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的第三系列水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1824年,英国人Joseph Aspdin获得第一个波特兰水泥专利。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硅酸盐水泥系列。按中国的水泥分类方法,分为通用水泥系列和特种水泥系列。通用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特种水泥包括油井水泥、大坝水泥、快硬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和白水泥等等。硅酸盐水泥系列的主要特征是熟料矿物组成以C_3S为主,该矿物决定了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发展规  相似文献   

2.
王莹莹 《福建建材》2012,(10):11-12
通过对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和水泥安定性以及水泥强度的分析检测,研究了水泥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对水泥安定性和水泥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道路施工中,水泥综合稳定土可以有效改善路面基层的性能。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可以测定水泥综合稳定土中水泥和石灰的总剂量,却不能精确分辨水泥综合稳定土中水泥和石灰的比例。本文从水泥综合稳定土水泥石灰剂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入手,阐述了水泥综合稳定土水泥石灰剂量检测的重要性及现有检测方法中的诸多局限性,经过试验,提出了水泥综合稳定土水泥石灰剂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具有缓凝微膨胀性的大掺量粉煤灰路面基层稳定专用水泥的工程应用概况,结果表明:这种水泥具有凝结时间长和微膨胀的特点,其砂浆强度略低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但稳定粒料强度高于普硅水泥,专用水泥的施工工艺和普通水泥稳定基层完全相同,压实性能十分接近,同掺量的专用水泥稳定粒料的芯样强度高于通用水泥稳定粒料,专用水泥延缓了水泥稳定粒料的开裂,减小了裂缝发生几率,增强了抗裂性。  相似文献   

5.
李显宇 《建筑节能》2007,35(11):38-41
结合国内外水泥和混凝土发展现状,论述了21世纪初期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水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有发展前景的硅酸盐水泥和混凝土,说明了水泥混凝土使用数量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几点关于水泥混凝土发展方向的结论.目前水泥性能改善的重点是"绿色化"和"耐久性"方面;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为:高强化、高性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化.水泥消耗量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当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水泥消耗量不再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水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国近十年来对水泥行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国家相继发布了与水泥产业有关的多达38个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对转方向、调结构的决心,对水泥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到年底淘汰落后水泥的任务将得到基本完成,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但近年来我国水泥产能的持续过度较快增长,在水泥总产能29亿吨,产量近21亿吨,全国人均水泥超过1.5吨的情况下,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和局部地区的不均衡发展等问题,始终困扰了水泥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国家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和调整优化结构的发展重点方向,在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市场为先的基础上,我国水泥产业的调整结构的技术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力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师延强 《山西建筑》2010,36(29):274-275
根据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质、结构特点和损坏形式方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了分类,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焦继宏  王静 《门窗》2001,(2):32-34
1引言 水泥强度标准检验方法,虽然在保证水泥质量和混凝土设计与工程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需要28天以后才能确定水泥标号,远远不能满足水泥生产控制和水泥使用的要求.用快速预测水泥28天强度的方法掌握水泥强度信息,能调整水泥质量,并能为保证出厂水泥符合相应要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发展与展望(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水泥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绩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成为水泥生产方式的主流 ,但我国水泥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有着明显差距 ,同时也受到了资源、环境和社会进步的挑战。为了使我国水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大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使水泥工业纳入节能型、环保型和资源型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以碳酸钙、黏土和铝矾土为主要原料制备贝利特-硫铝酸钙(BCSAF)水泥,测定了BCSAF熟料的矿物组成、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研究了BCSAF水泥以及基准水泥净浆、砂浆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分析了粉煤灰对BCSAF水泥净浆收缩性能的影响.利用低场核磁技术,研究了BCSAF水泥和基准水泥净浆在早龄期的内部孔结构.结果 表明:BCSAF水泥净浆的自收缩大于基准水泥净浆,干燥收缩小于基准水泥净浆;粉煤灰可以有效减少BCSAF水泥净浆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BCSAF水泥砂浆60d龄期的干燥收缩小于基准水泥砂浆.  相似文献   

11.
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助磨剂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生产所需要的能量,提高水泥粉磨的颗粒大小和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通过对单组分的有机和无机助磨剂、多功能复合助磨剂对水泥筛余大小、比表面积变化的分析,观察了水泥浆体的水化速率和结构,研究了水泥助磨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以水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得到了助磨剂对聚羧酸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之间相容性的影响,即:助磨剂的加入,有利于水泥水化早期产物的形成,提高了水化效率,使水泥拥有更加紧密的结构,提高了水泥的质量;萘系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受助磨剂的影响较大;包含缓凝剂的复合助磨剂能够明显的增强水泥的强度,而过量的引气剂掺入到水泥浆体之中,对水泥强度起到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春兰 《云南建材》2012,(19):100-101
针对水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水泥的取样和试验条件等方面是建筑工地的水泥检测中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对水泥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施工现场水泥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工程结构的质量。本文分析影响水泥质量检测的因素,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2016,(3)
水泥基注浆材料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在市政、建筑和地下工程的防渗、堵漏和加固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对水泥基材料中的单液水泥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注浆材料和粉煤灰水泥注浆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低成本的黄土、矿渣等注浆材料,以及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偏高岭土水泥基注浆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水泥新标准的产生对我国水泥工业和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一、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节约水泥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由硬练法改为软练法,解决了过去硬练法检验矿渣水泥标号偏高的虚假现象,扭转了长期以来矿渣水泥  相似文献   

15.
自1914年生产第一袋水泥以来,印度水泥工业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印度已有94家水泥厂,水泥年产量为4,205万吨,居世界水泥产量的第八位,人均水泥43公斤。生产的水泥品种有:普通波特兰水泥、波特兰火山灰水泥、高炉矿渣水泥、低热和快硬水泥、白水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4种助磨剂(YHT-030、YHT-102、YHT-130和JY)与3种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适应关系。探讨了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磨剂与水泥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适宜助磨剂的加入可以使水泥细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水泥颗粒组成中3~32μm颗粒的含量增多,中位粒径减小,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可以提高水泥各个龄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影响水泥熟料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通过修改配料方案,采用高效的复合生料速烧剂,提高水泥熟料强度的方法。同时阐述了应用高效复合水泥外加剂技术,提高水泥强度,降低水泥成本的方法,提高水泥熟料强度和水泥活性是与新标准接轨的关键。高效复合生料速烧剂和高效复合水泥添加剂技术是立窑水泥企业提高产、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泥轻舟赛是在高校学生团体之间进行的水泥轻舟设计、制作和竞速的综合赛事。概述了水泥轻舟赛在美国的起源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水泥轻舟赛的竞赛规则,分析了其魅力所在,探讨了在我国高校之间进行水泥轻舟赛的意义和可行性。发展有龙舟文化特点的水泥轻舟赛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水泥混凝土科学与工程教学将会起到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废砂浆配料煅烧水泥熟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废弃混凝土中分离出来的废砂浆作为原料煅烧出了3种典型的水泥熟料,并对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和水泥物理性能、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对煅烧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废砂浆作为水泥配料煅烧的水泥,完全能够满足硅酸盐水泥标准的各项性能要求,具有节能和节省原料的特点,有益于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通用水泥是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等五大水泥。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已十分深刻了。本文论述的是一种新型通用水泥,即复合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