,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静电荷的,确保电子通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导则适用于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现代通信设备机房的设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静电放电模拟器是测试产品防静电性能的主要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较成熟的校准方法和装置,本文在简要介绍静电放电模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准方法并建立了校准装置,可解决静电放电模拟器的溯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静电就如我们周围的细菌一样,由于原子分子存在,任何物质只要有接触和分离,甚至不接触,通过感应都会产生静电。只要静电电位不相等,静电放电(ESD)就会发生。现代电子元器件的密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其抗静电的能力越来越弱。那么如何防护静电与控制ESD的发生呢?只要合理有效地控制人体静电放电、设备静电放电,控制元件操作附近的静电电压/电场就能控制绝大部分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放电。  相似文献   

5.
电子产品中静电防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静电起电、静电放电(ESD)的机理及静电放电的危害,进一步阐述了人体感知静电和产品潜在损伤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静电积聚、静电敏感度和静电耦合能量等产生静电放电的前提条件,按照抑制起电、控制积聚的防护原则,提出了减少静电放电危害,提高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在设计阶段对产品进行ESD防护网络设计,在生产...  相似文献   

6.
静电顾名思义,就是指静止的电荷。静电会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从而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静电感应效应等。静电在线路板制造过程也随处可见,其主要危害有:线路板面吸附灰尘,可能导致贴膜曝光过程中的开短路问题,或者在阻焊过程中造成油墨下垃圾污染;静电放电会击穿介质,造成短路,也可以把金属层部分熔化,造成开路。基于静电防护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静电预防的一些常用方式,尤其重点介绍了空间静电的消除方法。空间静电极易导致灰尘黏附在设备和线路板上,从而给板面除尘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若对灰尘杂物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线路板开短路或者阻焊杂物等品质问题。所以,空间除静电在线路板生产过程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静电防护系统理论的探讨及其实际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文  宋振宇 《电子工艺技术》2002,23(5):222-225,228
静电放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对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制造,组装的危害所造成损失是不可估测的,针对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影响这一特点,依据国内现行静电防护标准和同行业的静电防护的实践经验,对公司的电子车间进行了全方位静电防护设计,在探讨静电防护系统理论的同时也详细地介绍了的静电防护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静电放电的模式出发,结合封装制造过程实际情况,列举了静电防护的各种措施。从材料、设备、设施等各方面提供有效的静电防护和安全的静电放电通道。随着半导体器件的高密度化以及为满足更多静电敏感器件的需要,传统的静电防护措施能力已经远远不够,还须对更多静电防护的细节进行改进提升。同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失效情况,在分析过程中找出失效源,进而在设备、材料上进一步提升整个静电防护系统的能力,为有效降低器件所受的静电损伤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摩擦容易使物体产生静电。人体皮肤与化纤品摩攘就很容易产生静电。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定量的静电。当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人体外着的化纤类衣服与程控交换设备某处的金属导体相接触时,就有可能产生瞬间放静电或静电释放,静电放电电流虽然很小(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觉不到这种放电),  相似文献   

10.
许多标准对系统级静电放电发生器的静电放电电流波形的校准设备和方法都有详细的要求,使得静电放电电流波形的校准有据可依,但国内外新老标准的要求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对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开路电压",所有标准中都有准确度的要求,但没有对设备和方法进行规定。而不同的校准方法,其测试结果的偏差很大。系统地分析了静电放电发生器"开路电压"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亚博  孙萌  姜文天  刘思宇 《移动信息》2020,(3):00067-00068,00070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的快速发展,静电放电产生的危害在通信设备的生产、封装运输、布置安装,以及信号的发射、传输、接收、信息处理等阶段无处不在,造成的影响有元器件损坏、吸附灰尘影响散热、信号丢失等。通过对静电的认识、影响、防护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提出更好的措施来防护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1 静电的产生静电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地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静止电荷。这些电荷足够多时就有可能发生放电。在CATV设备的生产或安装过程中,简单的操作和人体活动都可能导致很高的静电电位。当带静电的人或物体接触一个光电子器件时,就会产生放电。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 接触分离起电。当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摩擦起电。当带静电的人接触一个光电子器件比如在装配一个电路板时,人体所带的能量便传递给了这个器件或通过这个器件传向大地。这种放电方式通常大大超过许多光电子器件的承…  相似文献   

13.
倪行伟 《电话与交换》1996,(1):14-19,25
本文论述了静电放电的基本概念,静电控制的物理基础,静电放电对元器件,及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简要的静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电装车间的静电危害及静电防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静电放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对电子产品生产、装配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测的.电装车间承担着电子产品装配任务,需要进行元器件焊接、组装、调试、包装等工序,由于接触分离、磨擦、感应等作用产生静电,可随时对产品造成静电危害.分析了电装车间主要静电产生源和静电放电产生的原因、机理及破坏机制,提出了在接地系统、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方面有效的防静电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电子技术》2015,(24):118-120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静电放电(ESD)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日益严重。参照IEC61000-4-2标准,对某型设备进行间接静电放电和直接静电放电试验研究。通过对该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典型的结构特征,即以金属结构为主体且金属外壳接大地的设备。通过试验及工程经验,介绍了以金属结构为主体且金属外壳接大地的设备静电放电问题,分析了可能产生的ESD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ESD防护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静电放电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影响王庆主题词静电放电,技术设备,影响前言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特别是电子系统中设备及元器件的增加和密度的提高,使电磁环境日益恶化,这就对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抗静电要求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本文就E...  相似文献   

17.
简述沉积静电的形成机理,介绍了沉积静电的3种放电形式:跳火花和电弧、表面流光放电、电晕放电;讨论了沉积静电的放电效应;通过对无沉积、轻度沉积、严重沉积3种静电条件下电磁场天线接收信号的分析,研究了沉积静电对导航系统的影响;针对沉积静电的危害,从沉积静电防护的目标和防护措施两方面讨论了沉积静电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静电放电问题是困扰包括半导体晶圆,液晶面板,太阳能模块的生产和加工等众多电子、光电子行业的顽疾。被动防止静电放电需要在加工材料选择,工艺流程优化,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等众多环节加以严格限制,其过程复杂,管控起来难度较大。主动预防静电放电的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在电子、光电子加工设备上安置离子发生器中来和电子、光电子器件上的多余电荷。离子发生器的性能特点,参数设置等对电子、光电子设备的静电放电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静电的成因以及静电放电对光纤接入网设备危害,介绍了光纤接入网设备用的芯片PEB2254、PEB2466(SIEMENS公司生产),MT9079、MH89793、L3037(意法-半导体公司)的静电防护原理,对光纤接入网的电气性能和传输参数经受静电放电后冲击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建议对光纤接入网设备(包括OLT端和ONU端)进行系统的静电防护,对机房的工作台、椅子、地板、人体腕带进行静电接地,强调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工业中,由于静电会损坏电子元器件、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该文对某电子产品(简称被试系统)进行了静电放电(ESD)抗扰度试验,研究了接触式静电放电模式下系统受ESD干扰的情况。当放电电压低于4.5KV时,ESD对于被试系统基本没有影响;当放电电压大于5KV时,受试设备出现蜂鸣器报警、死机现象。通过改进接地,使其抗压能力提高,并对比分析不同接地措施,对进一步改进静电接地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