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微波作为热源,在桶内干燥核电厂产生的浓缩液,在试验条件下,干燥产物含水率小于15%,减容系数为4。试验结果表明桶内微波干燥浓缩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温度下对模拟浓缩液进行桶内干燥试验,以研究该干燥方法处理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浓缩液尾气中核素的活度浓度及分布。结果表明,107℃(沸腾状态)干燥,Sr、Cs、Co的载带率为5.14%、0.06,0.05%,且大部分在洗涤液中;90℃(非沸腾状态)干燥,Sr、Cs、Co的载带率分别为2.38%、0.03%、0.02%。  相似文献   

3.
浓缩液电加热桶内干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核电站的废物体积,用电加热桶内干燥技术对产生的浓缩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干燥产物减容比约为4,平均含水率低于15%。说明电加热器桶内干燥核电站产生的浓缩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前期试验和资料的分析,结合微波电场分布与实测温场分布对比结果,利用Ansoft HFSS软件进行了200 L规模微波桶内干燥装置的设计。并利用200 L规模微波桶内干燥装置开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HFSS软件的模拟结果可以指导实际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与含硼浓缩液现役水泥固化工艺相比,微波桶内干燥工艺既能减小废物体积,又能减小放射性污染。采用预试验和台架试验对微波桶内干燥模拟含硼浓缩液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桶内干燥模拟含硼浓缩液是可行的。在微波桶内干燥过程中,排气口温度可作为干燥终点的判断或再次进料判断的直观指标。在批次加料干燥试验中,首次加料量务必保证适中的模拟液量,否则会引起微波反射;批次补料量越小,越有利于干燥产物性状优化。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排气口温度上升至72℃后补料或终止干燥;推荐采用首次加料2 kg,后续补料1 kg的批次加料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放射性废液水泥固化的中试实验装置和固化过程,给出了该装置较好的操作条件。它用模拟泥浆和浓缩液进行了一些有关该装置的性能实验,其结果表明,这个装置是可用的,由制得的固化体的物理性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废树脂输送计量、加热干燥、尾气处理等工艺的系统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废树脂干燥的电加热锥釜真空搅拌干燥工艺。建立1:1规模电加热器锥釜干燥装置,并开展了废树脂干燥可行性验证试验和装置运行优化试验。研究表明:电加热锥釜真空搅拌干燥装置对核电站产生的废树脂进行干燥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在加热温度280 ℃、釜内压力-70 kPa±3 kPa,搅拌桨转速30 rpm条件下,装置在约20 h内可处理350 L脱水IRN160核级树脂,最大水分蒸发速率达到9.92 kg/h,平均水分蒸发速率6.31 kg/h,干燥树脂平均含水率<15 %,减容系数约为2.4。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热室工作环境的自动取样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该装置能对带盖瓶装放射性液体进行定量取样和精确称重。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取样精度可小于0.5%,单个样品的取量和称重时间约2 min,取样和称重过程完全自动控制,人机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10.
焚烧作为处理放射性废物的主要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为满足部队、科研及核技术应用等废物产生量较少的单位的放射性废物焚烧处理需求,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针对性开发了紧凑式低放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并实现了工程应用。经试验验证,该装置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设计目标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处理能力相当的情况下,紧凑式焚烧设施占用的建筑面积减少为常规焚烧设施的1/30,人员减少为原1/6,能耗减少为原1/8,建造成本降为原1/8,并且可实现8 h/d间歇运行,大幅降低了建造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放射性废物的减量化处理,开展了重水蒸汽回收系统产生的失效干燥剂与浓缩液混合固化冷试配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固化可以实现放射性废物的减容处理,失效干燥剂和浓缩液混合固化的总废物体积包容量为119.1%。  相似文献   

12.
张永康  沙沙  陈莉  唐杨  赵乾 《辐射防护》2016,36(1):53-59
为解决现有可移动式废水处理装置无法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 以及净化系数不高等问题,基于远红外蒸发处理技术研发了一套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装置主要由运输车、保温舱、废水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及外部管路组成,具有可移动、净化系数高、 适用性强等优点。本装置设计处理能力为24 L/h,蒸残液最大含盐量为300 g/L。冷调试结果表明装置设计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良  ;饶仲群 《中国核电》2009,(3):262-266
加压贮存和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国内处理压水堆核电站放射陛废气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以大亚湾核电站和田湾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为例,并结合国内其他核电机组同类系统,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在国内核电站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加压贮存系统结构简单但设备体积庞大,适合处理流量变化较大的放射性废气;活性炭吸附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于处理流量较小的放射性废气。  相似文献   

14.
Within the European Fusion Technology programs Studsvik RadWaste AB has performed studies on fusion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for several year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treatment and geological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from NET operation and decommissioning. Results from calculations on radioactive waste fluxes for the operation and decommissioning of NET are reported. The calc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NET predesign report published 1993 and include results for the exchangeable in-vessel and external parts of the machine as well as permanent reactor components. Different aspects of treatment, packaging, transportation, and interim storage of the waste are discussed. The volumes of waste conditioned for final disposal are preliminarily quantified, according to German and Swedish scenarios for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A total repository volume of approximately 45,000 m3 is required in the German Scenario and 35,000 m3 is required in the Swedish Scenario. Results from dose rate calculations for NET waste in final repositori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Swedish Scenario. This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Swedish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NFR) and the 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 under an association contract between Euratom and Sweden.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放射性废物管理成本构成理论基础体系,通过分解各类项目的生产作业内容、解忻各项作业活动的成本要素,整理出科学合理的成本科目和费用项,形成放射性废物管理各种作业的成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面的系统的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场址评价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源,其具有涉及学科类型多、跨越时间尺度长等特点,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处置库预选区地学信息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收集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地学领域的多源、多学科数据,并设计和建设多源地学信息数据库,开发实现了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地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地学信息数据库中所有信息数据类型的增删改查等基本操作,也可以实现网页终端的全文检索及下载需求,甚至可以实现对某类专业数据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焚烧是放射性废物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同常规废物焚烧技术相比,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更关注对放射性核素的截留效果、系统的辐射安全和对废物的适应能力。随着废物特性的变化、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焚烧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和改进,对塑料、橡胶和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适应性更强的第三代焚烧技术已成为主流,包括热解焚烧、蒸汽重整焚烧以及等离子体焚烧,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废物类型。未来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整体经济性和满足环保要求为前提,尽量提高废物的整体减容效果,对多种废物的兼容处理,并为满足特殊废物的处理要求开发针对性的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某同位素生产线项目产生的气态放射性流出物能满足排放标准,根据释放源项及气体流量,对比了加压衰变法与滞留床吸附法的优缺点。借鉴国内核电站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提出了“碱洗+冷冻除湿+吸附干燥+活性炭滞留”联合工艺。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处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参数设计及滞留床活性炭用量的优化计算,对废气处理装置的功能、系统流程、系统配置、布置方案等进行阐述,给出装置总体设计方案。装置设计完毕后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单床滞留时间4.6 h(以Kr-85计),优于设计值。干燥装置压降在216~274 Pa之间、滞留装置单床压降在183~310 Pa之间,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在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方面作到了较好的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