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致发光(EL)检测是PERC太阳电池生产中常用的缺陷检测方法,其中位于太阳电池中间位置缺陷的降级占EL检测不良降级的50%以上,成为了各大太阳电池制造企业EL检测良率突破99%的主要障碍。为找到缺陷的成因并改善这种问题,进而提升太阳电池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该文对太阳电池EL检测下中间位置出现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QE测试和元素成分分析排除由硅片质量和杂质污染所引起缺陷的可能性,再结合电化学电容-电压方法(ECV)及扫描电镜(SEM)测试,确定PERC电池中间位置缺陷的产生是由于扩散工艺表面杂质浓度过高所导致的。该文针对缺陷成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太阳电池的质量及EL检测良率。  相似文献   

2.
硫元素对烟气中汞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热力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煤燃烧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里痕量元素汞的形态及分布。在0.1MPa下,400—2000K温度范围里,研究了汞—煤系统、汞—煤—硫系统和汞—煤领—氯系统中汞在还原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的烟气中的化学形态和分布,着重探讨了煤中的硫元素对汞在烟气中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化学热力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燃烧和气化的最高温度区域里,单质汞是汞的主要形式;在气化的还原性气氛烟气中,汞的主要形式是单质汞,在氧化性气氛的燃煤烟气中,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单质汞将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二价汞的化合物;硫元素的存在可以促进汞元素以固相硫酸汞(HgSO4)的形式沉积,但烟气中高硫含量会抑制汞元素蒸气的氧化以及氮化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电厂锅炉高温再热器发生失效的基本情况,通过化学元素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宏观检查、金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等试验表明,管子外表面存在较明显的结垢现象,氧化物下的金属金相组织出现深2~3个的沿晶腐蚀裂纹,沿晶腐蚀产物中存在S元素综合分析认为,其失效类型为高温硫腐蚀,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锑基硫属化合物是一类性质稳定、环境友好、元素含量丰富、带隙连续可调、光电性质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硒化锑(Sb2Se3)、硫化锑(Sb2S3)以及硒硫化锑[Sb2(S,Se)3]等。其中,Sb2(S,Se)3的带隙和太阳光谱的匹配度较高,比较适合作为太阳电池的光吸收层材料。以Sb2(S,Se)3为光吸收层的太阳电池取得了10% 的认证能量转换效率,显示了锑基硫属化合物太阳电池的巨大潜力。本文详细阐述了锑基硫属化合物的材料及光电特性、薄膜制备工艺及缺陷特性。结合近年来锑基硫属化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提高锑基硫属化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在世界上研究开发了一种铜、铟、硒系太阳电池,它一般采用真空蒸镀法和溅射法制造,该方法虽然容易控制各种元素成分的含量,能够制造出转换效率高的电池,但因在真空状态下生产,加工时间长,不适宜制造大面积太阳电池。最近日本富士电机综合研究所和东京理科大学入江泰三教授研究小组推出了一种用“喷射法”制造太阳电池的新技术,具体方法是:把含有镉和硫以及铜、铟、硒各层原料的混合水溶液,通过喷嘴喷射到加热至200~350℃的玻璃基板上便可得到这种太阳电池。采用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其一,它不需要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制造,即使在大面积的基板上也能很快地附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电厂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燃烧器区域水冷壁出现大面积氧化皮的现象,结合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以及对氧化皮的宏观检查和取样样品的成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对炉内流动、燃烧和传热传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器区域水冷壁向火侧过热氧化是水冷壁氧化皮产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燃烧调整、减小靠近两侧墙燃烧器的出力、喷涂防腐涂层和定期检查并更换水冷壁管等措施后,水冷壁氧化起皮现象得到了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
GaSb太阳电池阳极氧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GaSb太阳电池阳极氧人原减反射特性,利用AES和XRD分析了氧化膜的组成和结构,实验制备的GaSb太阳电池效率为5%。  相似文献   

8.
晶体硅光伏组件存在多种光/电衰减机制,为了研究不同衰减条件的影响,该文首先对不同条件的衰减机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不同类型的衰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发现,所有类型的太阳电池均有光致或电致衰减现象;相较于PERC太阳电池,TOPCon太阳电池的光致及电致衰减速率较慢,同时在光致衰减(LID)试验中稳定周期最长;在LID试验后,所有类型太阳电池均会发生高温光致衰减。分析电致衰减(CID)与高温光致衰减(LeTID)试验衰减数据,发现组件功率衰减与填充因子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2015,(8)
铜锌锡硫(CZTS)系薄膜太阳电池因其高吸收系数、适宜的带隙宽度而成为太阳电池领域非常有前途的光吸收层材料。本文针对CZTS系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专利技术综述的分析,对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梳理,为国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2021,(9)
光伏组件的热斑现象较为普遍,但IEC等相关标准仅对光伏组件热斑耐久试验的步骤进行了介绍,导致初步接触该试验的人员很难理解采用这些步骤的原因。基于此,在简述热斑耐久试验主要步骤的同时,揭示了各个操作步骤的原理。将光伏组件采用的太阳电池根据其特性分为"A类太阳电池"和"B类太阳电池",其中,对于A类太阳电池而言,最严重的热斑现象将发生在并联电阻最小的太阳电池上;对于B类太阳电池而言,最严重的热斑现象将发生在并联电阻最大的太阳电池上。  相似文献   

11.
近日获悉,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技学院院长邵乐喜教授采用反应溅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作为太阳电池吸收层光电特征的高质量铜铟硫薄膜;成功用高质量硫化锌替代硫化镉作为缓冲层;并运用一贯性反应溅射真空工艺制成了铜铟硫薄膜太阳电池。权威机构认为,此项成果既避免环境污染又确保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刘苗  王松  何灿  陈素素  武晓燕 《太阳能》2022,(11):76-80
在选择性发射极(SE)技术与钝化发射极背接触(PERC)技术相结合(即“SE+PERC”)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路线中,通常采用激光技术进行局部重掺杂,即利用激光的高温特性将硅片表面磷硅玻璃(PSG)层内的磷原子推入硅片内部,形成高低结,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是经过激光扫描后的掺杂区域表面的PSG层会被激光损伤,损伤区域在进行碱抛光时常因掩膜的保护性差而被碱溶液腐蚀,导致p-n结被破坏,造成局部严重漏电,从而影响太阳电池的整体电性能。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激光掺杂区域出现的漏电现象,分析了漏电原因,并给出了采用SE激光掺杂工艺及碱抛光工艺时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栅线电极,利用SEM和EDAX测试和分析了金属栅线与硅接触的情况,以及金属与硅界面处各元素的分布,分析了各元素对多晶硅太阳电池p-n结的影响,有利于调整工艺条件来提高电池效率.  相似文献   

14.
燃煤汞形态分布和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元素态,氧化态和颗粒态)分布规律,综述了烟气温度和组分、烟气中硫和氯元素、燃煤飞灰、除尘和脱硫设备对汞形态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煤气化和燃烧过程的气体产物中汞形态转化的条件,以及烟气中硫和氯元素对汞排放的影响。指出除尘和脱硫设备的应用能有效地促使元素汞向氧化汞的转化,并提高汞的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国内火电厂煤质分析资料中普遍存在以全硫St替代可燃硫Sc的情况,通过燃烧计算环境评估要求、硫成分测试方法及测试流程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后果。在分析可燃硫不同确定标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可燃硫"及"实际可燃硫"的概念;并对按全硫及灰中硫或SO_3来确定可燃硫的标准方法进行了核算比较。在综合上述分析基础上,对烟气SO_2排放浓度计算中的硫成分取值模式提出了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晶硅太阳电池电势诱导衰减(PID)现象中可动电荷Na~+在硅表面积累的影响,对发生PID现象电池的非漏电区域和漏电区域分别采用扩展的肖克莱-里德-霍尔复合模型和双电荷层导致p-n结导通的假说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可动电荷Na~+对于组件效率的影响同被SiN_x的场钝化作用所屏蔽的隐性缺陷密切相关。提高界面钝化效果,阻止Na~+扩散至界面处同隐性缺陷结合有利于抗PID组件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PERC+SE”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酸抛工艺,在碱抛光工艺之前(即氧化环节)先要制备氧化层SiO2膜作为掩膜,以保护硅片正面。目前,行业内主要有2种制备SiO2膜的方式,一种是采用管式扩散炉,另一种是采用链式氧化炉。从实际应用来看,相较于管式扩散炉,链式氧化炉的生产线兼容性更好,产能也更高;而从理论上来看,管式扩散炉比链式氧化炉制备的SiO2膜更加致密,膜层对掺杂区域的保护也更好。对于这2种设备,从制备的SiO2膜厚度,硅片氧化前、后和碱抛光后的方块电阻变化,以及制得的“PERC+选择性发射极(SE)”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3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显示:管式扩散炉与链式氧化炉制备的SiO2膜对SE激光重掺杂区域的保护效果略有差别,但对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较小,可忽略。因此,结合生产线兼容性及产能情况,链式氧化炉比管式扩散炉更具有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8.
太阳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生伏打效应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器件,它又称光伏器件。物质吸收光能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这种现象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会发生。但是,只有在固体中,特别是在半导体中,才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人们常把太阳电池称为半导体太阳电池。太阳电池是怎样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呢?为了  相似文献   

19.
抛罩-展开期间航天器太阳电池阵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太阳电池板中发生的辐射-传导复合传热过程等效为一个无内热源的三维瞬态热传导问题。根据实测数据得出太阳电池板的三维等效导热系数。针对任意两相邻电池板表面间的热辐射交换规律,构造适用于这两个表面内节点温度的离散方程系数。研究折叠状太阳电池阵边界节点的热特点时,仔细考虑了地球红外辐照、太阳辐射加热、航天器舱体几何遮挡、深冷环境散热、飞行轨道高度及航天器在太阳-地球系中不同位置等造成的影响。采用SIP算法,对离散方程进行了求解。比较了考虑和不考虑地球红外辐射电池阵温度分布的影响。该文的分析对折叠状太阳电池阵展开时刻的认定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灰成分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联用(TG-DSC-FTIR)试验,对桉树类生物质锅炉燃烧后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类生物质燃烧后飞灰中含有多种金属化合物,在空气高温加热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碳酸盐分解反应、碱金属氯化物的蒸发过程,影响其中可燃物含量的准确测量;灰中可燃物燃烧温度约在350~550℃范围内,采用低浓度硫酸酸洗对灰样进行预处理,可排除碳酸盐分解反应、碱金属及氯元素的蒸发过程对可燃物含量测量的干扰,且以10K/min及以下的低升温速率加热时灰样中化合物不会发生缓慢氧化反应,使灰中可燃物含量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