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较准确地估算倾斜荷载作用下水工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首先介绍几个地基承载力概念的由来与实质,认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容许承载力”实质是一样的;接着介绍了工程上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常用方法,并对不同的承载力确定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讨论;认为规范给出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荷载试验法和经验查表法都只适用于地基受垂直力情况,不适用于受偏心倾斜荷载的基础。因此,对于受偏心倾斜荷载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通常只能通过公式法计算,但不同的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差别较大。建议工程实践中重视承载力的实际监测和现场试验,根据实测数据对不同公式计算结果做进一步复核。  相似文献   

2.
地基承载力是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阐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规范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对不同版本规范地基承载力的取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了现行规范地基承载力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小型水闸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忽略修正地基容许承载力,而使水闸工程基础处理的造价大幅增加,本文针对这一设计漏洞,阐明水闸地基容许承载力修正的必要性及其方法,并通过抚远县水厂东排水闸工程地基容许承载力具体修正为,阐述如何修正水闸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相似文献   

4.
崔飞  杨以亮 《治淮》2022,(1):17-19
准确计算岩土工程中地基承载力值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计算地基承载力往往采用现场试验和经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且需要深宽修正后得到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同行业规范中,地基承载力计算各有差别,本文通过对各行业规范中浅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经验供同行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区堤防存在挡土墙地基容许承载力不足、地基土产生剪切破坏而出现堤防土石体失稳破坏或沿小圆弧滑动情况。分析挡土墙两侧为非对称荷载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计算条件与方法,得出近似计算公式,并提出防止堤防土石体滑动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渡槽桩基承载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水工规范中没有专门对桩基础承载力进行计算的规定,为了对工程设计提供科技支撑,应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设计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以保证基础结构的安全性与合理性。针对所选桩基布置及地质情况,采用相关工程规范的桩基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结果有所差别,最终结果有所出入主要是因为安全系数的取值不同以及地质力学参数指标的修正所造成的。考虑到架空渡槽和桥梁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认为桩基承载力可以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工程实例,对平板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确定的方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何取值进行了研究,提出符合工程实际和规范要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和该规范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有关CFG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不同,以及征求意见稿公式中发挥系数和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在实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所表述与各实际地基中桩和桩间土的承载性状是不相符的。2010稿公式(7.1.5-2)中各发挥系数的引入使公式与复合地基中桩和桩间土的承载性状较为一致,但在刚性基础下,一般中、硬土层中,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均大于1,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也已得到验证。2010稿中λ和β的取值推荐范围偏低。由于增强体(CFG桩)的作用,桩间土的承载能力比天然地基承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两者的差异随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增强体的性质、增强体的设置方法不同而不同,通过对桩间土承载力的提高主要所受影响因素的分析,桩间土无试验资料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而在其它系数中又没有体现桩间土承载力的提高,这也造成了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值偏低。  相似文献   

9.
正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从化市新区,总建筑面积为2.3万m2。地下共两层,地上为20层剪力墙结构。地下二层及地下一层为战时人防兼平时车库、水泵房、配电房、发电房等。地上首层为住户大堂和架空层,二层以上为住宅,屋面为设备机房。高层塔楼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地下室非高层部分为框架结构,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地下室开挖深度约11米。建筑总高度为62.30m,其中地下二层层高4m,地下一层6m,首层5m,2层及以上为3m。本文重点介绍编号429栋的高层塔楼设计过程。一、荷载取值1.恒载和活载本工程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简称荷载规范)及业主要求取值。2.风荷载根据荷载规范,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采用0.5kN/m2考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取1.1;地面粗糙  相似文献   

10.
红粘土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是较好的建筑地基持力层,设计常采用人工挖孔桩和条形浅基础形式,目前对挖孔桩的桩端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如何正确取值,基础理置深度的确定,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等,尚无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丘陵山区农村道路路基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3方面,阐述了道路路基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路基填土稳定性主要依赖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而承载力取决于填土含水量和压实度;道路沿线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和裂隙情况,岩石走向、倾向、倾角、层理和岩层厚度,有无夹层或遇水软化的夹层以及有无断层或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等,都对路基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水的渗透不仅产生渗透力对土体造成破坏,更能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丘陵山区农村道路的路基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基础尺寸效应对黄土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影响,基于黄土地基载荷试验和地基承载力确定新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以往规范中地基承载力表存在的偏离问题,提出了适当的修正建议.研究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计算值与规范承载力表中的黄土地基承载力值是相符的,但在液限同孔隙比的比值较小时,规范承载力值趋于偏大,应将其适当调小;而当液限同孔隙比的比值较大时,规范承载力值趋于偏小,应将其适当调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个项目试验资料及地质参数建议值取值分析,对多年来设计所引用的地质参数建议值中较为混乱的分位值、小值平均值、标准值、建议值等参数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电、水利行业中地质参数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对不同规范、行业中地质力学参数取值差别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部城市群引松供水工程冯家岭分水枢纽管理区办公楼为例,结合沙河水库除险加固管理楼和中部供水德惠支线米沙子净水厂等岩土勘察工程,提出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报告编写格式。对水利工作者从事工民建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泥搅拌桩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能发挥桩土共同作用力,在处理软弱地基时,往往容易受到设计影响。本文通过一些工程试验数据,结合相关规范,阐述在试验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时空变化规律、可持续发展理论、“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针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不足,认为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是促进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深化的必然技术手段,而将区域合理配置包括水土资源配置,上、中、下游的城市与产业合理布局,水源保护区区域范围内的人口、产业布局等纳入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范畴,不仅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差异研究的需要,而且也将使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对社会实践具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经估算并通过竖向静载荷试验即试桩来确定,在杂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液化土及流塑状土层等特殊地层条件下,为避免因估算差异过大而需重复试桩造成浪费,在初步设计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合理考虑这类特殊地层的影响。以某具体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初步设计估算的试桩参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合理考虑处于中密的流塑状土层的工程特性,并在考虑该特殊地层的影响下重新进行了试桩参数的估算,通过试验验证了重新估算的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希望对同类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期的工程实测资料,在分析小波概率神经网络(WPNN)与数据融合技术在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中的应用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小波概率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技术的预测模型。利用静载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的结果和静载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证实了WPNN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军 《人民长江》2015,46(1):36-39
在覆盖层上直接建坝,具有经济、工期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但因其适应性论证困难,也使覆盖层上建坝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技术难题。在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勘察过程中,利用钻探、坑探、物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等勘探手段,对深厚覆盖层的成因、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覆盖层的承载力、变形模量、渗透系数和允许渗透比降等力学参数的建议值,为覆盖层上建坝提供了必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