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散聚合法制备窄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在甲醇(MeOH)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窄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采用红外(IR)、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SPAN)等手段,表征了聚苯乙烯(PS)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并讨论了个各个因素对所制备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当St质量分数为溶剂量的10%,AIBN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0.15%,PVP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1.5%时,该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粒径为1.38μm,SPAN值为0.77,微球形 貌及其分散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甲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微米级的聚苯乙烯(PS)微球.所制备的PS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表面光滑,无破损,无缺陷.讨论分散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以及聚合温度对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P质量分数的增加,PS微球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随着苯乙烯和AIBN质量分数的增加,PS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S微球的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粒径范围在1.84~4.23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并探讨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介质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所得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质量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增大以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分散稳定剂PVP质量分数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小;在相同条件下,以乙醇为分散介质比以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得的PS微球粒径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无水乙醇(EtOH)为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尺寸大小为5.4μm的流式聚苯乙烯微球;同时分析了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DVB、PVP对粒径大小和变异系数的影响;以及引发剂和苯乙烯单体对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法能制备出粒径大小为5.4μm、变异系数小于10%的流式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5.
分散聚合制备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及溶剂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外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9.52%,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质量分数为3.94%,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36%,溶剂为乙醇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达到10.06μm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及溶剂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外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9.52%,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质量分数为3.94%,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36%,溶剂为乙醇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达到10.06μm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TC)为共聚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去离子水和乙醇的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结果表明:MTC与PS发生共聚;AIBN及PVP用量对共聚微球的尺寸及尺寸分布有影响;共聚单体MTC的用量不影响共聚微球的尺寸分布;在苯乙烯用量为20 g,MTC用量为0.2~0.4 g时能得到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陷的共聚物微球,并且MTC的加入有利于无机粒子TiO2的包覆.  相似文献   

8.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单体,碳酸氢钠作离子调节剂,过硫酸铵(APS)作引发剂,制备粒径范围在纳米级的均匀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粒径及形貌与单体、丙烯酸(AA)及APS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所得PS微球粒径范围在221~610 nm,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5;单体用量增大时,PS微球粒径增大;AA含量增加,微球表面趋于粗糙且粒径减小,不使用AA时微球表面光滑且球形规整;当St用量大时(35 mmol),粒径随APS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微球单分散性变差;当St用量小时(9 mmol),粒径随APS用量增加而减小,单分散性良好。另外,以垂直沉降自组装法得到的薄膜为非晶态光子晶体,具有鲜艳的结构色,且色彩与Lab值的图谱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为3~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胶体微球,并重点考察了分散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不同分散介质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PS微球的粒度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S微球的平均粒径随分散稳定剂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增加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用量升高而增大,随分散介质中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VP用量和初始单体浓度是影响粒径关键因素.PS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随PV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介质中加入微量水后,发现粒径偏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超声分散辅助双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油酸(OA)处理的磁性粒子为磁性来源,选用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甲基丙烯酸(MAA)分别作为聚合单体、交联剂和功能基单体,采用改进的悬浮聚合法制备出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A)和热重分析仪(TG)对磁性微球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及磁含量等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MAA用量、超声分散时间、搅拌速度和分散剂浓度等因素对磁性多孔微球磁含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用β-环糊精为稳定剂,以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了微球合成过程中稳定剂用量、苯乙烯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改变稳定剂用量、苯乙烯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且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12.
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工艺,分析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的用量,醇水比和搅拌速度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所得产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均匀且呈单分散性,并制得了粒径为100~80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荧光激发峰在390 nm处,与微球粒径大小无关。同时借助Langmiur-Blodgett(LB)技术对PS微球进行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种RAFT活性聚合的新方法制备衣康酸改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首先合成用于活性聚合的小分子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三硫代碳酸酯(DBTTC)。然后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生物质原料衣康酸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丙酮/水溶液中进行苯乙烯共聚反应,合成了粒径分布窄的聚苯乙烯乳液。分别研究了苯乙烯(St)/衣康酸(IA)单体配比、丙酮/水配比、反应温度以及DBTTC用量等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凝胶渗透色谱(GPC)、表面张力仪和电导率仪对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8 ℃,n(St)/n(IA)为10,n(DBTTC)/n(St)为0.064,n(丙酮)/n(水)为4∶6,可获得平均粒径为98 nm的聚苯乙烯纳米乳胶粒。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亚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考查了过硫酸铵的浓度和交联剂的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聚苯乙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聚苯乙烯粒径增大,单分散指数有增大的趋势;增加交联剂的用量,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转化率增加、单分散指数变大,当引发剂的浓度为12 mg/mL,交联剂含量为10.03%时,粒子粒径为0.523μm,制得的聚苯乙烯微球仍然呈现单分散性,聚苯乙烯表面和断面SEM图表明合成的胶体晶体材料三维高度有序.  相似文献   

15.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200-dimethacrylae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was completed by using poly(N-vinyl pyrrolidone) and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s the steric stabilizer and initiator, respectively. Crosslinked copolymeric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directly by the one-step method of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nt of polyethylene glycol 200-dimethacrylae o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and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It shows that the crosslinking ag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and the system stability. When the content of crosslinking reached 2.5wt%, the floriated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主要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利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油水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球呈多分散状态,中空结构良好,内、外壁光滑;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是控制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当油水比〉1:1.5时,成球性能受到影响,同时油水比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也有影响;引发剂用量为0.6%时有最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苯乙烯/双烯A乳液聚 合过程中实时乳胶粒的生长 过程,结果表明,控制乳胶粒尺寸的最佳时间是在反应的最初阶段。同时还比较了引发剂和 乳化剂加入量不同对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发现,乳胶粒的粒径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大 而减小,对于分两次加入乳化剂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一次的加入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纳米ZrO2粉体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极易发生团聚问题,以纳米ZrO2为研究对象,采用溶胶-凝胶(SG)法,以氧氯化锆为锆源,水为溶剂,Y2O3为稳定剂,PEG-6000为分散剂,主要研究烧结温度及Y2O3对制成的纳米ZrO2相结构及其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XRD分析,所制得的ZrO2试样主要为四方相结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粉体粒径增大;SEM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ZrO2陶瓷粉体粒度范围内,随着稳定剂Y2O3加入量的增加,粉体颗粒间的分散性有所改善.综合考虑对纳米ZrO2相结构及粒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烧结温度为650℃,稳定剂Y的最佳加入量为7.5mol%,制备的ZrO2纳米粉体粒径尺度最佳,晶型稳定性好且分散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