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资讯     
胶印专家李永强网络专栏开通2006年7月5日,我国胶印专家李永强老师在科印网的技术专栏——“李永强谈胶印”正式开通。李永强,2005年中国印刷界最高荣誉——毕昇奖获得者,从事印刷工作四十载,出版多本专业图书,在国内印刷专业刊物上相继发表文章近二十万字。  相似文献   

2.
正退休后的李永强仍继续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企业里讲授企业经营管理和印刷技术理论与实践等知识,其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1965年9月,李永强考入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进入胶印班学习。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生不逢时,入学后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学校曾一度停课。李永强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利用这一时间坚持自学,积极地向老师请教,又主动到印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笔者在网上拜读了我国印刷教育资深专家李永强老师的《“抄袭门”已现印刷界,机长需定好位》的文章,不由思绪万千。该文披露了李老师2001年发表在《印刷技术》上的《如何当好胶印机机长》一文,先后多次被印刷学院学生抄袭现象,笔者读后也是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4.
刘景祺 《印刷工业》2011,(12):35-35
2011年12月7日,慧聪印务网、慧聪印刷网共同举办新星杯2010/2011年度印刷包装行业十佳评选颁奖活动。本次活动推出印刷包装领军人物、十佳出版印刷企业、十佳纸包装印刷企业、十佳特种印刷企业、新星优秀胶印产品奖出版类、新星优秀胶印产品奖包装类、新星优秀胶印奖特种印刷类共七大奖项。同时,组委会还特别颁发了“优秀推动奖”和“特别贡献奖”以表彰给予此次评选活动大力支持的单位。  相似文献   

5.
《印刷技术》2011,(17):76-76
7月6日,第二届海德堡生态印刷奖颁奖典礼在位于海德堡总部的印刷媒体学院大楼隆重举行。这一国际性奖项由海德堡集团发起并主办,专门表彰在可持续印刷方面有突出作为的胶印企业。  相似文献   

6.
李永强老师是科印传媒专家团成员,业界著名胶印技术专家,他多年前开发的多媒体胶印技术培训教学模式得到了胶印行业的好评。2003年开始,李老师又潜心研究书刊印后装订技术,并结合其积累的多媒体胶印技术培训经验,推出了印后技术培训教材及光盘。从2008年第1期起,本刊将连续刊载李老师对书刊印后装订技术的理解和体会。李老师谦虚地讲,他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业内对印后的重视,共同促进印后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让我们从一个重要问题开始:近几年网版印刷的情况如何?是什么促使了这一变革?这是一个大问题。首先我要再重复一次,网版印刷不是工业,而是许多行业采用的技术。现在大家还记得,1994—1995年间,许多数码印刷制造商周游世界,预测网版印刷将在2000年灭亡,胶印最迟到2010年灭亡。他  相似文献   

8.
就在前几年,胶印界还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论:喷墨印刷是否可以达到或者无限接近于胶印的精美品质。许多胶印企业曾认为喷墨印刷是种质量低劣的印刷方式,我们也许还记得当时这样的情景,很多印刷者会站在喷墨印刷机的出纸口,围成圈用放大镜比较胶印与喷墨印刷质量的差异,而检查的结果常常是,人们嘲笑于喷墨印刷网点密度和网点清晰度的低劣。  相似文献   

9.
认识从偏激回归理性 美国联合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基军先生说:"与前几年相比,国内对柔性版印刷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有待进一步增进认识.总的来说,国内对柔性版印刷的了解还是有限的,了解不够深入,当然还存在一些误区.与胶印、凹印和凸印相比,国内对柔性版印刷的认识程度不及这三种印刷方式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雅昌文化集团进行了全国印刷标准化(胶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基地协议续签仪式。雅昌文化集团副总裁兼技术总监葛侬先生、集团副总裁兼印刷事业部总经理宋强先生向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胡桂绵秘书长一行介绍了雅昌文化集团目前的经营状况、近些年在国际上所斩获的荣誉以及企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作为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1.
《今日印刷》2004,(6):27-28
1990年以前还没有选择无论谁要彩色印品都需要采用有固定生产流程的胶印工艺:用户设计—排字—胶印—印后加工。彩色激光复印机和数字印张的推出.将这个生产链缩短成单次的操作。以前的印刷客户现在能够通过按一下按钮来印刷几张彩色印品.或是直接从计算机打印彩色的图像。这使得大家都认为彩色数字印刷将会取代胶印。从道理上说.这一点也不假,但是大家一般都不知道印刷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是如此之高.这个替代的过程可能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精美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军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印刷行业。他从一名普通的胶印工人成长为现代化企业的领导者,为企业的发展和印刷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在当胶印工人的时候,陆建军所在机台就以高质量的印品多次获得全国和北京市颁发的印刷质量奖,并受到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表扬和奖励。他做为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派往日本学习制版、印刷等先进工艺和先进操作技术的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对当时的精美印刷厂乃至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步入领导岗位后,陆建军同志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13.
黄芳 《广东印刷》2004,(4):44-45
数字印刷的最大优势是它对原稿的处理,它能够对原稿的使用达到最大化。彩色数字印刷在复制原稿时,能达到胶印印刷质量效果。如果数字印刷不能处理好原稿,就要从一张高质量的原稿入手,并且以合适的像素扫描,并用高质量的扫描仪,能常以300ppi,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由于不是胶印,所以还应该注意它的亮调和暗调部分。  相似文献   

14.
邱林华 《印刷技术》2008,(17):24-26
早在drupa2008举办之前.业内就有人指出,这将是一届喷墨的drupa。在drupa2008落幕之后,又有人撰文指出,数字喷墨印刷的革命开始了!这一切都缘于drupa2008展出了在速度和质量上都十分出售,的喷墨印刷机。资深专家Frank Romano曾指出,正像胶印取代铅印一样,目前数码印刷逐渐侵占了以往由胶印主宰的市场.而喷墨印刷的优势将使其在与胶印的竞争中领先于色粉类数码印刷。  相似文献   

15.
答:一般在多色连续套印中,应该按照油墨黏性依次递减的顺序安排印刷色序,这是因为在多色连续印刷中,油墨为湿压湿叠印,只有当第二色墨的黏性小于前一色墨而大于后一色墨时,才能获得良好的套印性能和印刷效果。此外,在胶印印刷中,应按印刷压  相似文献   

16.
数字印刷设计的10条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数字印刷的设计 数字印刷的最大优势是它对原稿的处理,它能够对原稿的使用达到最大化。彩色数字印刷在复制原稿时,能达到胶印印刷质量效果。如果数字印刷不能处理好原稿,就要从一张高质量的原稿入手,并且以合适的像素扫描,并用高质量的扫描仪,能常以300ppi.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由于不是胶印,所以还应该注意它的亮调和暗调部分。  相似文献   

17.
数码印刷在1987年出现的本意是弥补传统胶印的不足之处.所以最早是从模拟胶印元素的角度出发.但事实上数码印刷的色域比胶印更宽广,色调比胶印更明亮。  相似文献   

18.
雨馨 《今日印刷》2006,(1):18-20
胶印与数字印刷设备的组合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差异化的服务,这使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获得更大的利润。对于那些拥有较大胶印生产基地的商业印刷厂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过的挑战。然而,80%的投资者都愿意在这个领域尝试,因为这个市场的利润实在诱人。2004年商业印刷的特点显示,通常的市场策略是减少生产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很多厂家已经放弃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去赢得更大的生产经营利润的途径,他们在寻找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书评     
霜叶红于二月花——《平版印刷工技术等级考试指南》读后感我和李永强都是上海印刷学校毕业的。他早我两届,学的是胶印工艺。他毕业后在胶印工艺方面实践多年,以后又在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任教多年,现在他当已年过花甲。最近我收到他编著的《平版印刷工技术等级考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和来信,方知他仍在绚丽的晚霞映照下辛勤耕耘。《指南})在出书前已在《印刷技术》杂志上陆续发表,但题目是“乎版印刷工技术等级考试复习题解答”。我在印刷技术编辑部时,已看过《指南}}一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对该书甚为了解。现在接到…  相似文献   

20.
李广 《网印工业》2005,(8):44-47
JohnAnderson博士是一位印刷工业界的资深顾问、工程师以及Pittsburgh、PA的培训师。他擅长教授柔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胶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的模拟操作。在2003年和2004年,他赢得了丝网印刷技术学院的年度Swormstedt奖——一个为褒奖在丝网印刷方面有开创性学术论文的作者而设立的奖项。E-mail:fcaassociates@aol.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