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缓蚀低速酸增注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酸化工艺,酸处理半径加大、有效期长、不易产生沉淀、对地层低伤害,对注水压力偏高、注水量较低的特低渗地层有显著效果。濮城油田文、卫、濮结合部现场应用表明,它不仅解决了地层污染问题,同时较好的动用了二、三类油藏,取得了增注增油的满意效果,对解决濮城油田的高压注水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层系油藏开发设计时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应用双靶定向井钻井技术,采用高压增注技术,利用高效射孔技术和整体压裂等技术,改造油层,补充地层能量,避免了采油井暴性水淹。采用小泵深抽工艺,增大生产压差,保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能。沙三中6-10层系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经验,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勇 《钻采工艺》2022,(1):81-85
现河低渗油藏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低孔低渗区域水驱动用差,常规增注手段无法满足开发需要。针对该类问题,文章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微观孔隙渗流、增注机理及矿场应用基础上,基于典型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储层微观孔隙认识、黏土矿物构成分析,通过酸岩溶蚀试验、电镜扫描、数字岩心建模等技术方法,形成了低孔低渗油藏分级溶蚀增注模式,优选评价了酸液体系及用量配比,实现扩大渗流通道、增进孔隙连通的目的。矿场实践证明,该技术取得了低孔低渗砂岩油藏增注技术的突破,有效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对同类油藏水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渗油藏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积祥  侯洪涛  张丽  田波  毛美丽 《特种油气藏》2011,18(3):106-108,141
为了解决桩西低渗、特低渗油藏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过高(44 MPa)、欠注严重、注水效果差,以及常规酸液体系有效期短、效果差等难题,对砂岩酸-生物活性剂复合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深部解堵功能,其新型活性剂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改变地层润湿性,降压增注。该技术为注水井深部酸化增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对改善低渗、特低渗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酸化技术解决了酸液对施工设备的腐蚀问题和油层的保护问题,研究出八区克上组油藏的注水井注水规律。突破了长期停滞在氢氟酸使用浓度控制在3%以下的经验条框,增在油层自理关径。该技术方法在采用了多种手段而增注效果不佳的低渗透、高泥质含量的油藏进行探索性试验,取得了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成功,其每立方米增注水量投入最少,油层动用程度大。  相似文献   

6.
桩西油田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产能下降快、注水压力高和解堵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引进了袖套式推进剂射孔增产、增注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射孔弹产生的金属热流引燃周围枪身上的推进剂药柱,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地层,对地层进行压裂,并产生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2011年该技术在桩西油田实施3井次,有效解决了特低渗油田产能下降快、注水压力高和解堵效果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桩西采油厂部分低渗油藏严重的欠注矛盾,研究了"砂岩酸-生物活性酶复合降压增注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深部解堵功能,生物活性剂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改变润湿性,降压增注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阻垢、保护油藏的功能,从而解决目前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欠注严重的问题,提高低渗特低渗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现场应用6口井,平均单...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层系油藏开发设计时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应用双靶定向井钻井技术,采用高压增注技术,利用高效射孔技术和整体压裂等技术,改造油层,补充地层能量,避免了采油井暴性水淹.采用小泵深抽工艺,增大生产压差,保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能.沙三中6~10层系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经验,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宝浪油田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油藏,焉2区块、宝中Ⅱ油组、宝北Ⅰ+Ⅱ油组注水井欠注严重,常规酸化增注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了注水井欠注原因及酸化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优化研究了酸液配方和不排酸酸化工艺技术,并配套了憎水剂增注、活性水增注等酸化后处理技术。通过7口井的现场应用,累计增注25 173 m~3,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具有的低幅度、薄油层且油水同层、低孔低渗等特点,分析了油藏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即采用压裂增产措施,改善油井生产能力;逐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油效率;加强注水研究,优化合理注采比;加强跟踪研究。不断滚动扩边;制定合理开采技术界限,确保油藏稳产。生产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超低渗油藏在线分流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化是超低渗油藏最有效的增注措施之一,但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问题,造成目前常规酸化措施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有效作用距离短等不足,且酸化过程中存在指进现象和储层二次伤害。针对这一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三叠系超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线分流酸化技术,并配套研制了一种多元缓速螯合酸COA-1S和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分流剂COA-1P。通过室内评价实验和在线分流酸化模拟实验,发现该技术在缓速性、配伍性、水溶性、螯合能力和暂堵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酸化;现场先导性实验结果表明,酸化后剖面吸水均匀程度从28.5%上升至50.9%,视吸水指数增加2倍左右,降压增注效果显著;同时,该技术还具有“不停井、不泄压、不动管柱、不返排”的特点,简化了常规分流酸化工序、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是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超低渗油藏特征的酸化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低渗油藏注水井压裂增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的高速开发中,注水井为地层能量的补充、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鄯善油田低渗油藏,从注水井地层现状评估、影响注水井注水量的原因、以及注水井增注的针对性措施这三个方面,论证注水井的压裂增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庆外围某特低渗透试验井区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周期注水利于驱动低渗透区原油。由于特低渗透油藏压力敏感性强,文中根据非线性渗流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周期注水方式。采用矿场实际数据,选取矩形五点井网,建立平面非均质模型,分析"增注—减注"方式与"增注—停注"方式的含水率、采出程度、有效驱动体系的建立及地层压力保持情况。结果表明,"增注—减注"方式比"增注—停注"方式采出程度高、驱油波及系数大、低渗区非线性及储层伤害影响小。分析结果对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 1 6油藏是低渗透非均质油藏 ,具有很强的水敏特性。油藏的天然能量较弱。油藏投入注水开发后 ,由于低渗 ,粘土膨胀 ,早期注水水质不合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大批注水井欠注 ,在先后进行了系统提压 ,单井防膨 ,酸化 ,超声波 ,高能气体压裂 ,水基压裂等措施后 ,注水井注水不满足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地层压力下降很快 ,递减难控制 ,稳产的难度很大。1 995年底进行了增注泵增注试验 ,因其性能稳定 ,操作方便 ,价格低廉 ,增注效果好而被很快推广 ,共有 1 2口注水井解决了欠注问题 ,增注、增油效果明显 ,开采形势迅速好转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低渗油田解决注水困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加之注水过程中黏土膨胀运移等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为此,提出利用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来解决该油藏的注水井欠注问题。酸液配伍性、腐蚀速率及岩心的溶蚀速率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与该油藏的注入水、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具有腐蚀率小、黏土膨胀率低、岩心溶蚀慢的特点。8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能够解除注水井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降压增注酸化工艺在濮城南区沙二下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是具有多油层开发的油藏,纵向上发育8个砂层组,37个含油小层。油藏储层在物性上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胶结物粘土含量高,易膨胀。长期的注水开发使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降压增注工艺技术,通过在井网注采关系完善区,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染、结垢、堵塞造成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整体实施降压增效,收到良好的效果。该工艺不仅能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目的,而且有效期长,是改善非均质油层注水开发油田状况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桩西采油厂低渗油藏储量较大,由于大多数低渗油藏储层敏感性较强,在钻井及开发过程中易对地层产生伤害,而这种伤害单独采用酸化很难解除。对桩西历年酸化效果的统计对比表明,低渗油藏酸化解堵效果远远低于中高渗油藏,为提高低渗油藏的油井解堵和水井增注效果,推广应用了多级井下双源振动和冲击波两种物理解堵技术,为提高低渗透油田的综合开发效益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子北油田低渗油藏因地层伤害造成油层物性变差而出现注水压力升高的现象,提出了选用纳米复合解堵技术对部分油井进行解堵,通过现场施工及后期跟踪,发现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降压增注、解堵增油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启动压力梯度计算低渗油藏最大注采井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渗油藏油水渗流时启动压力现象的存在,使注采井距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大值,通过不同渗透率岩样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结合单井产量公式,可以计算出给定注采压差条件下低渗油藏的最大注采井距,从而为合理注采井网的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生CO2解堵增注技术在张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店油田属高凝油油藏,原油具有高含蜡、高凝固点的特点,利用自生COz解堵增注具有的酸化解堵、热解堵、CO2气体作用等多种增注性能,能够解除各种油层污染堵塞,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证明自生CO2解堵增注技术能在地层条件下产生的大量高温高压CO2气体,可以提高高凝油油藏残余油的流动能力,降低注水压力,是值得在高凝油藏解堵增注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