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下一代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中,为满足在异构无线网络架构下采用不同切换方式的垂直切换请求,我们提出一种基于业务切换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业务切换的代价函数。通过数学分析和在UMTS,WLAN融合的网络环境下对该方案的切换失败率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案在支持终端的移动性、保障用户业务请求满意度以及缓解网络负载压力上相比传统基于代价函数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无线接入网络共存的异构网络环境,而垂直切换技术是融合多个异构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垂直切换包括三个阶段,即系统发现、切换决策和切换执行。文中主要研究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垂直切换判决策略,并与移动垂直切换技术相结合,实现了WLAN/UMTS网络间的垂直切换,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在吞吐量和切换时延方面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中亮  王晖  朱宇佳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4):114-116,121
提出一种基于WSN与WLAN异构网络环境下无缝移动通信的垂直切换算法。该算法针对日益普及的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与室内应急通信应用的特殊性,提出网络选取优先级参数。针对传感器网络在应急通信等特殊场合的应用.制定了专门的切换判决策略。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通信网络对现场场景变化的适应程度,满足室内环境下异构网络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用户在异构网络中的服务质量(QoS),减少切换产生的乒乓效应,文中提出了一种LTE和WLAN网络垂直切换新算法。该算法考虑了衰落对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影响,基于RSS选出目标网络,根据用户移动速度并结合代价函数选出最佳网络,代价函数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时延、资费和用户偏好等参数的权重。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的垂直切换算法有效降低了“乒乓效应”,并提高了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终端无线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在异构无线网络间提供无缝连接和高速的多媒体服务将成为下一代无线网络[1](4G网络)的重要特性。提出了一套基于紧密耦合网络结构的终端垂直切换系统。该系统利用核心网络的PCF切换机制,有效解决了IP移动问题。被设计成客户端的一个软件接口,易于在现实世界中快速实施。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无线异构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无线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中的垂直切换机制,提出了一种以平均接收信号强度为评价指标,并由此指标判断可能的运动趋势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固定门限的平均接收信号强度垂直切换算法,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并提前触发该发生的切换,改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预判决辅助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侠  蒋铃鸽  何晨 《电子学报》2007,35(10):1989-1993
针对全IP核心网络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预判决模糊逻辑的垂直切换算法.引入预判决方法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量和系统开销.采用前向差分预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下一时刻的信号强度,提高了切换触发速度和切换判决精度.采用模糊逻辑的方法,以接收信号强度、预测信号强度及可用带宽作为网络参量设计模糊逻辑控制器,进而采用归一量化的方法改进模糊逻辑系统,得到网络的综合性能值进行垂直切换判决.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较准确做出切换判决,有效消除乒乓效应,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终端移动趋势的不明确,基站容易盲目发起切换,并导致较高的切换失败率。该文在LTE-WiMAX网络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下对现有的垂直切换算法进行了优化。该优化算法考虑了终端移动趋势,利用趋势量化参数来推断终端最终的目标区域,解决已有判决算法中存在的不必要切换过多的问题,提高切换成功率。在衰落信道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可以减小切换中的切换失败率,从而提高网络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9.
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煜炜  刘敏  房秉毅 《通信学报》2015,36(Z1):224-234
垂直切换是多网融合的基础,是实现异构网络互通、支持不同接入方式无缝衔接的核心技术,目前正在受到业界的重点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向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和应用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蜂窝移动接入、宽带无线接入和固定接入将共同接入基于IP的统一核心网络,通过网络间的垂直切换,支持用户的移动性和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首先给出了垂直切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了垂直切换的分类和基本流程,随后详细论述垂直切换的切换判决和切换执行2个环节。针对切换判决,总结了现有判决算法,重点评述各代表算法工作原理并剖析论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针对切换执行,详述了现有垂直切换执行机制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对未来垂直切换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与车辆速度的切换判决算法,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利用速度大小得到动态迟滞参数,并联合接收信号接收强度作为新的触发切换请求的判断依据,并根据速度方向准确评估车辆运动趋势,确定目标基站,避免错误切换次数,减少了切换判决的时间。并搭建仿真平台,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翟绍思 《通信技术》2011,44(6):64-66
硬切换技术中移动台在接收新基站信号之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通信中断的概率非常大。而软切换技术需要先建立与新基站之间的通信,等接收到原基站信号低于门限值时再切断与原基站的通信,故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采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准则对软切换建立仿真模型,对两个小区之间的软切换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软切换的可靠性高于硬切换,采用软切换技术降低了系统的掉话率,提高了通信质量。然而,软切换也将使系统的复杂度和信道开销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陈劼  李少谦 《电信科学》2005,21(4):9-12
本文概述了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切换管理研究框架结构,对切换管理研究涉及的领域加以介绍,并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管理系统性研究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gr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 (CN)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is the trend of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nodes will handoff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networks. 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 is the dominant factor considered when handoff occu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andoff efficiency,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daptive decision algorithm for vertical handoff on the basis of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The algorithm makes handoff decision after analyzing the signal strength fluctu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slow fading through FFT.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reduces the number of handoff by 35%, shortens the areas influenced by slow fading, and enables the nodes to make full use of WLAN in communicat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4.
In wireless networks we evaluate the distance of a mobile from its base station and from other base stations in some neighboring cells to estimate a channel and also to measur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 co-channel.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tracking of the random movement of a mobile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we find the position of any mobile at any point of time within its complete call duration. Using this model not only we can locate the mobile but also can find the distance of any mobile from the base station of the same cell and also when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cells. Such a model seems to be very promising in giving a platform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HCA/FLCA and DCA like advanced channel allocation techniques. H. K. Pati received his MCA degree from UCE. Burla, under Sambalpur University, India, in 1998. Then he received his ME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REC Rourkela, India (now named as NIT Rourkela, India) in 2000. Since 2000 he has been working as a PhD student in the CSE Department IIT Kharagpur, India. Since September 2005 h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rinity College, University of Dublin, Dublin 2, Ireland as a research staff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His current research focus is on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pers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周建明 《通信技术》2011,44(5):97-99,102
传统意义上的水平切换算法已经在同构网络中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应用,而随着多种无线异构网络的出现,下一代网络必须支持垂直切换技术以保证用户从一种类型的网络切换到另一种类型的网络时仍然保持连接。由于切换算法所需考虑因素的多样性和算法本身的复杂性,有必要对现有文献中的网络切换类型、切换因素、切换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垂直切换算法进行比较,指出未来切换算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的基础服务,而定位精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距离测量的精度。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测距技术无须添加任何硬件设施、用较少的通信开销和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十分适应于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对RSSI测距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针对室内环境的参数修正方案。通过自行研发的传感器节点Ubicell上进行验证分析,实验表明,采用环境参数修正方案后,明显提高了测距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可见光定位(VLP)系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线性摄像机辅助的接收信号强度(nCA-RSS)算法。nCA-RS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同时利用摄像机和光电二极管(PD)分别捕获视觉和强度信息,实现高覆盖和高精度定位。首先,基于单视图几何理论,nCA-RSS算法利用视觉信息来估计可见光的入射角;然后,基于估计的入射角,nCA-RSS算法利用强度信息来确定接收器位置。由于使用了视觉信息,nCA-RSS算法对接收器方向不再限制。此外,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nCA-RSS算法仅使用3个发光二极管(LED)即可实现三维(3D)定位。因此,与透视n点算法相比,nCA-RSS实现了更高的覆盖率。仿真结果表明,在80%以上的室内区域,无论接收器方向如何,nCA-RSS算法对于80%以上的样本可以实现约2.5 cm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8.
苏志刚  田泽宇  郝敬堂 《信号处理》2023,9(7):1273-1284
对移动目标的高精度测距是室内定位的关键。室内环境中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AP)采集的移动目标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受阴影衰落波动严重。受到RSSI采集频率和目标机动能力的限制,AP采集到的RSSI样本量少,导致基于RSSI测距精度差。为提高基于RSSI对移动目标测距的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RSSI的AP簇测距(AP Cluster Ranging, APCR)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个AP进行位置约束组成AP簇采集移动目标设备的RSSI,在相同采集频率下可获得更多的RSSI样本。利用RSSI波动特点,使用最大值选取和Dixon检验相结合的方式从AP簇采集的RSSI样本中筛选出高质量的RSSI样本,以提高对移动目标的测距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RSSI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在室内环境简单或复杂时都具有更高的测距精度,在少量RSSI采集次数下同样能保持较高精度,更能满足对移动目标测距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对高精度室内定位算法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识别(RSSI)和惯性导航的融合室内定位算法。基于无线传感网中ZigBee节点的RSSI值,采用位置指纹识别算法,对网络中的未知节点进行定位。结合惯性传感单元(IMU)提供的惯性数据,对RSSI定位结果进行融合修正。利用Kalman滤波器,采用状态方程描述待定位节点位置坐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实现一种以无线传感网络定位为主、IMU为辅的融合定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融合定位算法既能改善单独使用RSSI定位受环境干扰较大的问题,又能避免单独使用惯性导航带来的累积误差,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