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102回风巷掘进至320 m处时揭露15#煤1#采空区,为保证巷道安全贯通,对采空区内冒落的破碎矸石进行充填加固,使巷道形成支撑体;同时,采用注浆加固、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方式提高支护强度,避免掘进过程中顶板冒落、垮塌。支护后通过监测围岩变形量可知,采空区充填及巷道围岩加固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综放面采空区侧向应力场和邻近采空区的煤体、顶板赋存状态的分析 ,提出孤岛综放面巷道围岩控制机理 :(1 )合理选择巷道位置 ,使巷道围岩应力小、稳定性好 ;(2 )运用锚杆、锚索支护和注浆固化提高围岩承载能力 ;(3 )支护体高阻让压适应围岩大变形。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系统和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固化技术 ,成功地维护了一个孤岛综放面的运巷和风巷 ,保证了孤岛综放面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3.
整合煤矿采空区内掘进巷道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整合煤矿宏远煤矿总回风巷掘进通过采空区时巷道支护难的现状,采用在巷道掘进前进行高冒区充填注浆的技术方法,提高破碎矸石整体粘结力进而构成人工顶板,掘进时钻孔超前注浆提高采空区围岩强度.现场实践证明,选用化学注浆加固材料进行注浆加固,片帮、顶板冒落现象明显改善,围岩变形得到了很好控制,两帮移近量为118~ 141 mm,顶底板移近量为123~ 133 mm.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综放面采空区侧向应力场和邻近采空区的煤体,顶板赋存状态的分析,提出孤岛综放面巷道围岩控制机理:(1)合理选择巷道位置,使巷道围岩应力小,稳定性好;(2)运用锚杆、锚索支护和注浆固化提高围岩承载能力;(3)支护体高阻让压适应围岩大变形,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系统和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固化技术,成功地维护了一个孤岛综放面的运巷和风巷,保证了孤岛综放面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5.
深井厚复合顶采空区上方煤巷支护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深井厚复合顶板采空区上方煤层巷道的支护难点和特点,提出了围岩强化控制技术和此类巷道的锚杆支护方案,介绍了应用于淮南某矿深井厚复合顶板采空区上方煤巷锚杆支护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高预应力高强锚杆组合的围岩强化控制技术是控制深井厚复合顶板采空区上方煤巷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煤系地层围岩软弱,在高地压作用下开采深部煤层时,由于埋深大使得巷道的围岩变形严重,巷道的顶板及底鼓量均大于浅埋深巷道,导致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的难度加大,影响顶帮的稳定从而使得整个巷道失去稳定。通过分析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根据锚杆索支护理论与注浆加固理论制定了“巷道扩刷+顶帮分区耦合强力支护+底角卸压与加固+底板注浆加固、底板锚索束+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顶板与两帮高压注浆加固”的高强度联合支护方案,确定了支护参数,有效解决了深井强动压大变形巷道的支护问题。通过对现场进行监测,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小,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同类条件下的深井强动压巷道的全断面支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伟 《江西煤炭科技》2024,(1):35-37+41
针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剧烈的问题,以山西王庄煤业3310工作面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机理,针对性地优化了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其中顶板采用全锚索支护方式,优化了锚索长度,并采用中空注浆锚索与巷帮喷浆护表措施增强巷道支护强度,同时采用超前顶板注浆措施充填顶板裂隙。根据优化设计后巷道掘进围岩变形情况,变形量均在可控范围内,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能够提升巷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顶板破碎围岩巷道成型难,容易出现顶板镂空、离层及下沉等问题,对运输巷进行钻孔窥视,实测基本顶全破碎,顶板松动圈范围约5.0m;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为巷道围岩强度低、顶板破碎岩体范围大及不合理巷道支护参数;为改善巷道围岩结构,拟采用"锚护喷注"一体化支护技术,即超前注浆、巷道喷浆、加长锚索和滞后注浆相结合的围岩加固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支护校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支护方案,其巷道塑性区范围和变形量都显著减小,"锚护喷注"为一体的巷道围岩加固技术具有可行性;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顶板和两帮的变形量及顶板离层量均较小,顶板破碎岩体得到了有效加固,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段振雄 《煤》2023,(1):65-67
针对华阳一矿8412进风巷过采空区时围岩变形较大、难以维护等问题,通过现场观测得出采空区下8412进风巷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注浆+锚杆索+金属网”的联合支护方案,明确了注浆加固及巷道支护的具体参数,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验证联合支护方案对围岩的控制效果。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注浆联合支护后的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满足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马永刚 《煤矿安全》2014,(12):163-165,169
矿井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需要对顶板和围岩进行支护,而在围岩破碎且有淋水的巷道是锚网喷浆支护的难题,对支护效果影响较大。在锚网喷浆支护之前,通过中空锚固注浆封堵新技术,对顶板出水处注浆充填加固堵水,对部分地段淋水较大部位,可用中空锚杆进行注浆封堵,防止巷道变形。中空锚固注浆封堵新技术在鄂尔多斯色连二矿的成功应用,为锚网喷浆支护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就4101回风巷道遇弱胶结顶板围岩及破碎煤体这一特殊情况,提出了首先采用注浆锚杆对巷道围岩进行注浆加固的措施,注浆后采用锚杆、工字钢、锚网和钢筋梁联合支护的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该方案支护下,巷道变形量显著小于未支护的变形量。把该支护方案运用于该特殊地段,通过现场观测表明,巷道变形量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满足巷道支护要求。该支护研究可为其他类似矿井巷道支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侧受采动影响的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问题,以辛置矿310轨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巷道掘进和临近回采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巷道围岩侧向应力与位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工作面回采造成的基本顶破断的影响,靠近采空区侧巷道帮变形量较大且不对称下沉。据此提出了顶板锚索偏采空区侧布置的非对称巷道支护方法,辅以巷道围岩注浆加固和混凝土封闭巷道等支护手段,设计了巷道支护方案。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顶板注浆,提供合理的支护阻力,适应围岩变形,有效保持顶板岩石稳定,防止了围岩的冒落,同时对永久支护具有联锁加固作用,提高支护的稳定性,是煤系地层巷道破碎顶板加固的理想支护手段。  相似文献   

14.
孙文光 《煤》2023,(9):61-63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巷道围岩支护面临顶板破碎、支护难度大等问题,以51101运输巷围岩支护为工程背景,提出依据巷道顶板与上覆采空区层间距厚度变化情况,采用动态设计方法确定围岩支护技术方案。顶板与采空区层间距按照1.5 m、1.5~5.1 m、5.1 m划分3个阶段,各阶段分别采用钢架棚、钢架棚+锚杆、锚网索支护方式,并通过理论计算以及工程类比法确定支护参数。现场应用后,51101运输巷掘进及后续使用期间围岩始终保持稳定,实现了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破碎顶板巷道顶板围岩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巷道更易于变形等问题,采取"锚网索+深浅孔注浆"联合支护法控制破碎顶板巷道。81011工作面回风巷支护试验表明,"锚网索+深浅孔注浆"可在提高围岩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对围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225皮带下山不同支护方式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的分析,认为采用高强度锚杆树脂药卷全长锚固支护顶板,两帮及底板采用锚杆支护,并用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加固,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底软、煤软的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7.
梁智超 《煤》2023,(12):58-60
31103运输巷在顶板破碎、松动破坏范围大、围岩承载能力差以及围岩支护参数不合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顶板离层量大、支护困难以及围岩变形严重等问题。结合31103运输巷现场条件,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喷浆方式支护,综合使用超前注浆、围岩喷浆、长锚索以及滞后注浆方式实现破碎顶板巷道围岩加固、支护。现场应用后,运输巷顶底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89 mm、148 mm以内,围岩变形量较小,可满足巷道掘进及后续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支护体失效等问题,以沙坪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距离上组煤采空区下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组煤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注浆加固为主,锚杆支护为辅的深浅孔层次全断面注浆与锚杆联合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浅孔注浆与锚杆联合控制技术实现了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的全方位加固,试验区域内顶板累计变形量在50mm左右,两帮累计变形量在140mm左右,巷道围岩结构较为完整,无松动破坏,有效地解决了近距离煤层下组煤破碎围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巷道过采空区期间安全掘进及巷道围岩使用期间稳定,以平煤八矿二号井己五采区1号中部车场设备道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及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管棚囊袋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对过采空区巷道围岩支护的适应性,并采用十字布点法对施工结束后的巷道表面位移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棚囊袋注浆作为超前支护,可缩性支架+壁后注浆作为永久支护,具有施工速度快、支护稳定的优点,同时对巷道表面位移的监测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下沉量最大为60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30 mm,底鼓量最大为80 mm。  相似文献   

20.
为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12509工作面皮带巷的围岩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在对2#煤进行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可锚性试验分析及锚杆支护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巷道顶板与上位采空区间厚度的变化,采用三种支护方式结合对巷道围岩进行控制,并通过矿压监测对支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巷道实施三种联合支护方案后,12509工作面皮带巷的表面位移能够满足巷道掘进与回采期间的变形要求,锚杆、锚索的受力状态比较稳定,顶板无离层现象,该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