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煤炭是我国长期的基础能源,煤炭开发利用也是我国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探究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与转型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煤炭行业宏观发展环境入手,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中长期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研判了2021—2030年、20...  相似文献   

2.
以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背景,梳理并分析了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隐忧初现的总体形势;通过系统评估煤炭产业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预判2023年我国煤炭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增强。指出,煤炭企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应对不确定性准备;中长期来看,煤炭产业经济的发展危大于机,煤炭企业必须危中寻机,抓住煤炭增量发展战略窗口期,树立“煤基与非煤基并重”发展理念,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煤基产业,拓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煤基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非煤基新兴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界对气候变化原因的不同认识;阐述了国家层面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部署的能源转型目标任务以及出台的“1+N”政策,认为能源产业首先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由此,对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研判了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不同特点,分析了能源转型期间氢和智慧能源的重要作用。指出,在发展氢的过程中,要重视相关法规标准建设,关注制氢成本、效率和安全性问题;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智慧能源,是实现电能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同时简要分析了俄乌冲突对世界能源格局以及对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的影响。研究提出,我国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处理好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并将能源安全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4.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  相似文献   

5.
唐珏  王俊 《中国矿业》2023,(9):22-31
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大、最经济、最安全的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长期以来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能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双碳”战略是党中央落实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煤炭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双碳”目标倒逼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兜底保供和支撑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更为重大。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原因,指出需立足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的基本国情,以“双碳”目标为指引,聚焦煤炭增产、保供、维稳工作,推动煤炭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加快构建煤炭发展新格局,为夯实煤炭能源“压舱石”基础,助推煤炭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生态和谐共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回答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供给情况、“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预计在2029年前后达峰,峰值为109亿t左右,到2060年降至22亿t左右,届时可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林地碳汇共同作用实现能源活动碳中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在2033-2035年达峰,相比碳排放达峰要晚4~6 a,峰值为52亿~54亿t标煤(电热当量法),较2020年有6亿~8亿t标煤增长空间,到2060年逐步降至32亿t标煤左右;煤炭消费量预计在2028年达峰,峰值为45亿t商品煤,2035年前始终保持在40亿t商品煤以上,仍然发挥着能源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到2060年降至8亿~10亿t,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化工。煤电装机和年利用小时...  相似文献   

7.
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由煤炭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70%以上,随着碳中和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那么煤炭行业的减排措施必然是重中之重。我国相关机构和学者预测,即使实现碳中和之后,煤炭的需求仍将达到12亿~15亿t/a,所以煤炭行业必须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依据我国煤炭分布区域与生态地质特征的关系,提出减排应贯穿煤炭的全生命周期,即从煤炭勘查、开采、煤电与煤化工、生态修复、布局新能源、融入碳市场、创新政府监管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减排或增加碳汇,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背景下煤炭矿山生态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碳排放量高,且其能源格局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能源领域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化石能源就要完全退出.目前,实现碳中和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碳中和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顶层目标,落实到实际的产业层面...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愿景下煤炭行业发展的危机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浮  于昊辰  卞正富  尹登玉 《煤炭学报》2021,46(6):1808-1820
碳中和愿景擘画了国家碳减排与气候治理的宏伟蓝图,但中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决定了该目标实现的艰难。当前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绿色开采、科学用煤是国家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愿景实现的关键。为此,从"脱碳"与"去煤"非对等关系着手,引入全生命周期视角厘清煤炭行业与下游产业间的减排责任。依据6个不同机构设置的10种情景,选取重要参数,预测未来30 a中国的煤炭需求。审视煤炭行业发展与碳中和愿景之间差距,制定符合国情的从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实现不同阶段的发展路线图。研究表明:(1)盲目"去煤"不符合国情,但煤炭行业要正视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偏差,厘清行业责任以及切合实际义务的减排边界,明确煤电、煤化工等下游利用产生的碳排放不应归于煤炭行业。(2)不同情景下煤炭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大致分为维系现状、适度减少和净零愿景3个区间。所有预测煤炭占一次能源份额均趋于衰减,煤炭行业发展空间大大减少。2030—2050年既是行业存亡的关键期,也是技术变革的活跃期。(3)当前煤炭行业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导向与碳中和愿景目标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包括...  相似文献   

10.
煤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起到压舱石和兜底保障的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煤炭的保障能源与战略资源的作用、实现煤炭绿色智能低碳开发利用迫在眉睫.煤炭生产开发活动打破了地层初始应力平衡,引起围岩应力场重分布,诱发工程灾害.岩石是煤炭生产开发与工程建设的主要对象,研究和解决煤炭绿...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例,设定基准情景、碳达峰情景、碳中和情景3类情景,运用TIMES模型对不同情景下2030-2060年山西省电力部门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30-2060年,基准情景下,山西省发电结构相对稳定,火电占比稳定在70%~75%;碳达峰情景下,火电占比持续下降,2060年发电量最大的仍为火电,占比达30%;相对碳达峰情景,碳中和情景需要更大幅度地削减火电份额,206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75%以上,其中,光伏发电量占比最大。为实现电力系统碳中和目标,山西省发电系统应该大力发展清洁火电技术、风电及光伏发电技术等,尽早部署负碳排放技术,在碳排放达峰后设置阶段性的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承诺的提出,减碳成为能源系统的政策研究重点。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力军以及支撑终端电气化发展的关键行业,对于煤炭消费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平衡电力需求增长与碳减排成为低碳发展阶段的新挑战。为此,分别对“十四五”期间煤电与新能源驱动下的电气化路径进行了情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驱动因素下煤电均可以较低的利用小时数满足电力供应,但新能源驱动的电气化路径显然更契合碳减排要求,更利于我国碳目标的实现。严控煤电规模、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统筹加强电力资源管理应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围绕“双碳”目标和碳达峰前后能源供给安全保障,从全国及区域角度分析了煤炭消费的现状与趋势,并对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构建煤炭供需平衡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煤炭供需趋势。认为,全国现有煤矿产量在2030年后将快速衰减,不能满足碳达峰后煤炭消费峰值平台期的煤炭需求,需要在此之前累计在晋陕蒙新等重点区域新建9亿t/a煤炭产能;同时,认为要缓解2050年后煤炭产能过剩压力,中短期可通过产能核增方式代替一部分新建产能,并在中远期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提高我国能源总体自给率、缓解油气进口压力。研究得出,2020-2035年期间,东部煤炭产量将下降60%,中部将下降36%,西部将上升;未来煤炭开发潜力主要集中在晋陕蒙新,4省区现有规划煤矿产能占全国的86%。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能源行业革命性的变革,将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能源矿产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铀等能源矿产自主供应能力不足,未来较长时间内能源矿产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居主导地位.受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煤炭消费大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压力高于全国,需深化能源革命、严控煤炭消费。从碳达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探讨山西省煤炭消费中长期目标。研究表明,碳达峰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双目标协同下,山西省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需控制在3.2亿~3.4亿t。"十四五"期间,加快产业调整力度及深度,促进能源生产系统性变革,紧抓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控煤关键;同时兼顾煤炭消费减量与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协同作用,科学合理确定全省减煤目标,对11市实施差异化管控,并完善市场化调控机制,强化体制机制和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减煤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重点领域和行业陆续发布关于碳达峰的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随着国家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围绕国家近期提出的规划目标,结合戈壁沙漠资源主要分布,全面分析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及内蒙古区域电力市场、风光资源、外送条件等情况,以产业优势和发展战略为基础,对下一步风光基地项目布局提出建议。在沙戈荒区域新能源的发展面临消纳和经济性差等问题,可通过有效推进以外送电量为主的特高压直流线路的建设加以解决。加大柔性直流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研发力度,消除新能源送出技术壁垒;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扩大跨省跨区交易电量,鼓励送端电源纳入受端电力市场交易主体;出台消费激励政策,体现绿电场外价值,同时发挥各主体在行业发展环节的不同功能作用,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定三种情景方案,动态模拟了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演变趋势。同时,以综合调控情景为基准,考察了经济、人口和能源等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探究了碳达峰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准、低碳、综合调控情景下的预测碳排放峰值分别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量的1.62倍、1.33倍和1.14倍,三种情景下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依次为2038年、2030年、2027年。同时,人均GDP增速快慢、科技投入强度大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高低、化石能源占比大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大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情景下预测的碳达峰时间距离当前最近,碳排放峰值最小,是一种现实选择的最优方案。碳达峰最优路径的确定需要从确定适当的人均GDP增速、加大科技投入强度、降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主体能源,煤炭应急保障可以对能源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应急响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受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全球能源形势趋紧,加之我国煤炭生产重心逐步向“三西”地区转移,导致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空间距离增大、安全生产风险挑战日益加剧,再加之碳中和战略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现有煤炭应急保障体系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应急情景。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出我国煤炭应急保障的基本状况,计算了重点地区煤炭供需缺口,介绍了煤炭储备基地布局;总结分析出当前煤炭应急保障体系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煤炭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煤炭储备能力建设不足和煤炭应急运输运力有待提高的问题。为尽快完善煤炭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加强政府能源应急管理能力、加快煤炭应急储备和保供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多式联运并加强铁路运输效率、促进煤炭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统计全球近20年来能源消费数据,对比全球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总结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指出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巨大需求和天然气产业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在充分分析国际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勘探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页岩气在我国低碳能源(天然气)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了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力度、提高页岩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充分发挥页岩气作为低碳能源的思路及可行性,展望了页岩气产业发展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与利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延长矿业产业链、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系统化研究废弃矿山正效应资源化开发利用,从能源结构转型、碳中和视角出发,分析了矿产资源采掘及其环境负效应的碳源和碳排放,剖析了矿山环境正效应的内涵及其资源属性特征,阐述了生态资源、可回收资源、可再生资源、空间资源、旅游文化科普资源以及原位科学实验资源等正效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削减废弃矿区碳源、增加生态碳汇及推动碳减排的潜在优势。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讨论了开发利用正效应实现碳减排和修复自然碳汇,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助力资源型城市碳减排,助力原位科学试验和绿色低碳科技转化以及普及低碳生活能源消费知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废弃矿山正效应资源化开发利用中的多元约束条件,从市场化运作和有效的竞争导向、正效应产品和产业政策引导、数字化智能化开发利用以及精准化碳核算等角度提出废弃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废弃矿山资源化再利用以及实现能源行业减排增汇、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