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亚玲  陈斐 《煤矿机械》2019,(8):185-187
液压支架是保证煤矿开采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设备,对液压支架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倾角、位移、压力等数据信息进行融合,监测液压支架的运转状态,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定了基于多传感器的液压支架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设计了监测系统的软件功能,并研究了数据层信息融合的流程,通过对比液压支架的仿真位移和实际位移验证了该监测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液压支架直线度测量方法存在测量数据不够完整、误差大、易受粉尘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组合的液压支架直线度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主要通过在液压支架底板固定位置布置2个行程位移传感器与三轴倾角传感器组合测量得出相邻支架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基于D-H坐标系的液压支架直线度推导模型,求解得液压支架群的直线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长达150 m的工作面,此方法的偏航角度累积误差小于5°,直线度测量累积误差小于85 mm,可以满足液压支架直线度的测量需求,可为液压支架调直控制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侯波 《煤炭工程》2006,(1):20-22
文章讨论了插装阀在电液控制支架液压系统中的应用依据和前景,提出了设计方案,分析了工作原理。认为:插装阀具有通流能力大、响应快和采用电液先导控制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该种支架的工况,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矿用液压起吊设备是用于井下大型采煤设备搬运的关键性设备,设计了一种矿用液压支架起吊机,重点研究设计了起吊液压控制系统。应用AMESim对整个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得到了系统流量响应特性曲线,应用Pumplinx对关键性液压控制元件进行了流场分析,得出了压力分布图、速度分布图以及空化分布,为整个液压起吊机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现场应用,在起吊支架重载设备过程中,起吊机运行可靠,能够保证立柱负载能力和速度及位置同步要求,大大加快了工作面搬家速度。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电子控制已成为液压支架的一种成熟的控制方法。各主要制造厂家都生产这种设备,而各厂家的产品又各具特色。每个厂家至少在理论上都能生产另外一些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控制装置都具有成型的电子元件的组合性质。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他们都在大力宣传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特殊优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ANSYS Workbench DesignXplorer多目标优化模块,对液压支架的顶梁进行了多工况优化设计,得到了可信度比较高的优化设计结果,并且通过响应曲面,对顶梁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为液压支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正海 《煤矿机械》2006,27(7):175-176
主要从液压缸生产质量的优劣,密封失效,阀件的质量以及乳化液几方面论述了液压支架产生漏液的原因以及危害。提出了对液压支架漏液可行性控制的基本有效途径,包括制造加工质量,采用新型密封材料,提高乳化液质量以及加强日常维护等。  相似文献   

8.
刘佩钊 《矿业装备》2021,(4):236-237
为了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对于液压支架的自适应控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液压支架的安全、高效且持续的运行是开展综采作业的前提保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液压支架的智能化自适应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工作系统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期望可以为我国矿井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立杰 《矿业装备》2021,(4):284-285
在液压支架的实际应用中,液压系统故障发生率比较高,比如回液不畅、元件损伤等,均可对液压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文章首先对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组成进行介绍,然后对也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以及响应的维修技术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开采工作面无人化发展趋向,从液压支架设备入手,研究了液压支架控制精度和推动步距存在的问题。采用对液压支架系统的控制阀进行改造及电液控制系统控制流程优化的措施,是解决支架系统推移不精确和液压系统稳定性差的途径。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推移控制方案,可减少液压支架对人工的依赖,并提高工作面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液压支架是利用液体压力来进行顶板支护和管理的液压动力装置,是综合机械化采煤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为解决其在巷道支护中控制精度差,推移步距不一致问题,必须优化支护方案,采用精确推移支架措施,实现工作面的快速推进。通过将推移控制逻辑阀应用于液压支架,细化控制流程,实现移架与提溜动作的精确控制。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支架推移步距的统一,优化了液压支护控制系统,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煤矿机械》2013,(12):54-56
根据液压支架用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和工况环境,对安全阀的控制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O形圈压缩率、弹簧刚度、弹簧座组件质量等因素对比,分析了其对安全阀的控制特性影响;综合分析了液压支架立柱系统在突变载荷状态下安全阀和立柱系统特性,提出了在安全阀设计过程中必须兼顾立柱容积和安全阀响应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液压支架在煤矿采掘中起着支撑工作面的作用,是开展煤矿机械化综采的重要设备之一。液压支架的制造工艺多以焊接为主,但是焊接过程中由于结构件受热不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焊接变形,从而影响焊接质量,进而影响焊接支架的使用性能。其中,顶梁是液压支架中承力的关键部件,其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焊接支架的使用性能,因此对液压支架顶梁焊接变形控制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其安全性。笔者将根据多年在霍州煤电鑫钜煤机研究所的工作经验,对液压支架顶梁焊接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控制液压支架顶梁焊接变形的操作技巧及相关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液压支架现行控制方式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采用插装阀回路控制液压支架的方案。并根据液压支架的特点及其主要执行元件──立柱和推移千斤顶的控制要求,论述了其采用插装阀回路控制的原理和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卢志琦 《煤矿机械》2024,(3):156-158
煤矿液压支架搬运车液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若处理不及时,会对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建设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根据液压支架搬运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数学模型;提取液压系统故障时域信号特征,获取故障样本均值与方差;分析液压支架搬运车运行状态与运行模式,对液压系统故障进行全方位诊断。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故障诊断,且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在95.27%以上,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柳玉龙 《煤矿机械》2012,33(5):191-192
介绍了支架搬运车的使用前景,支架搬运车液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分析了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危害性,结合支架搬运车的液压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解决油温过高的方案,从散热器、冲洗阀和旁路散热等方面入手,使支架搬运车液压系统油温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吴连成 《煤矿机械》2014,35(10):295-296
为了对煤矿井下采煤机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在实现采煤机顺槽控制系统和机载控制系统远程通讯的基础上,利用多传感信息融合理论D-S证据融合算法对采煤机新型故障进行诊断并存入智能化的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数据库,实现了采煤机的远程故障诊断和自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赵政  李德文  吴付祥  刘国庆 《煤炭学报》2021,46(7):2304-2312
粉尘质量浓度在线检测技术是矿山通风安全和尘肺预警的重要基础,而技术的核心是检测误差。为了减小粉尘质量浓度在线检测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融合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调研发现目前应用最多的粉尘质量浓度在线检测方法是光散射法和电荷感应法;基于2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研制了光散射传感子单元和电荷感应传感子单元。为了解决光散射传感子单元的污染问题,借助气幕控尘技术,设计了一种带气幕隔尘的光散射传感子单元;再将2种传感子单元进行结构融合,得到串联型的多传感融合单元。然后,基于实验准备与系统,对多传感融合单元进行系列实验,采用多传感数据融合方法,将光散射子单元和电荷感应子单元的AD值进行数据融合,提出一种粉尘质量浓度检测算法,形成了多传感融合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最后,实验发现:光散射传感子单元的气幕隔尘结构尽量避免了粉尘对光学器件的污染;多传感融合单元的检测误差≤8.5%,比光散射传感子单元小6.4%,比电荷感应传感子单元小6.2%;多传感融合单元的平均标定灵敏度是2 911.4,与光散射传感子单元相比提高了32.3倍,与电荷感应传感子单元比较提高了124.4倍。证明:多传感融合技术克服了光散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入分析液压支架故障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液压系统泄漏是导致支架故障的主要问题,确定了泄漏故障诊断指标,准则和判据,并研制了KBF2型泄漏故障诊断仪。有关研究结果和诊断仪器还在东庞煤矿大采高综采面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深入分析液压支架故障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液压系统泄漏是导致支架故障的主要问题,确定了泄漏故障诊断指标、准则和判据,并研制了KBF2型泄漏故障诊断仪。有关研究结果和诊断仪器还在东庞煤矿大采高综采面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