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小西煤矿3条斜井间的贯通测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西煤矿实际生产需求与矿井所处的地质条件,设计了矿井贯通测量方案,并对测量方案的水平误差与高程误差进行了预计,从测量效果来看,得到了两个贯通点位置的方位角闭合差为±68″,水平方向的坐标闭合差为0.047 m,高程闭合差为0.105 m,均小于误差估算,较好满足了巷道贯通测量要求,为类似巷道的贯通测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两井间巷道贯通的精度,在巷道贯通测量中运用GPS技术,对巷道的贯通方案进行分析,并对井筒施工、井下导线、地面动态控制的测量分析,且计算其贯通误差,结果表明:贯通点K在x向的预计总误差是±0.460 m,低于±0.500 m,满足巷道贯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常兴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为研究对象,选择使用陀螺定向技术、全站仪三架法、贯通高程控制等技术对巷道进行贯通测量,全面分析了测量数据,得到了贯通点K在X轴方向的误差为29 mm,在高程方向的误差为39 mm,均满足了巷道实际贯通需求。  相似文献   

4.
秦志锋  贾俊超 《矿山测量》2013,(4):43-44,47
贯通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建设,提高贯通精度是确保巷道贯通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文中介绍了马泰壕煤矿风井与主斜井在主斜井1368 m处3500 m贯通测量方法,并对贯通测量进行了误差预计和精度分析。该贯通精度方法的分析对今后的贯通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常丰国 《山东煤炭科技》2022,(4):126-128,131
为保证伯方煤矿三采区与五采区准备巷道的准确贯通,对三采区与五采区准备巷道实施加测陀螺定向边工作,对陀螺边定向测量的施工方法、施工标准及仪器校准等进行描述,并对误差评价的方法以及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经过每条定向陀螺边的互差计算,三采区G12-G14边与五采区G13″-G14边测回互差值均小于测量规程中不超过40...  相似文献   

6.
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嵩山煤矿新施工的主副井、西一风井为立井,原东风井为斜井,矿井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为确保矿井按期投产及生产正常接替,实现东、西风井与副井正确贯通,对贯通方案进行了设计,并预计了贯通误差。贯通方案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技术保障措施,顺利实现了贯通。经贯通误差联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分析及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型矿山巷道贯通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测量误差积累大等特点,为减小测量误差提高贯通精度,以大同煤矿集团晋华宫矿+870 m水平大巷贯通测量为例,讨论了建立地面专用控制网和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精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贯通后的测量数据,得出了影响巷道贯通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削弱误差的方法,并就井下导线边2项投影改正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地面、立井定向、井下导线测量3项误差对贯通总误差的影响比例为1:3:4.提出了加测陀螺定向边和采用三角架法观测是提高导线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当2项投影改正误差大于贯通误差允许值的1/5时,必须进行2项改正,在+870 m水平巷道贯通中,这2项改正值总数达750 mm,因此必须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8.
金庄煤业副斜井贯通采用了相向贯通和追随贯通相结合的"三头并进"方式,并结合使用了GPS卫星定位技术、陀螺全站仪矿井定向技术、井下全站仪三角高程与"三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贯通测量.结果表明,贯通的实际偏差及各项闭合差均满足《煤矿测量规程》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巷道的快速、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9.
文中根据巷道贯通原理,结合已有地面控制点数据,设计了高良矿副斜井与回风立井间巷道的贯通测量方案。利用测量中数据误差传播的理论,对设计的巷道贯通方案进行误差预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高良矿副斜井与回风立井间巷道的贯通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未超过容许偏差值,贯通测量方案能够满足贯通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斗沟煤矿运煤系统的改造,对8202工作面皮带顺槽进行贯通。根据工作面的地质概况,制定贯通测量方案,并计算贯通测量误差预计,分析贯通测量精度,在现场进行贯通试验,对实际贯通的误差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贯通相遇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误差预计绝对值为0.368 m,在垂直方向上的误差预计绝对值为0.110 m,贯通精度较高,能满足巷道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建功 《中州煤炭》2019,(2):178-182
陈四楼煤矿北翼-640 m轨道暗斜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受落差163 m的F18正断层影响,巷道由断层下盘的泥岩、砂质泥岩层位进入断层上盘的K5砂岩层位施工,岩层破碎,应力集中,巷道底板持续变形严重,针对陈四楼煤矿北翼-640 m轨道暗斜井巷道底鼓持续变形的现象,基于巷道围岩变形机理、松动圈理论、围岩加固理论,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矿压观测等手段,提出了复杂条件下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即:采用“注浆+锚网(钢带)+中空注浆锚索注浆(锚索梁)+混凝土浇筑”的联合底鼓治理技术,有效改善围岩力学性质,提高锚杆锚固基础。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套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确保了巷道安全生产使用要求,支护效果明显,对治理软岩巷道底板反复变形和矿井的长期高效安全生产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蛤蟆沟煤业新建主斜井井筒掘进穿过上组煤2#煤层20112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期间,合理确定支护区段划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注浆充填、加固、井筒巷道锚网索+钢带+U型钢架棚等联合支护,保证了井筒顺利通过采空区,为同类别巷道支护方案设计提供了较为具体和合理的工程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地质结构和岩层含水条件不同于东部地区。为研究榆林矿区厚松散层和砂层地质结构条件下的矿井涌水情况,以袁大滩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特征,计算了井筒涌水量,对矿井涌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井岩层裂隙丰富,上覆松散层含水层和砂岩含水层较厚,对井筒安全使用存在威胁|主斜井、副斜井、进风立井和回井立井的井筒涌水量分别为243m/h、388m/h、1409m/h和1388m/h|袁大滩煤矿比榆阳煤矿、榆树湾煤矿的井筒涌水量大,进风立井涌水量特别显著,在开采过程中应该加强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14.
桑聪 《煤矿安全》2020,(3):178-183
为解决郭家河煤矿冬季主斜井风流反向问题,对自然风压逆转井巷风流的原因及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郭家河煤矿主斜井风流反向的3项治理方案,对郭家河煤矿通风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矿井正常通风时期和反风初期的三维通风仿真模型,通过矿井反风初期三维通风模型对主斜井反风的3项治理方案进行网络分风模拟,优选出了提高副斜井风流温度这一治理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副斜井风流温度能够解决冬季主斜井风流反向问题,并能够降低主副斜井间的自然风压和矿井通风阻力,冬季地面气温继续降低时能够通过调整地面热风器功率提高副斜井风流温度,能够进一步防止主斜井风流反向的发生,保证了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石虎彪 《山东煤炭科技》2021,(2):194-196,209
针对矿山巷道的贯通工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太原东山李家楼煤矿为例,运用GPS技术完成矿区地面控制测量,设计贯通方案,结合误差理论进行误差预计,并对实测数据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贯通测量在水平重要方向和高程上的偏差都在贯通允许范围之内,满足贯通要求。同时得出影响贯通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分析实测数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贯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编制合理的测量方案,采取有效的测量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面控制网、井下导线测量、立井定向和加测陀螺定向边对贯通巷道精度的影响;讨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贯通测量误差预计分析,在贯通点上,两中线间预计极限误差为±304 mm,两腰线间预计极限误差为±184 mm,满足《煤矿测量规程》及施工要求,检验了所选测量方案和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伯方煤矿无煤柱开采,采用巷道充填系统,采用膜袋加固、"超前单体+铰接顶梁"、顶板锚索补强等加强支护,抵制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影响,控制留巷的变形。根据留巷效果分析:回采期间,巷道的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00mm,留巷顶板变形处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埋深900 m的陈四楼煤矿九采区泵房邻近陈四楼煤矿向斜轴部,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7 m的XF5正断层,周边巷道较多,空间关系复杂,采用单独的“锚网喷+锚索”支护时巷道严重变形。为解决巷道支护难题,提出了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先行采用“锚杆锚索间隔布置+长锚索”先喷后锚让压支护,再进行“锚索注浆+二次锚网加固”的高预应力强力支护方式,对底板采取“锚网带+锚索梁+注浆”加固措施,对巷道进行全封闭式的围岩加固。实践效果表明,该方案支护效果良好,巷道变形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可以满足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岳城煤矿回风立井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效率低、井筒易出现塌陷的现状,提出了分次装药、分次爆破成巷及锚网联合支护方案.根据在岳城煤矿回风立井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能够将施工效率提升24.2%以上,一次爆破成功率提升7.6%,支护周期降低31.1%.  相似文献   

20.
范恺 《中州煤炭》2019,(11):171-174
寺河矿西井区3号煤层由于瓦斯含量高、涌出量大,为加快岩巷进尺速度,通过底板岩巷岩层性质分析,开展高瓦斯矿井大采高工作面底板岩巷层位选择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将原底板岩巷沿5号煤掘进变更为沿K6灰岩掘进。原底板岩巷沿5号煤掘进平均进尺为2 m/d,巷道月进尺为60 m,底板岩巷K6灰岩掘进平均进尺为5 m/d以上,巷道月进尺为150 m左右。按照底板岩巷对掘贯通,提前6.4个月完成底板岩巷的掘进,打破寺河矿采掘衔接紧张局面。变更层位之后按照提前6.4个月底板岩巷掘进到位,省去人工费用合计640万元。由于5号煤顶板为K6灰岩,属坚硬岩石,变更后底板岩巷打钻将不穿过K6灰岩岩层,加快了打钻速度,降低施工强度。通过对岩巷层位选择技术研究,对寺河矿岩巷掘进以及岩巷层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