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材料与化工专业专硕研究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提出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校内科创小组、重视实践基地建设、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共四方面策略,以期为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包装安全与质量检测”课程为例,结合包装行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调研包装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一种依据岗位工作任务选择教学项目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混合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相匹配的多元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校企资源,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包装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注重教育领域的革新,课程思政是指通过全员、全过程、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对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竞赛模式、实践创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意在通过多角度提升我国思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今包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迅速适应市场的问题,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学习力度,改革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自动手去做,去感悟、体验包装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8.
开设技能课程的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学生只有做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职业技能.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探索与实践包装工程专业的技能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基于“双碳”背景下探究林业高校材料与化工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构建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潮流及体现林业高校特色的新型材料与化工专业。方法 依托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平台,通过设置林源材料特色课程、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方式,实现林业高校材料与化工特色专业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结果 通过材料与化工的课程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助力材料与化工发展、拥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结论 通过特色产教融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科学素养和社会就业能力的多重提升。 相似文献
12.
图像处理与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就这个课题分别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实验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索适用于智能变色材料在包装运用领域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智能材料从设计学层面探究智能变色包装的设计形式。方法以智能变色材料的物理属性为基础,对智能变色包装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相关的设计实例,分析、归纳和总结智能变色包装的设计形式,为智能变色包装设计的发展和科学研究从设计学层面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研发依据。结果智能"光敏、温敏、电敏、气敏"变色材料在包装上的应用可通过颜色对比设计、颜色渐变设计、颜色变化融入图形创意这3种设计形式应用于包装安全、包装防伪、包装交互等领域。结论智能变色包装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了包装设计学原理和包装的品牌诉求,采用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变色方案,设计出了符合消费审美的智能包装作品。 相似文献
15.
16.
包装设计课程包含理论、技术和工艺等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入涠洲岛农产品包装实际项目,提高了学生体验感和实践能力。阐述了包装设计课程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和包装设计课程的联系,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实践表明,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导向、倡导“企业进校园、项目进课堂”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阐述提高包装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方法,以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闹装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
实践教学是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材料与工艺又对实践操作影响很大。且在低碳生活背景之下,两者的结合显得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该课程大纲在相关院校中的比较,充分考虑时下的发展状况,从研究对象、实施方法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0.
商业包装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直接与销售市场紧密接轨的专业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领域跨度是比较大的。从传统方式授课形式看,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局限性,课程拖沓,知识点零散不易交叉和衔接,所以我们尝试探索实践对商业包装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在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中,确立了一套"企业委托,真实项目,真实流程;团队授课,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