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滇西地区的背景梳理和对其乡土民居的调研分析,试图总结该地区乡土民居建造形式的基本特征;通过与云南大理剑川地区的建造做法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滇西地区的乡土民居在特定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时空背景下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2.
肖霄  潘曦  索靖轩 《新建筑》2022,(2):134-139
文章以乡土社群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民居看作社群自发性集体建造活动的产物,研究社群对民居建造做法的认知偏好。首先通过建造做法调查梳理出纳西族民居的建造流程及做法选项,接着以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设计组织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一个典型的纳西社群进行建造偏好调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社群成员尽管普遍偏好华丽的建筑形式,但对自然材料和建造做法的民族特性更为重视。将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到民居研究中的尝试,是对既有定性研究的验证和补充,也可为该地区乡村保护与建设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滇西合院式民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性建筑群,汉族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院式民居在云南的发展,也是滇西传统建造技术逐渐进步,在吸取汉族优秀文化乃至建筑技术的同时,日益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对该类型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不多。该文以斗阁村传统乡土民居为例,在建筑实地测绘基础上,从古村概况、村落格局、建造技术、斗阁村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类型与测绘实例等方面对滇西合院式民居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从合院式民居在斗阁村的展现形式中剖析出滇西合院式民居建筑发展的规律以及建造特点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文化相互交融,乡土聚落众多。本文以位于武陵山区东部的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团坡村为例,结合山区地形,气候特点,分析村落民居的区域环境,对比山区干栏建筑建造特点,研究团坡村内民居聚落的选址布局以及干栏民居建造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川北传统乡土民居,因其适合当地百姓生产生活需要,这种建筑形式曾广大流传于川北农村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川北传统乡土民居这种修建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建筑成为了政府部门重点改造的对象,川北传统乡土民居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在川北传统乡土民居还没有绝迹于川北农村地区之前,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研、测量、摄影等方法总结出了川北传统乡土民居有别于其他民居的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处川西北草地藏区的阿坝县铁穷村藏族乡土住宅的实地调研,文章梳理了其建造体系在结构、材料及构造体系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各构造作法由传统到当代的变化;最后初步总结了以上、中阿坝地区夯土木构住宅为代表的川西北草地藏区乡土民居建造体系自发演化现象的特点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飞蔦集位于传统保护村落松阳陈家铺,是由村落西南侧的两栋民居改造而成的.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两条平行路径:一是对松阳民居聚落的乡土建构体系展开研究,梳理与当地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复杂地形、生产与生活方式及文化特征相适应的空间型制和稳定的建造特征,为保护传统聚落风貌提供设计依据;二是运用轻钢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建造技...  相似文献   

8.
绥远地区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礼  刘塨 《华中建筑》2008,26(12):234-238
绥远乡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对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对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的适应性两个方面。其中对气候的适应性是绥远传统民居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形成其它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绥远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为绥远地域性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陈方 《城市建筑》2014,(11):69-69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特色。豫南大别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孕育了独特的乡土文化与乡土民居聚落。对该地区民居聚落空间及民居单体形式的研究,将为我们翻开久远的乡土记忆,也将铺开一条乡土的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个实际案例对传统民居的再创之路进行分析,并以建筑创作和实际建造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范霄鹏  田红云 《华中建筑》2008,26(9):223-226
民居营造体现出民族和地方性的人地关系、社会关系及意识形态,在长期的适应与演变过程中逐渐积淀和内化成为民居营造的基础规则,这样的住屋理念和模式所构成的人文共识由单体的民居扩展而集聚形成乡土聚落,并展现出其特色价值。该文以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和道孚县的典型民居为对象,研究藏民族的人文共识在立足于自然环境中乡土聚落营造上的成就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湘赣边界山区有大量以客家聚落为代表的乡土建筑存留,其建构特征与现实应用具有可以充分挖掘的潜质。文章以湘赣边界山区多处村落中的山地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在地测绘、建模分析、实体模型复原等方法,对当地民居建筑特征性构造光檐和天门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构造做法、物理性能、文化象征三个方面对湘赣地区乡土建筑的意义和影响。为保护湘赣地区传统民居乡土建造智慧,继承并应用于当代乡土建筑的转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7,(4)
云南大理诺邓村和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两个山地聚落虽处于相同的地理纬度,但聚居的民族、建造策略均不相同,都有各自回应地理环境、地方气候的方法。运用对比、图解分析、归纳综合的方法,从乡土聚落与气候的关系及在民居体量、造型、通风防风等方面采取的气候技术措施进行民居气候适应性分析。通过对二者的比对找到民居中基于气候影响的某些要素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乡土民居和其所处地域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对鲁南翼云山石板房乡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进行多层次的解读,通过现场调研与访谈,深入观察,结合文献、专业技术分析,探讨在不适宜的居住自然环境中,石板房民居如何解决居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就地取材与施工营造技艺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情趣中,挖掘乡土民居建筑语言所投射出的智慧观,分析其营建策略,寻找出深藏于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古人顺应自然的营建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典型地区传统民居调研与设计为基础,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大量实例的研究,归纳出本土建筑特征。尝试从传承多元文化、新旧材料和技术结合以及延续传统民居建造智慧三个角度,探讨建立现代"甘肃特色民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北地区文化内涵深厚、自然景观充足、交通便利,民宿产业发达,将乡土民居改造为乡土民宿,是乡土民居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在了解桂北地区乡土民居现状和民宿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桂北地区乡土民居进行民宿化更新设计实践。运用设计的方法,从历史沿革、基址区位与周边环境、基址现状、消费者需求的转变等角度进行梳理总结,确立桂北地区乡土民宿设计的目标,进而对方案进行深化,最终得出乡土民宿的设计方案、空间效果和设计反思,为桂北地区乡土民宿的设计实践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形态的分析和特征整理,从民居建造的材料选择、房屋的结构形态以及空间布局特征三方面入手,阐述其中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特征的生态化营造方法,为民居营建的生态化技术改进以及乡土景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几个传统乡土聚落的实例追踪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近十年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民居景观的总体布局、居住单元、附属空间和建筑材料的变迁历史与趋势,并将其与同时期发生的保护行为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传统乡土聚落的民居景观变迁在不同村寨中均表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方向,由于受关注程度和保护级别的差异,村寨之间存在时差先后的分布特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保护关注程度会推进民居建筑的现代性变迁,而旅游介入因子的强弱会影响民居景观变迁的方向;民居建筑的各种变化趋势与村寨的传统性延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保护级别较低的村寨的民居景观的变迁容易发生突变,而保护级别较高的村寨民居景观变迁会呈现出村寨内部范围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甘青民族地区乡土民居更新与整合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青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乡 土民居极具高原特色。文章基于当地乡土民 居建设现状,分析乡土风貌保护困境,指出 本土适宜技术的缺位、居民主体地位的丧 失以及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淡化是造成困境 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乡土民居传统文化 应与现代绿色节能技术相融合,以便满足当 前民居生产、生活、生态的多重需要,文章 从空间、技术、文化3个方面提出乡土民居 风貌保护与传承的整合设计策略,并结合 设计实践,探讨单一设计要素的新旧衔接以 及各要素协同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民居是我国建筑的主要组成内容,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受到破坏,越来越多的传统建造技艺也在渐渐消失和被现代建造所同化.本文以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塘房村石板房民居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总结当地民居的建造、材料及建造流程,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当地民居的特点并提出传统民居保护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在于基础资料的详实收集及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