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黄酮类成分,评价不同黄酮单体的抑菌活性。通过平板打孔法及二倍稀释法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及其4种黄酮单体的抗菌活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的黄酮成分。结果表明,苦荞麸皮黄酮精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粗品。苦荞麸皮黄酮主要黄酮成分为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精品的总黄酮含量是粗品总黄酮含量的2.84倍。4种黄酮单体的抑菌能力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其中槲皮素对所有供试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对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检测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模型,考察发酵后的苦荞提取物在低、高剂量(1.5 g/kg B.W.、3.0 g/kg B.W.)对肝脏和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成分,其中多酚、黄酮、三萜含量分别为11.40±0.32 mg GAE/g DW、17.19±0.30 mg RE/g DW、7.59±0.24 mg/g,黄酮类物质: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3.55±0.05、0.665±0.01 mg/g;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6.66±0.65、33.49±1.26、15.68±1.17μmol Trolox/g DW;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丙二醛(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  相似文献   

3.
苦荞壳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民 《食品科学》2004,25(10):312-314
目的:研究苦荞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研究苦荞壳提取物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性、小鼠红细胞MDA生成、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Fe2+-H2O2诱导的肝脏脂质过氧化、以及小鼠肝脏线粒体肿胀的影响探讨了苦荞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苦荞壳提取物显著抑制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Fe2+-H2O2诱导的肝脏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分别达到38.1%和24.0%,并对Fe2+-VC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苦荞壳提取物不能抑制小鼠红细胞溶血,但可以抑制红细胞MDA的生成。结论:苦荞壳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液质联用分析测定苦荞黄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徐宝才  肖刚  丁霄霖  李丹 《食品科学》2003,24(6):113-117
本文采用RP-HPLC-DAD/MS在苦荞籽粒中发现了山奈酚;并对苦荞中的总黄酮和其中的四种主要黄酮醇:槲皮素-3-芸香糖葡萄糖苷(Ⅰ)、芦丁(Ⅱ)、山奈酚-3-芸香糖苷(Ⅲ)、槲皮素(IV)进行了定量。总黄酮含量为0.174%~4.614%,(I)、(II)、(III)、(IV)在壳、麸皮、外层粉、心粉、山西苦荞粉中的含量分别为0.0153%~0.0448%,0.0816%~4.1054%,0.0043%~0.1330%,0.0062%~0.533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苦荞不同部位酚类化合物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70%乙醇分别提取苦荞壳、苦荞麸皮和苦荞粉三部分中的酚类物质,并分析提取物的酚类化合物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结果:麸皮部位总酚、总黄酮分别为(3 042±31) mg GAE/100 g·DW和(5 290±233) mg RE/100 g·DW,分别占全苦荞的60.8%和67.7%。芦丁是麸皮提取物中的主要酚类化合物,其含量为(5 152±61) mg/100 g·DW。苦荞壳、苦荞麸皮和苦荞粉提取物均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其中苦荞麸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ORAC、FRAP、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 503.3±249.5)μmol/g·DW、(8 477.5±441.1) mg TE/100 g·DW、(5 642.4±241.3) mg TE/100 g·DW和(16 764±742) mg TE/100 g·DW。结论:麸皮是苦荞酚类化合物的主要富集部位,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苦荞酒酒糟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质谱鉴定苦荞酒酒糟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并评价苦荞酒酒糟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苦荞酒酒糟中共鉴定出7种酚类化合物,包括5种黄酮类化合物和2种酚酸类化合物,其中芦丁含量最高为(9.350±0.050) mg/g、其次为槲皮素、异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及山奈酚。当苦荞酒糟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对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3.29±0.09)%,(96.21±0.25)%,(82.55±0.68)%,FRAP值为(2.49±0.09) mmol/L。结论:发酵后的苦荞酒酒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低浓度条件下,对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仍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通过对发酵前后苦荞芽苗茶饮料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总黄酮、氨基酸、挥发性化合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后芦丁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有稍许降低,总黄酮含量从(120.6±1.9)μg/mL微降至(114.6±1.7)μg/mL。苦荞芽苗饮料中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1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发酵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38.32%,EAA/NEAA为62.13%,显著高于发酵前。分离鉴定出8类54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前含有46种,发酵后含有43种,通过发酵,阈值较低的芳香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提升。发酵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升高,乳酸菌发酵可以提高苦荞芽苗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周晓婷  张根义 《食品科学》2017,38(18):42-47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苦荞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提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及其糖苷等,还含有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再以抑制率、抑制类型、荧光猝灭效应实验分析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提取物、正丁醇相提取物与粗提物的结果类似,都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石油醚相提取物则没有明显且规律的抑制效果,可推断出苦荞提取物中各成分共同发挥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通过荧光猝灭实验得知抑制的机理为苦荞提取物中的成分与α-淀粉酶结合,从而使α-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晰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的组成及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效果,试验采用TLC—DPPH和HPLC等方法对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及其酸解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因含量过低而未能检出,但该提取物经酸水解后,则会形成大量槲皮素和山奈酚,故可初步推断油菜蜂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未经脉冲电场破壁处理的蜂花粉乙醇提取物的酸解物中,槲皮素含量为764.39μg/g,山奈酚含量为1 647.97μg/g,而经破壁处理后,槲皮素含量达867.93μg/g,对比提高了13.55%,山奈酚含量达1 924.03μg/g,对比提高了16.75%。该结果充分证明了脉冲电场预处理对油菜蜂花粉细胞具有良好的破壁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取18种代用茶为研究对象,包括蒲公英、桑叶茶、荷叶、黑苦荞、黄金苦荞、全株苦荞、决明子、红枣片、黑枸杞、红枸杞、山楂片、陈皮、茉莉花、胎菊、金盏菊、玫瑰花、金银花和牛蒡根。以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游离酚酸、花青素、可溶性糖和多糖为成分考察指标,分析其茶汤中功能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比较水提和醇提对代用茶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8种代用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13.1%DW~86.6%DW,其中大部分组成是可溶性糖和多糖,占12.1%~98.0%;游离氨基酸和酚酸分别检出18种和14种,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精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以及绿原酸类酚酸。玫瑰花的总酚(181.1 mg GAE/g DW)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含量(42.8 mg/g DW)最高;荷叶的总黄酮含量(41.0 mg RE/g DW)最高,金盏菊的多糖含量(6.4%DW)最高,金银花和胎菊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54.7、53.7mg/gDW)较高。2种提取方式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茶汤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占醇提取物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苦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资源,为了能够对其有效地利用,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通过极性萃取和柱层析的方法对醇提法得到的苦荞壳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光谱和HPLC-ESI/MS鉴定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还包括微量的槲皮素-3-鼠李糖苷和山奈酚。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中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显示出良好的DNA损伤保护作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DNA损伤保护的定量研究中,当浓度为5~15 mg/m L时,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对羟自由基和双氧水的清除活性分别为(68.46±0.52)%~(90.32±0.37)%和(72.19±0.42)%~(96.82±0.34)%。因此,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具有的抗氧化性和DNA损伤保护作用为苦荞壳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究苦荞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比较研究了苦荞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分析鉴定了苦荞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成分,并研究了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80%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30%丙酮提取物,而水提取物相对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80%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有3种成分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中2种物质分别是芦丁和槲皮素,两者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中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从而"占据"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UPLC-UV-QDa联用系统测定了4种不同野生樱桃李叶中黄酮苷元的含量,并对醇提物成分进行快速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野生樱桃李叶主要黄酮苷元。UPLC测定2种苷元可在7.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5%(RSD=1.08%,n=3),102.02%(RSD=1.17%,n=3),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的野生樱桃李叶中黄酮苷元含量有差异,但均以山奈酚为主。阳坡紫果叶山奈酚含量最高为(7.68±0.45)mg/g,沟谷红果叶最低为(4.59±0.32)mg/g,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为16.21~33.25 mg/g。通过UPLC-UV-QDa联用系统快速鉴别,阳坡紫果叶醇提物主成分为1种单咖啡酰奎宁酸、4种槲皮素苷、7种山奈酚苷。  相似文献   

14.
以苦荞为培养基质,对蛹虫草固体发酵前后的营养和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各种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苦荞菌质总氮、总糖、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总氮、总糖(p<0.01),可溶性总糖、还原糖(p<0.05)]低于未发酵基质,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极显著性增加(p<0.01),粗多糖、总黄酮、总酚、花色苷、维生素C、GSH(谷胱甘肽)、SOD(超氧化歧化酶)等功能成分均显著(粗多糖p<0.05,其余均p<0.01)高于未发酵基质。苦荞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各萃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及水部)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当浓度为10mg/mL时,乙酸乙酯萃取部和水部与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及VC(维生素C)清除率相当,达100%。对抗氧化活性最高的水部和乙酸乙酯萃取部进行H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部含有芦丁、槲皮素及含有槲皮素结构碎片、儿茶素结构碎片的物质;水部含有槲皮素、芦丁、山奈酚-3-芸香糖苷及含有槲皮素结构碎片、山奈酚结构碎片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油菜蜂花粉黄酮醇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盐酸酸解蜂花粉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法分离酸解液中黄酮醇,并测定酸解液中黄酮醇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蜂花粉乙醇提取物酸解后,槲皮素(Rf 值0.59)含量为0.40mg/g,山奈酚(Rf 值0.71)含量为3.98mg/g,酸解液DPPH·清除率强于花粉乙醇提取物。经制备液相分离,采用核磁和质谱鉴定出一种酮醇苷,其结构为山奈酚3-O-(2"-O- β-D- 吡喃葡萄糖)- β-D- 葡萄糖。采用TLC-DPPH 技术对蜂花粉乙醇提取物及其酸解液中抗氧化成分进行追踪,为花粉中黄酮醇苷的抗氧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苦荞黄酮的抗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苦荞总黄酮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保护作用,分析其抗氧化的主要成分。方法:将苦荞总黄酮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氯仿-甲醇-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得到18个Rf值不同部位;DPPH活性示踪,得到2个活性较强部位(Fr4、Fr9);采用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红细胞溶血模型比较苦荞总黄酮、Fr4、Fr9、槲皮素及芦丁的抗氧化效应;用薄层色谱分析Fr4、Fr9的化学组成。结果:苦荞总黄酮、Fr4、Fr9、槲皮素及芦丁DPPH抑制率(IR)分别为53.13%、66.15%、68.55%、71.99%、63.08%;抑制大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78、16.05、14.28、8.74和7.4mg/mL;抑制H2O2诱导大鼠肝脂质过氧化IC50分别为:0.37、3.60、0.07、0.07和0.41mg/mL;抑制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溶血IC50分别为:13.00、0.48、0.20、0.08和4.10mg/mL。Fr4、Fr9均含有槲皮素,另有3个组分待定。结论:槲皮素是苦荞总黄酮在体外表现抗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保护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苦水玫瑰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使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对总黄酮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以提取溶剂、液料体积质量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苦水玫瑰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6%、液料体积质量比16 mL/g、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最优条件下,分别做3次平行实验进行验证,总黄酮提取量为5.85 mg/g,与模型预测值5.87 mg/g基本相符。说明了响应面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苦水玫瑰总黄酮的提取量,对提取条件参数的优化具有可行性。实验还研究了苦水玫瑰总黄酮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测定方法。槲皮素和山奈酚在一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2~0.999 3;精密度RSD均低于1.76%;平均回收率为96.05%~101.15%。该方法能够满足苦水玫瑰总黄酮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41-147
已有研究表明,加工方法会影响食品中的营养及功能成分。苦荞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健康促进作用的全谷物,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尤其富含酚类物质。然而,目前关于加工方式对苦荞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因此,文中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苦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同时利用HPLC分析了苦荞中最主要黄酮芦丁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荞经过浸泡后可以显著提高总酚、总黄酮、芦丁含量以及抗氧化性(P0.05),而经高温或者高压处理不仅会显著降低苦荞的总酚、总黄酮和芦丁含量(P0.05),同时其抗氧化性也显著降低(P0.05)。另外,通过对不同处理苦荞抗氧化性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苦荞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甜荞和苦荞籽粒部分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7种苦荞和6种甜荞籽粒为原料,分别测定其中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多酚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甜荞中的水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苦荞(p<0.05),而灰分含量则低于苦荞。甜荞和苦荞淀粉、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丰富,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苦荞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分别是125.33 mg/g和107.24 mg/g,分别是甜荞的15.23倍和2.68倍。苦荞还含有丰富的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功能活性物质。甜荞中的低聚糖含量,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均显著高于苦荞(p<0.05)。结论:甜荞和苦荞的氨基酸、脂肪酸、淀粉等营养组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功能性组分黄酮、多酚和功能性低聚糖等含量方面,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探讨了不同溶剂橄榄提取物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关键酶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了其抗氧化能力和总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活性相较于水提物普遍较好,在0.50μg/μL质量浓度条件下,甲醇提取物的肾素抑制活性最高,为95.89%;在0.29μg/μL质量浓度条件下,丙酮提取物的ACE抑制活性最高,为92.71%。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84.86 mg TE/g DW,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09.23 mg TE/g DW,铁离子还原能力为479.40 mg TE/g DW。同时丙酮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18.14 mg GAE/g DW和45.46 mg CE/g DW。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与肾素和ACE抑制活性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发现橄榄提取物显示出优良的肾素和ACE抑制活性,且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活性优于水提取物,这为新型血压调控因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橄榄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