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食的调摄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人们无法按时进餐,大量快餐的涌入,使饮食结构改变,给人体消化系统造成很大伤害。近20年来,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越来越严重。这与人们过于依赖营养素的摄入,忽视了正常的饮食调摄,缺乏运动,生活环境差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家语》中有一段哀公与孔子的精彩问答。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可知古代圣人也在探索这类问题。中医药学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要…  相似文献   

2.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介绍一些我国古代养生家的饮食养生方法和经验.可供养生者借鉴。  相似文献   

3.
《烹调知识》(2008年11月)拜读了由孔凡真撰写的“孔子的饮食观”。无独有偶,又拜读了《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年6月)由姚海扬撰写的“孔子的饮食养生观”。在这里,权不议论其文笔相同之处,一句话,对孔子的“食经”做了系统阐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饮食     
珊浔 《美食》2010,(5):67-67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食品品种很丰富,而且对饮食也已经很讲究了,孔子的饮食观很具有代表性。明代张岱《圭饕集序》中写道:“中古之世,知味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征。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  相似文献   

5.
正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全称“一祖三宗”,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政务、生活之余,对养生也颇有研究,他曾写过一篇《食时五观》的文章,提出了独特而深邃的“饮食养生”观点,就饮食而跳出饮食来谈养生,这是一种新理念的养生观,对后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即使读来,依然有借鉴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膳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养身之本,必资于食”道出了饮食与身体健康之间的本质联系。若没有均衡、合理的膳食,我们何谈健康的身体,何谈养生与长寿?  相似文献   

7.
左东黎 《中国食品》2007,(12):12-13
5月18—20日在山西柳林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中华美食养生烹饪交流赛上,来自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区的选手本着传播健康饮食和养生长寿理念、促进国际及各地美食养生餐饮文化交流学习、开阔视野的目的,认真制作了富有新意的作品。很多选手,在挖掘原料本身的养生价值上很下功夫,制作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菜肴。在这里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饮食的话题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往往不登大雅之堂。孔子虽然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仅仅是框定了人之本性,单纯满足口腹的饮食仍然被至圣先师冷落在“欲”字中挣扎。孔子讲究饮食,是在礼的规矩之下的即成模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对贵族席间礼仪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9.
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记载了孔子在乡党的饮食生活情况,说明孔子的饮食观点和态度。在十多条记述中,最后一条是孔子门生特加记出的“席不正不坐”一语,因为饮食时“席不正”,在儒家看来并非小疵。“席”是什么?原来商周时尚无桌、椅、凳,堂屋之内,铺着芦苇、竹子的编织物,铺在底下的叫“筵”,放在筵上面的叫“席”,人们席地而坐,跪坐在席上用餐(一二人吃饭是如此,大宴宾客也在筵席上进行)。当时孔子有个饮食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饮食主张,讲究饮食以养生保健。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孔子晚年时常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里,“食”指粮食,“脍”指切细的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多吃精心加工的优质粮食,吃的肉要切得越细越好。此话有理。老年人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常吃粗粮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症;把肉切得细细的,受热均匀,杀菌率高,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合乎营养卫生要求的。这种针对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认为许多老年人之所以不能安享天年,多与饮食不当有关。因此反复强调:“不可为食损命。”他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将老年人的饮食宜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我们提供了老年人的饮食原则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古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养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饮食调疾辩》曾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速。”南宋诗人陆放翁也以《食粥》为题,对粥的养生之功赋诗赞颂:“世人个  相似文献   

13.
徐岫茹 《饮食科学》2001,(10):32-32
一个民族的性格与饮食有关,一个人的性格也同样与饮食有关。现代许多营养学家的研究证实,乐观长寿的民族都有科学的饮食习惯。美国的S.维斯特与D.T.罗勃特合著的《如何享年100岁》一书中,介绍了美国医学考察队去过的“三个世外桃源”。这三个地方的男人女人都很长寿,大多数能活到100岁以上,这就是:南美厄瓜多尔境内的维尔卡巴巴、巴基斯坦的罕撒、俄罗斯的外高加索。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着一个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秘方”,虽然那个“秘方”至今还没有找到,但科学已经证实,人类确实能够通过各种饮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然而世界如此之大,其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寻找某一个固定的“秘方”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在各个地区,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长寿食品。这些长寿食品虽说不能让人“长生不老”,但在提高人体健康方面确实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说到长寿之道,养生之法,不外乎就是什么多运动,心情好,饮食生活有规律这几大项,但是我的奶奶可有些不同,我觉得,除了这些之外,她还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有必要与大家分享。关心时事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推崇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养生之道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余力 《烹调知识》2014,(11):23-23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的饮食养生术有关。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8.
饮食养生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可以说人们的疾病绝大部分与吃的不当有关系。学点“舌尖”上的辩证法,是引导我们吃得科学、吃出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树立了健康养生的饮食观念,道教的饮食养生文化受到更多人关注。一是由于道教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优秀饮食养生思想与传统的中华民族饮食修身文化不谋而合,对人民日常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如此,民众对道教文化形成了更强烈的认同感。二是道教饮食文化有其显著的实用价值,如强调饮食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地理位置更替,还要考虑人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不同特点,体现了道教养生饮食思想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健康长寿,可以说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纵古观今,那些真正可谓是“长寿”的人,大多都有一套重在养生的“长寿歌”。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活到83岁,仅皇帝就做了60余年。他生前自编了一套42个字的“长寿养生语”:“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腿常支,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