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国强 《陕西煤炭》2021,40(4):72-76
煤矿登空边角煤的安全采出是矿井面临的重大问题.乌兰木伦煤矿1-2号煤四盘区东翼遗留有边角煤,3-1号煤31410工作面已采过此区域,使1-2号煤的边角煤已形成"登空煤",现拟回收开采该区域1-2号煤的边角煤.需经勘查查明3-1号煤工作面回采后1-2号煤及围岩破坏程度,为边角煤上行开采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勘查工程共完成地面...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经济高效的回采位于9#煤采空区上部的5#煤,提出了利用并延伸店坪煤矿现有5#煤生产系统直接回采木瓜煤矿5#煤的上行开采方案.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5#煤底板采动破坏程度、5#煤与9#煤同时开采时相互采动影响情况、9#煤开采时工作面走向与倾向矿压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为保证上行开采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某矿408盘区12~#煤层已开采完毕,而8#煤层仍赋存有煤量。为避免8~#煤炭资源永久性损失,采用数值模拟对上行开采8~#煤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为12 m~15 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5 m~80 m。结合理论分析和物探分析结果表明某矿上行开采8~#煤层可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钱家营矿1692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9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9煤层1692工作面位于12煤层冒落带上方的裂隙带之中,受采动影响较小,煤层间距也满足了上行开采的要求。通过将上行开采和下行开采2种开采模式对比分析,得出上行开采相对下行开采而言,工作面以及巷道处于低应力区域,有利于巷道的布置和采场矿压管理。研究表明对9煤层进行上行开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三百子煤矿2、5煤为研究对象,对其煤层特征以及顶底板的岩性进行分析,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采场覆岩破坏规律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工程类比和数值模拟得出的5煤裂缝带高度分别为55. 4 m、84. 9 m和85 m。综合分析,从安全角度考虑,认为开采5煤产生的裂缝带最大高度为85 m左右,2煤经济可采区域与5煤层间距均大于90 m,预计开采5煤对2煤经济可采区域影响不大,2煤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欢坨矿北二采区上行开采5煤层可行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北二采区5煤层上行开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三带法"、"比值法"进行了初步的经验方法判别。建立工作面开采数值模型预测回采下部8煤层与上行开采5煤层后顶板裂缝带波及范围。经验判别得出5煤层位于8煤层垮落带之上,采动影响系数大于经验临界值7.5,上行开采5煤层可行。数值模拟了采动影响下围岩的扩容区,以体积应变大于等于0.025的等值线密集区视为导水裂隙区,得到8煤层回采顶板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53m,上行开采5煤层后顶板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向上增长0.4m。下部8煤层开采将5煤层顶板改造为极软弱顶板,导致其裂缝带发育高度偏小,利于上行开采。  相似文献   

7.
为遵循“一矿一面”的现代化矿井建设原则,根据某煤矿煤层群实际情况,对矿井煤层群合理的开采顺序进行分析,该煤矿煤层群单一的下行开采方式有其局限性,3-1煤将采用上行方式开采,通过UDEC2D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证明了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马进功  郝万东 《中国煤炭》2013,39(1):62-65,118
王庄煤矿拟开采的2 #煤先后两次受到其下部7#、9 #煤开采的影响,需要对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研究.基于相关岩层控制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下部煤层二次采动影响下,上覆岩层尤其是关键层岩层与2 #煤层的移动规律与破坏特征.分析论证2 #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在经历下部两次采动影响后,2 #煤仍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可以采用上行开采,并在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鹏  昝明惠  宋高峰 《陕西煤炭》2023,(4):59-62+73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对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覆岩破坏演化特征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煤壁塑性区发展规律、覆岩垂直位移、工作面前方支承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工作面煤壁塑性区呈现上部宽、下部窄的特征,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壁塑性区宽度也随之增大,其中下层煤和上层煤工作面煤壁塑性区最大宽度分别为4.23 m、2.85 m;下层煤和上层煤覆岩最大竖向位移都发生在模型中部,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28 mm、62 mm;支承压力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支承压力系数峰值为1.59。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行开采实践中,当下层煤完成开采后,上层煤的围岩塑性区和位移均有所增大,覆岩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矿井开采过程中上行开采的情况普遍存在,为分析某矿J2501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采用FLAC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J2501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对开采后的覆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7煤层的开采对于6-1煤层应力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卸压作用,煤层最大下沉量为2.2 m,整体性完好,未发生明显破断。因此可以得出某矿D4采区6-1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煤》2017,(8)
燕子山矿侏罗系煤层多,层间距小,如今侏罗系煤面临枯竭,在各盘区收尾过程中,均存在或多或少的边角煤,现以303盘区一处边角煤为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采空区应力分布规律,并结合多年近距离煤层开采经验,说明近距离边角煤回收注意事项,为其他类似条件下的边角煤回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羊场湾煤矿上行开采条件下合理巷道断面形状选择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二煤开采后的“两带”高度,现场实测采空区覆岩破坏范围,总结不同巷道断面形状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上行开采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受力与变形破坏特征,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表明:二煤开采后,裂隙带高度约为38.75~49.95m,围岩完整性较低,上行开采巷道位于裂隙带内;模拟得出了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巷道在上行开采条件下围岩稳定性最好,微拱形次之,矩形最差;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验证最终确定了采用微拱形断面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王鹏飞  李长洪 《中国矿业》2022,31(3):97-105
本文以三山岛金矿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矿井深部开采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房柱式交替向上充填采矿法,在模拟采动条件下,尤其是采场通过F3断层时,矿体、充填体内渗流场以及塑性区的演化过程,对矿井不同开采时段、不同开采区域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①距离断层较远时(-825 m-1盘区),随着回...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矿区建筑物下煤层群实施条带上行开采的技术条件,应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判定方法,对下层煤开采后,上层煤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及保留煤柱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条带上行开采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验证不同判定方法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某矿5^#、7^#煤层采掘工况为基础,采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现场观测的方法对该工况下上行开采覆岩运动与破坏进行了研究。上行开采的方法需要判识下部7^#煤回采对上部5^#煤的影响是否满足两者层间距的要求。首先理论计算得到了上部覆岩破坏高度,为现场实测提供数据参考,然后借助数值模拟对覆岩应力场、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最后对下部7^#煤层开采所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综合上述研究方法与思路,总结了该工况条件下上行开采覆岩运移与破坏规律,为类似工况下煤层的安全回采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厚煤层上行开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在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上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针对济宁三号煤矿4采区地质条件,综合运用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实测统计分析以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该采空区覆岩破坏分带发育特征,探讨了在放顶煤条件下进行上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较全面地分析和解决了济宁三号煤矿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的上行开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垮落带高度基本一致,分别为14.5~19.15 m,18.6~21.7 m.数值模拟分析表明3煤处于3下煤开采后的裂隙带内,但煤层连续性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发耳煤业近距离煤层群实施上行开采技术,在对该矿煤层赋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的方法,对3煤已采区域30301、30302工作面上部1煤的安全开采工作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比值法、"三带"判别法和围岩平衡法3种方法进行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别,确定符合上行开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刘煤矿7煤、9煤采场底板的理论、计算机数值模拟及7煤开采充水原因分析,得出了7煤开采过程中采场有顶、底板破坏高度、塑性区分布特点及覆岩移动规律;针对上行开采条件下底板破坏和聚水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突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窑店煤矿首采区3~(-2)煤层已采区域上部2~(-2)煤层的开采问题,基于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现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冒落带高度9.8 m,为采高的4倍,裂隙带高度43.75 m,为采高的19.4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3~(-2)煤层开采后对2~(-2)煤岩层结构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行开采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煤层群多次卸压开采覆岩变形、破坏和运移规律,以潘二矿A3煤和B6煤开采为工程背景,建立A3煤下保护层开采和B6煤上保护层开采的物理模拟试验模型,基于相似模拟结果获得了上行卸压开采(A3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在此基础上的下行卸压开采(B6煤)围岩力学特征。研究表明:上行卸压开采(A3煤)对B4煤影响较小,在A3煤开采基础上开采B6煤,取得了良好的卸压效果,为B4煤的高效开采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