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淑贞  王旭光  孙浩 《中州煤炭》2021,(11):39-44,50
针对廊坊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污染范围持续扩大的现状,调查了廊坊市PM2.5和臭氧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收集了廊坊市202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6月、12月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达到最低、最高水平,为69.6 μg/m3和154.3 μg/m3;2020年12月、6月的臭氧平均浓度分别达到最低、最高水平,为63.2 μg/m3和104.31 μg/m3。PM2.5的污染和臭氧污染空间自相关性明显,存在空间区域集聚现象。年均风速以及年均气温对PM2.5的污染存在负向影响,臭氧污染存在正向影响;年相对湿度对PM2.5存在正向影响,对臭氧污染存在负向影响。研究可为后续廊坊市PM2.5以及臭氧污染治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石家庄地区雾霾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根据2014年石家庄市各区县空气自动站PM_(2.5)浓度的小时均值和日均值,对石家庄地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_(2.5)浓度值冬高夏低,其中,采暖期PM_(2.5)平均浓度为135μg/m3,非采暖期为75μg/m3;2014年石家庄市重度污染天数达66 d,其中,冬季重污染天数占全年总重污染天数的51.5%,秋季占25.8%,春季占18.2%,夏季仅占4.5%;秋冬季节近地面常形成逆温层,浮尘和生物质燃烧生成的颗粒物难以扩散稀释,是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PM_(2.5)浓度值短时间内变化受人为周期活动和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石家庄地区PM_(2.5)浓度西部山区最低,中部地区最高,市区PM_(2.5)浓度比周边地区略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2017年北京市美国大使馆监测点PM2.5 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北京市近5年 来PM2.5 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NO2 和SO2 的关系,重点讨论了2017年秋冬季针对控制散 煤燃烧排放实施的以“煤改气”“煤改电”及“错峰生产”等为主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后 北京市PM2.5 变化。 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 质量浓度年均值自2013年起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17年的年均值较2013年降幅达到50% 。 2013—2016 年间,不同季节PM2.5 质量浓度表现为 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规律。 2017 年攻坚行动实施后,冬季PM2.5 质量浓度明显低于秋季和 春季,接近于夏季水平;冬季大气SO2 和NO2 的质量浓度相对于往年亦有大幅度降低,其中SO2 的质量浓度降幅更为明显,表明散煤燃烧排放得到较明显的控制。 PM2.5 质量浓度与SO2 均存在 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煤改气”“煤改电”等禁止散煤燃烧政策对降低PM2.5 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煤改气后冬季大气细颗粒 PM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及其来源,于 2017年冬季供暖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连续采集了41个PM2.5 样品,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了其中10 种水溶性离子(Na+、NH4+、K+、Ca2+、Mg2+、F-、Cl-、NO2-、NO3-、SO42-)的浓度。 结果表明:采样期 间北京市 PM2.5 的日均质量浓度范围为(94.28±52.49)μg/m3,相较于2016 年,2017 年冬季 PM2.5 日均质量浓度降低了29μg/m3,减少幅度达28.2% ,污染天数明显降低;污染期颗粒物中 NO3-、SO42-、NH4+显著高于优良期;质量浓度比 ρ(NO3-)/ρ(SO42-)大于1,移动源贡献相对较 大,反映出“煤改气”政策实施引起燃煤等固定源排放硫酸盐减少。 采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TOF-SIMS)结合质量高分辨模式与正负离子成像模式表征了PM2.5。 结果显示NH4+在污染期 倾向以分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区周边37个测尘点的PM10和PM2.5实测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统计学和GIS方法分析了研究区5月、7月、9月和12月的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特征、空间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风速、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月份的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浓度限值,PM10和PM2.5浓度大小顺序为12月>7月>5月>9月。同一月份PM10和PM2.5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几乎相同,高浓度区域基本分布在产业区周边。湿度与PM10,PM2.5质量浓度呈较高正相关,温度与PM10呈负相关,与PM2.5在5月、9月和12月呈负相关,在7月呈正相关;风速与PM10,PM2.5在9月和12月呈负相关关系,在5月和7月呈正相关关系。总之,准东煤炭生产对开采区周边空气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湿度是影响粉尘质量浓度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路杨  李法松 《中州煤炭》2022,(12):57-61
研究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特征,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数据依据。以某省为研究对象,使用恒流采样方式采集该省4个季节的空气样本。通过硅烷化苏玛罐—大气浓缩仪—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方法对采集到的空气样本进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省环境空气中常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因子主要为PM2.5、PM10和SO2等,且该省冬季和秋季常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因子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数值,冬季空气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该省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单体污染物有36种,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卤代烃,其中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为该省环境空气内的主要有机污染物;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受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影响较大,且其主要成分浓度分布具备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桢  王晓东 《中州煤炭》2023,(1):141-148
为研究平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以开封市2021年1月出现的一次细颗粒物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过程期间开封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及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中颗粒物可溶性组分、碳质组分数据,利用PMF15.0模型进行颗粒物组分解析。污染过程中,可溶性离子(TWSII)在PM2.5平均浓度占比52.8%,SNA(SO2-4、NH+4、NO-3)在TWSII中平均浓度占比为92.1%;污染过程中,PM2.5呈碱性,PM2.5中铵盐主要以NH4NO3和(NH4)2SO4的形式存在;污染过程中存在SO2和NO2向SO2-4和NO-3转化的过程,SO2比NO2更易于向离...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数据作为气象场生成的基础数据,对CALPUFF模式预测PM2.5浓度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某实际案例,分别采用三个气象站和一个气象站的全年气象数据进行了固定源PM2.5环境影响预测的对比研究,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了两种方案下PM2.5日均值和年均浓度值计算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气象站位于评价范围外且距离拟建项目较远,其对区域气象场以及PM2.5预测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收集其气象数据意义不大,可只采用评价范围内的地面气象站进行PM2.5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有SO2、NO2、CO、O3以及悬浮颗粒物PM2.5、PM10。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西安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深入分析各变量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的大小,筛选出导致PM2.5浓度变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煤矿工作面PM2.5粉尘的浓度分布规律,利用粉尘浓度测量仪在山西晋城某煤矿91324综采工作面采煤期间对进风巷、辅助回风巷、主回风巷3条巷道和工作面的全尘、PM10粉尘及PM2.5粉尘浓度进行测试,分析PM2.5粉尘及PM10粉尘占全尘的比例。结果表明:工作面全尘浓度在采煤机下风侧5 m处达到最高,PM10粉尘、PM2.5粉尘在工作面比例波动较大;在辅助回风巷中全尘、PM10粉尘和PM2.5粉尘浓度逐渐增加,至330 m处达到极大值,随后缓慢下降,在主回风巷中由于采取了降尘措施,这3种粉尘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呈波动变化;在主回风巷中,PM2.5粉尘的质量浓度最大值为56.087 mg/m 3 ,在辅助回风巷内最大值为180.390 mg/m 3 ,超过了地面环境标准的限值。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8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同时采集了大气PM2.5、PM10样品,并对其污染水平、日变化趋势、PM2.5/PM10比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日均值为220.0 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0 μg/m3)的46.7%。PM2.5日均值为132.5 μg/m3,超过美国标准(65 μg/m3)的103.8%。说明该地区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63.6%。PM2.5和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和风速的减小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正相关性。气象条件是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力求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和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谢昆  陈博明 《矿冶工程》2021,41(4):170-175
基于湖南省长沙市2016~2019年逐日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对长沙市过去4年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分析。利用长沙市2016~2019年逐日同期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长沙市气象因素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 ① 长沙市空气质量逐年向好,SO2、NO2、CO、PM10的浓度基本保持在二级标准以内,状况优良,PM2.5对大气的污染逐年减轻,但O3对大气的污染逐年加重。② 对O3浓度正面影响的气象因素是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负面影响的气象因素是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 对PM2.5浓度正面影响的气象因素是平均气压,显著负面影响的是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③ 长沙市O3浓度变化的46%能够由气象因素解释,PM2.5浓度变化的23%可由气象因素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有色冶炼工业窑炉排放的PM2.5(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中富集铅、砷、铬、汞、铜等多种重金属元素,是空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重要贡献源。选择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PM2.5作为重点控制污染物,分析其粒径特征和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交流高压电源电晕放电对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交流高压电晕放电对于PM3.3以下的颗粒物均有明显的凝并作用,在最佳试验条件下,PM2.5的质量分数下降58%以上。该法可有效减少除尘器入口精细粉尘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冶炼烟气PM2.5排放及伴生重金属污染物的控制提供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2015年京津冀醇基清洁燃料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与会能源专家认为,"一煤独大"能源结构所产生的燃煤污染,是京津冀三地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而燃煤污染对PM2.5年均浓度贡献率高达50%以上。中国醇醚燃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郭新宇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根据国外醇基燃料发展趋势,今后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过程中,甲醇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针叶植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为原料,采用液态沉积工艺,制备了复合多孔过滤片材料。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矿物复合吸附过滤材料物化性能及对真实大气中PM2.5过滤性能的影响。当纤维质量比为4∶1、单位面积质量100 g/m2、厚度为400μm、紧度为0.27 g/cm3、透气量为220 L/(m2·s )时,样品可将大气中PM2.5含量由269μg/m3(六级重度污染),一次吸附过滤后降至26.6μg/m3(一级优),去除率为90.1%。  相似文献   

16.
以木纤维和矿物纤维为原料,采用液态沉积工艺制备了复合空气净化材料,木纤维和纳米Mg(OH)2改性的矿物纤维质量比=5∶1;该复合材料在0.3μm油性气溶胶和盐性气溶胶中任意流速下过滤效率均达到了96%以上;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环境中对PM2.5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高于95%。在PM2.5值为70~150μg/m3范围内,PM2.5值的变化对其去除率影响不大。复合材料比纯木纤维具有更优异的空气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大采高工作面截割可吸入煤尘的产尘特征,并改进工作面降尘措施,以山西临汾某矿6 m大采高工作面为例,分别在采煤机前后滚筒附近布置煤尘监测点,采用SidePak AM520i型个体暴露粉尘仪测量顺风情况下和逆风情况下大采高工作面PM10,PM5,PM2.5的粉尘质量浓度,同时采用JZYW—200B界面张力仪和JY-PHb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不同浓度的矿用尘克(C&C)系列除尘剂进行了表面张力测试和湿润性测试,选取了合理浓度的除尘剂作为工作面降尘用水,降低了大采高工作面截割可吸入煤尘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上风侧滚筒处PM10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561~577 mg/m3,PM5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489~495 mg/m3,PM2.5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231~242 mg/m3,下风侧滚筒处PM10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609~614 mg/m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且防治困难的问题,对首山一矿综采工作面粉尘颗粒浓度-粒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尘源多级多维封闭雾化控除尘技术。结果表明:风流在采煤机滚筒处发生绕流及横移,风速最大达到2.5 m/s,在距采煤机约10 m处趋于平稳;在前滚筒中心下风侧9 m区域内形成高速风流带,平均风速超过2.0 m/s;在距移架10 m内的未移架区采空区形成长达38 m的高浓度粉尘带,浓度约1 629~2 257 mg/m3;前滚筒中心高度附近高浓度粉尘带长度达40 m,浓度约1 590~2 845 mg/m3;在人行道区域,粉尘颗粒粒径为0.25~10μm,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造成巨大干扰。尘源多级多维封闭雾化控除尘技术应用后,现场呼尘平均降尘率为84.68%,总尘平均降尘率为88.52%。  相似文献   

19.
赵建会  段杰  杨楠  王豆 《采矿技术》2018,18(2):39-41,45
为探究煤矿综采作业面产尘中PM2.5的浓度分布规律,选择陕西省铜川市崔家沟煤矿三盘区2301工作面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在综采面不割煤和割煤工作两种工况下,多个测样点实验测定PM2.5的浓度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采煤工作面建立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实验和模拟结果研究分析表明,工作面不割煤时,PM2.5的浓度含量较低,其主要来源是矿井巷道在风流作用下的煤壁产尘;割煤作业时,PM2.5浓度越靠近综采工作面含量越高,并且沿程浓度在综采面的中央位置出现浓度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煤炭技术》2016,(8):287-289
为了考察兰炭作为清洁燃料,替代烟煤和无烟煤燃烧的可行性,选取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兰炭、烟煤和无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户外试烧,并在线检测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SO_2,NO_x)和颗粒物(PM 2.5)。结果显示,使用陕北民用燃炉、北京民用燃炉和灶台,烟煤燃烧排放的PM 2.5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排放的气体污染物NO_x、SO_2都远高于兰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