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过氧化氢与乙酸为原料,合成了稳定型过氧乙酸溶液,研究了合成的过氧乙酸溶液的稳定性、金属腐蚀性及微生物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合成的过氧乙酸溶液在室温留样360 d后,产品浓度下降率为8.71%。以质量浓度为1 500 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金属72 h,对碳钢、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铝片轻度腐蚀,对铜片中度腐蚀。质量浓度为200 mg/L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5;质量浓度为1 000 mg/L过氧乙酸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 min,杀灭对数值>5;过氧乙酸质量浓度为400 mg/L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5;质量浓度为2 000 mg/L过氧乙酸对黑曲霉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5。  相似文献   

2.
以35%的工业过氧化氢和工业冰醋酸为原料。合成杀菌用过氧乙酸。通过试验,探明了合成过氧乙酸的较佳工艺条件:过氧化氢与醋酸的摩尔比为1:2,加入3%硫酸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24小时,可以得到含量〉15%的过氧乙酸。加入稳定剂后,可以保存五个月,分解率〈20%。  相似文献   

3.
黄光团  赵锋  陆柱 《净水技术》2004,23(2):10-12
以乙酸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了新型水处理杀生剂——过氧乙酸.并考察了过氧乙酸的贮存稳定性及稳定剂8-羟基喹啉的影响。通过细菌测试瓶法测细菌总数,研究了过氧乙酸杀生效果与投加浓度、pH值和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氧乙酸作为水处理剂具有杀生速度快、杀生效果好的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杀生剂。  相似文献   

4.
以乙酸、双氧水为原料制备了过氧乙酸,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确定较佳合成条件:n(C2H5COOH):n(H2O2)为1.2:1,反应时间为26h,硫酸的用量为4%,并研究了过氧乙酸的用量及漂白液pH对亚麻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在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二氧化硒为催化剂条件下,合成了3,4,5-三甲氧基苯酚。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霉素G钾盐为原料,用对甲氧基苄氯酯化得青霉素G对甲氧基苄酯,不经分离,直接用用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进行氧化,酯化氧化两步收率为84.1%;用浓度为17%的过氧乙酸氧化,酯化氧化两步收率为94.0%.本工艺安全、经济、收率高,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研究了青霉素发酵液直接氧化制备青霉素G亚砜的过程,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青霉素G亚砜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氧化后菌丝中青霉素残留,建立并优化了青霉素发酵液直接氧化工艺。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反应温度、过氧乙酸投料量、过氧乙酸浓度等因素是青霉素G亚砜转化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对青霉素发酵液直接氧化过程影响较小。过氧乙酸直接氧化青霉素发酵液可释放出残留在菌丝体内的青霉素,相比氧化青霉素G钾盐的转化率更高。最佳氧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10℃,搅拌转速100 r/min,30 min匀速加入青霉素摩尔量1.3倍的高浓度过氧乙酸,继续搅拌反应10 min。青霉素G亚砜的转化率可达98.6%,比青霉素G钾盐为原料的转化率提高1.2%。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G亚砜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霉素G钾盐为原料,采用15%左右低浓度过氧乙酸为氧化剂合成青霉素G亚砜,反应时间2~2.5h,n(过氧乙酸):n(青霉素G钾盐)=(1.1~1.2):1.0,反应温度和结晶温度在0~5℃,总收率可达96%以上。所得青霉素G亚砜可直接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解决了产物与反应体系的分离。产品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对以冰醋酸和过氧化氢为原料生产过氧乙酸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和稳定剂的种类及用量等进行了研究 ,选出了能在室温下生产出符合GB1910 4 - 2 0 0 3中要求的合格产品所需的原料、催化剂及稳定剂的种类及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0.
以青霉素G钾盐为原料,用过氧乙酸进行氧化,得到青霉素G亚砜;再以对甲氧基苄氯对青霉素G亚砜进行酯化,得到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酯,两步总收率为86%。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和意义过氧乙酸 (又称过醋酸 ) ,属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类别 5 .2类 ) ,联合国编号 31 0 5、31 0 7、31 0 9,包装类别Ⅱ类 ,主要用作消毒杀菌剂、漂白剂和其他有机合成原料。在 2 0 0 3年的全国抗击“非典”斗争中 ,过氧乙酸被作为消毒杀菌剂而大量使用。但是 ,由于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易于燃烧、爆炸 ,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良而多次发生事故 ,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而造成过氧乙酸包装不良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缺乏该产品的包装要求标准。为切实…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α-甲基苯乙烯为原料,用过氧乙酸环氧化得到α-甲基环氧苯乙烷。然后,α-甲基环氧苯乙烷经异构化和经氢化还原后分别制得龙葵醛和龙葵醇。  相似文献   

13.
环氧化反式- 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负载钛催化异戊二烯本体沉淀聚合所合成的粉状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为原料,过氧乙酸水溶液为介质,研究了水相悬浮法合成环氧化TPI(ETPI)的合成条件及动力学特性,并考察了ETPI的环氧度测定方法和反应残液的回收利用问题.结果表明,用该法合成ETPI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体系pH值等于4.5,且于约20℃反应1~3 h,可获得环氧度小于50%的ETPI;聚合动力学特性为过氧乙酸参与了环氧化反应,过氧乙酸的生成反应可忽略不计,反应的活化能为(72±5)KJ/mol,ETPI的环氧度可由反应前后过氧乙酸浓度的变化求得,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环氧度相比,误差为±10%,有利于环氧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过氧乙酸稳定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生产简单、快速、原料易得、稳定剂选择面宽,而且可以相应地延长过氧乙酸稳定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五氟苯酚在过氧乙酸中在70~75℃下氧化,再经苯胺作用得到二氟马来酸苯胺盐,总收率39%。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过氧化氢质量百分比浓度75.5%以上,过氧乙酸的百分比浓度不低于46.6%,反应温度保持在70~75℃,反应时间4 h。  相似文献   

16.
以β-紫罗兰酮为原料,过氧乙酸为氧化剂,硅钨酸为催化剂一锅法合成了二氢猕猴桃内酯。考察了影响二氢猕猴桃内酯收率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放置时间等因素。单因素法确定合成二氢猕猴桃内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β-紫罗兰酮的用量10.0 g、反应时间6 h,过氧乙酸用量30 mL,反应温度40℃,过氧乙酸放置时间24 h,硅钨酸用量1.0 g,在该条件下,产品收率为53.9%。用GC-MS、IR和元素分析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加香评吸实验表明,产物二氢猕猴桃内酯具有增加卷烟香气甜润感,丰满卷烟香味,使香气更加细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G亚砜对—硝基苄酯是合成GCLE的重要中间体 ,可通过以青霉素G为原料 ,用低浓度过氧乙酸氧化 ,再以对—硝基苄氯进行羧基保护获得。本方法既能确保产品质量 ,又有利于安全生产 ,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动态     
过氧乙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是以过氧化物为原料的重要的有机会成氧化剂和化工原料。国外七十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由于用途较广,特别是作为杀菌剂的优越性能,且无残留余毒,已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国内八十年代仅有几家小规模的生产装置进行批量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不少地区目前尚属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工业上合成过氧乙酸的方法有过氧化氢法和乙醛氧化法两种。过氧化氢法是用冰乙酸和双氧水按一定的比例(据试验测定,配料比以1~1.5为宜)混合,在常温下用硫酸作催化剂进行合成反应,并加入…  相似文献   

19.
3,4-亚甲二氧基苯酚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 3,4 亚甲二氧基苯酚的一种合成改进工艺。以邻苯二酚为原料 ,经亚甲基化、乙酰基化、过氧乙酸氧化、水解即获得 3,4 亚甲二氧基苯酚 ,总产率 5 2 7%。适宜的氧化条件 :n(过氧乙酸 )∶n(3,4 亚甲二氧基苯乙酮 ) =1 10∶1,2 0℃~ 30℃反应 4h ;适宜的水解条件 :5 %NaOH水溶液 10 0ml室温反应 4h。此工艺和传统工艺比较 ,具有产率较高且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裴蓓  蒋慧灵  于水军  刘华 《化工学报》2008,59(9):2260-2262
为了研究过氧乙酸的爆炸危险性,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对13%过氧乙酸溶液进行了热危险性测试。通过数据校正和分析,得到了绝热条件下13%过氧乙酸溶液的初始放热温度为45.25℃,最大压力为1.31MPa,最高温升速率温度为113.10℃。结果表明,过氧乙酸溶液的热分解温度很低,在安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有一定的爆炸危险性。针对过氧乙酸的热危险性,提出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加强冷却,采用合理的泄放方式,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