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介绍了煤矿井下用机械式隔爆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利用模拟试验巷道和XCG0110爆炸综合测试系统,分别在未安装隔爆装置、安装1台隔爆装置和安装2台隔爆装置的情况下,考察了瓦斯煤尘爆炸压力及火焰的传播情况,得出3种情况下隔爆效果的比较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安装2套隔爆装置时,爆炸火焰未超过隔爆装置后13 m,爆炸压力峰值衰减达到73%,能有效隔绝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传播。分析了隔爆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为该装置在煤矿井下正确安装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煤矿瓦斯爆炸水幕隔爆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抑制和隔绝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研制了水幕隔爆设施,对该设施的隔爆性能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细水雾对隔断瓦斯爆炸火焰的传播和衰减冲击波有显著的作用;要充分隔断瓦斯爆炸火焰的传播,水幕设施最少由10个喷雾环组成,形成水幕带最短长度为13.5 m,喷雾强度最小为17.43 L/(min·m2)。该研究可为研制新型的水幕隔爆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各国使用最广泛的限制煤尘爆炸传播的方法是被动式岩粉棚、水槽棚和水袋棚。统称被动式隔爆棚。它是利用超前于爆炸火焰传播的冲击波超压的作用,将隔爆棚击碎,或利用爆风将隔爆棚掀翻,使岩粉形成岩粉云或使水形成水雾,造成一个岩粉云区或水雾区,当火焰随后到达时便被岩粉或水雾扑灭,阻止了煤尘爆炸的传播。这一原理就决定了被动式隔爆棚只能在爆炸冲击波或爆风的传播与火焰传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一般说来,被动式隔爆棚设置在距爆源60~200m之间的区域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超出这一范围就不能有效地隔绝爆炸的传播。而且,在低矮、狭窄和拐弯的巷道中也无法使用被动式隔爆棚。  相似文献   

4.
瓦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断面为7.2 m2、长为658 m的实验巷道内,用cs2092H多通道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模拟煤矿掘进巷道,对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的爆炸冲击波能量、传播速度、衰减规律以及爆炸灾害的波及范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煤尘爆炸压力波衰减慢,爆炸传播距离远,且传播距离随瓦斯数量以及瓦斯、煤尘分布的变化而变化.与瓦斯爆炸相比,煤尘爆炸的剧烈程度强,坑道中煤尘的焦化明显,且可燃物灼烧情况可作为瓦斯煤尘爆炸的爆源点确认判据.  相似文献   

5.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矿中瓦斯爆炸容易引起煤尘参与爆炸,且掘进工作面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多发区域。在与实际矿井环境、几何条件相似的大型地下试验巷道中,进行了独头巷道瓦斯煤尘爆炸火焰、冲击波传播试验。试验中,瓦斯煤尘爆炸火焰到达各测点的时间与测点距离呈对数函数关系;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在铺有煤尘段迅速上升,过了煤尘段开始下降;火焰区长度约为煤尘区长度的2倍;爆炸冲击波压力在铺有煤尘段前端降到最低值,然后迅速上升到最大值后下降。实验结论为煤矿隔抑爆装置的研制和安装提供了理论基础。瓦斯煤尘爆炸与单纯瓦斯爆炸相比,最大爆炸压力峰值大,火焰传播速度快;瓦斯煤尘爆炸的威力和破坏程度,要远远大于单纯瓦斯爆炸。因此,在煤矿实施防尘降尘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万成 《煤矿安全》2015,46(1):152-155
针对矿井瓦斯安全现状的变化,借助管径0.1 m×0.1 m、管长20 m的实验管道模拟研究了掘进巷道内瓦斯爆炸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掘进巷道内局部瓦斯超限爆炸后,火焰传播速度会先增长后衰减,最大爆炸超压峰值沿传播方向上呈现"双凹形"的分布规律,最大爆炸超压峰值和火焰传播速度的相互关系可分为4段。  相似文献   

7.
管道中煤尘爆炸特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广东 《煤炭学报》2010,35(4):609-612
在长度为32.4 m、内径为199 mm的圆形管道中采用强点火方式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及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传播规律及爆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点火条件下甲烷-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压和爆速分别为4 MPa、1 766 m/s,在标准状态瓦斯爆炸极限浓度外2.5%、4.1%、15.2%时也出现稳定爆轰。相同浓度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及爆速要大于甲烷-空气、煤尘-空气混合物,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在爆炸当量浓度时,随着煤尘浓度越大,瓦斯浓度越小,爆炸超压和爆速越小。  相似文献   

8.
瓦斯输送管道爆炸自动喷粉抑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论述自动喷粉抑爆技术原理及构成,分析总结瓦斯管道爆炸传播规律,得出自动喷粉抑爆技术抑爆效果主要取决于装备相应时间、干粉浓度粒度及NH4H2PO4质量分数。在DN500爆炸试验管道进行瓦斯管道爆炸传播试验和抑爆试验研究自动喷粉抑爆装置抑爆效果,抑爆器动作后,爆炸火焰在抑爆器后3.5 m内被扑灭,爆炸冲击波在爆炸火焰被扑灭后,不断衰减,最终消失。试验表明:自动喷粉抑爆技术能够有效的抑制瓦斯爆炸。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巷道瓦斯爆炸时的传播规律,利用大型试验巷道对不同质量、浓度的瓦斯-空气混合物的爆炸过程及传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瓦斯爆炸时最大爆炸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瓦斯爆炸火焰速度变化特征、火焰波及范围变化特征等规律,得出:1)最大爆炸压力的峰值较大,且随着瓦斯量的增加,出现最大压力峰值的位置距爆源点更近;2)最大爆炸压力呈现时间随与爆源的距离增大单调增加;3)随着瓦斯量增大,火焰传播速度绝对值明显增大,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点距爆源距离减小;4)火焰区长度可达原始瓦斯积聚区长度的3~6倍,但火焰传播距离并不与瓦斯量的增加成正比.研究所得结论可为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矿隔爆棚隔爆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煤矿隔爆棚的设置和工作机理。分析了隔爆棚的隔爆条件。影响隔爆棚隔爆性能的主要因素及隔爆棚失效的原因,并探讨了隔绝瓦斯煤尘爆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矿隔爆棚的设置和工作机理,分析了隔爆棚的隔爆条件、影响隔爆棚隔爆性能的主要因素及隔爆棚失效的原因,并探讨了隔绝瓦斯煤尘爆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真实尺度下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冲击波和火焰的传播规律,利用气体爆炸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不同尺度的掘进巷道模型,研究预混瓦斯体积分数、预混瓦斯长度和巷道空间特征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冲击波超压和火焰传播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原尺度下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最大超压可达180~630 kPa,巷道截面约束度和预混瓦斯量是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压力和火焰作用范围的重要控制因素,火焰高速传播的阻力会导致火焰扩散变慢,并最终使火焰膨胀比趋于定值。  相似文献   

13.
赵益  孙建华  魏春荣  张宪伟  曲征 《煤矿机械》2011,32(12):156-158
针对目前撒布岩粉惰化技术、被动式阻隔爆技术、自动阻隔爆技术的局限性,提出构建固体阻隔爆装置应用在煤矿采掘工作面,设计并阐述了在圆拱形巷道、矩形巷道、梯形巷道中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动作原理,该固体自动阻隔爆装置,可以消除瓦斯煤尘爆炸时火焰锋面高温灼烧、冲击波超压破坏和井巷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和影响,同时具备重复作用及使用性,能够对井下爆炸后的二次爆炸或多次爆炸发挥阻隔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文贵 《煤矿安全》1992,(9):21-22,32
<正> 在煤矿井下巷道中一定位置安装隔爆水袋棚或水槽棚是矿井防止和限制瓦斯、煤尘爆炸及其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隔爆水袋棚易于管理、维护方便、成本低,因此受到普遍重视和采用。但许多矿井都不能进行正确地安装,也没有一个完整的隔爆水袋安装方法,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隔爆水袋棚的应有作用 。笔者在现场工作中摸索出了几种隔爆水袋棚安装实用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煤矿瓦斯爆炸冲击波衰减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弱冲击波理论,根据瓦斯爆炸释放的能量,推导出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中超压与爆源点距离之间的衰减关系,得到冲击波参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规律以及冲击波传播距离和时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全尺寸实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数据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冲击波超压随距离衰减公式的合理性.应用研究结果分析了瓦斯爆炸后冲击波影响范围,认为小型瓦斯爆炸只是破坏局部通风系统,而大型瓦斯爆炸,或者瓦斯爆炸过程中有煤尘等参与会造成极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煤种参与的瓦斯煤尘爆炸的传播规律,选取3种具有代表性的煤尘在自制的半封闭管道内进行试验,主要研究了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火焰面发光强度和最大爆炸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煤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皆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瓦斯浓度和煤尘浓度,使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发光强度也达到最大;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产生的发光强度都是按褐煤、烟煤、无烟煤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 西德有两个公司从事瓦斯和煤尘爆炸的研究,即威斯特法伦矿业协会(简称WBK)的巷道试验研究所(简称BVS)和特雷毛尼亚试验矿井,分别有80和50多年的研究史。目前BVS有一个28人的爆炸研究室。主要在实验室和地面管道内开展瓦斯煤尘爆炸技术及防隔爆措施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已扩大到可燃气体和其它粉尘。试验矿井有一个30多人的爆炸研究室,主要在井下开展瓦斯煤尘爆炸试验及其防隔爆措施的检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被动式惰性岩粉棚子和水棚子的缺点,国外对自动隔爆棚子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自动隔爆棚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隔绝沼气和煤尘爆炸的措施之一。 1.自动隔爆棚子的优点 (1)自动隔爆棚子不依赖于煤尘和沼气爆炸所产生的爆风撒散灭火剂,可安设在潜在起爆点附近,如超前巷道、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爆源附近和狭窄低的巷道内; (2)自动隔爆棚子能准确地选择动作时间,瞬间可将灭火剂撒散到爆炸火焰锋面前方,有效地将爆炸火焰扑灭在萌芽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 L球形爆炸装置的煤尘爆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标准的20 L爆炸球实验装置,研究了3种不同煤质的煤尘及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获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尘的爆炸特征参数,并给出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煤质特性煤尘的爆炸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验选定的粉尘浓度范围内,煤尘的爆炸超压及超压的上升速率随粉尘浓度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爆炸环境初始压力的增加,显著延长了煤尘析出的可燃性挥发分气体的火焰发展期,使得煤尘的爆炸参数随初始压力均呈现升高的变化规律;煤尘的爆炸特性随混合物中瓦斯气体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少量瓦斯气体的加入显著改善与提高了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降低了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煤尘爆炸产物颗粒表面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半定量分析,获得了产物颗粒表面的孔隙形状因子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井下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参与爆炸现象,利用独头试验巷道模拟不同体积瓦斯爆炸产生不同诱导强度的冲击气流,并对沉积煤尘的诱导飞扬能力和参与爆炸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产生的冲击气流能卷扬沉积煤尘飞扬,形成煤尘"二次爆炸",进一步扩大爆炸的伤害范围;当瓦斯区的气体体积从50 m3增加到200 m3时,瓦斯爆炸产生冲击气流在瓦斯段峰值压力从0.14 MPa增加到0.31 MPa,卷扬沉积煤尘的诱导卷扬能力增强;试验测试煤尘段的最大爆炸压力分别达到0.36和0.83 MPa;无煤尘火焰长度分别为75.1和115.2 m,整个爆炸过程朝更迅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