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睿风 《家电大视野》2008,(12):19-24
上一期“数码大秀场”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不少优秀的手机产品。本期的数码秀场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2.
在分别代言了明基MP3、手机之后,台湾地区的人气乐队五月天又在2007年开始代言明基的数码相机。明基数码相机高级产品经理袁宝剑则表示,做为今年明基重点发展的产品.透过5月天的代言和明基数码相机一系列的发展.明基数码相机在今年发展势头非常良好。不过今年,却是数码相机由消费类产品向单反转移的时期,而在7月明基更是将自己数码相机制造部门出售。在这大大小小事件的影响下,明基发力数码相机会否可以实现呢?  相似文献   

3.
《电器评介》2005,(5):86-88
虽然全球数码相机市场增长有趋缓迹象,但中国市场因市场起步比较晚,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为此日系大厂近年积极开发中国市场,且不时掀起价格战.导致中国品牌数码相机面临巨大压力。尤其今年开始数码相机成为新增免关税产品,此举加速了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价格战。  相似文献   

4.
《家用电器》2003,(2):54-57
时尚小巧的数码相机一直为消费者所喜爱,各大厂商也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地推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品,2003年春节将至,数码相机消费热潮也将来到,那么目前那些时尚型的数码相机值得消费者考虑呢?正好笔者手中有4款这类数码相机,下面就将对它们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横向测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做为优秀的时尚型数码相机所应  相似文献   

5.
白色 《电器评介》2005,(6):70-75
如果说2004年是数码相机技术逐渐成熟的一年的话,那么从今年上半年来看,2005年已成为数码相机大普及和大发展的一年。为了在日益膨胀的数码相机销售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从新年开始一直到6月年中,各大数码相机厂商们无不争先恐后地发布了一大批新款数码相机产品。相对于老产品而言,这些产品无论在性能,价格还是功能和可操作性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2005年即将过去,2006马上就要到来,新的一年总会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作为发展最快速的消费电子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遥想前几年,拥有一台数码相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并且当时的300万像素数码相机已经算顶级产品。但是这几年数码相机和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数码相机也渐渐成为像手机一样的必备品。  相似文献   

7.
韩欣欣 《家电科技》2005,(10):i0011-i0011,i0015
单反数码相机就是指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被人们称为DSLR(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kns镜头Reflex反光)的相机。与一般数码相机比起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阿斌 《电器评介》2004,(12):46-53
经历了2004年数码相机市场的全面热潮,2005年是否会了出现更令人激动的技术和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数码相机如今已经非常普及,它也必将会和手机一样进入生活中,而2005年,则是数码相机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本文旨在对2005年数码相机领域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做出一个预测,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相似文献   

9.
《家用电器》2003,(2):114-115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烽烟四起,各大厂商都在全力推出各自的拿手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时尚漂亮又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是特别吸引人的。不久前奥林巴斯推出了两款最新的号称全天候的数码相机u300和u400,笔者在第一时间内试用了u300,确实感受到这款时尚数码相机带来的惊喜,下面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体验一下奥林巴斯全天候数码相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数码相机电池使用全攻略 目前许多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都特别注重配件的选择,其中又以存储卡和电池最为重要。电池是数码相机的动力来源,而数码相机又是个“耗电大户”,如何选购和善用电池对于拍摄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人希望在关键时候由于电池耗尽而丧失拍摄良机。  相似文献   

11.
近来,随着数码相机市场的逐步高清化、家庭化、规模化趋势,数码相机没有高清标准这一症结开始显现。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索尼、奥林巴斯、佳能、三星等主流数码相机品牌新品已争相亮出,这其中被冠以“高清”概念的数码相机新品几乎占了所有机型的半数以上。到底谁是高清,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致使结果无定论。  相似文献   

12.
《家用电器》2003,(3):114-116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烽烟四起,各大厂商都在全力推出各自的拿手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时尚漂亮又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是特别吸引人的。不久前奥林巴斯推出了两款最新的号称全天候的数码相机μ300和μ400,笔者在第一时间内试用了μ300,确实感受到这款时尚数码相机带来的惊喜,下面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体验一下奥林巴斯全天候数码相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惠普将推出数码相机市场,并试图到2008年,把数码相机的品牌许可证转让给OEM厂商。除了这一官方消息,该公司拒绝对此事发布评论。惠普称,它准备在这个假期将数码相机产品清仓,到2008年上半年,确定一家OEM厂商作为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4.
谈到数码相机.有人认为它不过是时尚人士追求潮流的玩意而已,他们认为,数码相片不如胶卷照片细腻、层次丰富、色彩真实。尤其突出的缺点是,数码相机整机和配件价格相对昂贵,花1500元~2000元可以买到相当高级的胶片相机,而这个价钱只能买到入门级的数码相机,消费类高档数码相机则更贵。随着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增加和价格的下降.近一两年来人们对数码相机有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缺点虽然还在,但它的优点也被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如果正确拍摄并印制合适尺寸的照片,一般人已经很难看出数码照片和胶片照片的区别。在对照片质量不特别苛求的时候人们已经更多地看到了数码相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陈俊文 《家用电器》2004,(2):136-137
数码相机是一种高档消费品,在选购时大家自然都很谨慎,有的人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忧虑或害怕心理,担心买到有问题的商品。本文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如何从数码相机的性能、功能和价格的角度去选择品牌和型号,而是介绍当品牌和型号已经选定后,如何具体挑选一款满意的数码相机,即介绍在商店里对某一款式数码相机进行选货的几点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家用电器》2004,(2):112-115
2003年高变焦数码相机的出现对于市场的影响确实很大,特别是下半年10X光学变焦数码相机推出更是接连不断,几乎各大主流生产商都推出了性价比很高的10X光学变焦数码相机,而且其价格和以前相比显得相当有亲和力,多款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电器评介》2004,(12):12-27
目前消费者能买到的高档数码相机中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消费类数码相机中的旗舰机种,另一种就是DSLR(数码单反相机)。相信还有很多读者不太明白这两类数码相机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8.
数码相机中国市场热销背后存在着用户满意度隐患,这是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在12月14日“2008年中国数码相机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发表的看法。 论坛上公布的2007—2008年中国城市数码相机消费者满意度调研结论显示,现阶段,中国市场数码相机消费者使用满意度整体水平偏低,消费者评价指数为78(以百分计),而消费者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表现更低为70(平板电视满意度指数约为86)。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人们对数码相机性能指标的重视,首当其冲的是分辨率.分辨率的高低是由数码相机中的感光元件来决定的。因此,感光元件(比如现在大多数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的有效像素大小.在决定一台数码相机的档次和价格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现在的市场价为200万~300万.中价位的为400万.高价位的为500万及更高。但是.人们还知道在分辨率中有“有效像素”和“最大输出像素”之分。如果是不采用像素插值功能的数码相机,其有效像素和最大输出像素是统一的,最大辅出像素比有效像素略小一点点;如果是采用了像素插值功能的数码相机.其有效像素和最大输出像素是不统一的.最大输出像素比有效像素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对数码相机插值功能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低像素数码相机经过像素插值后可以大幅度增加图像的辅出像素,从而提高照片的分辨率.也就提高了照片质量。另一种意见正好相反.认为经过像素插值后生成的照片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照片质量.还浪费了存储空间.采用插值是多此一举.甚至有误导或欺诈之嫌。由此.就产生出了一个话题:如何认识和善侍数码相机的插值功能.如何正确对待具有插值功能的数码相机。笔者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也都有各自的片面性。为此.本文就来讨论一下.我们应当如何客观地分析和了解数码相机插值的方法、作用和优缺点.以便善对数码相机的插值和插值后的数码相机。  相似文献   

20.
全球低端数码相机销量2007年将突破118亿美元根据美国InfoTrends研究公司对全球数码相机的预测报告,预计到2007年全球低端(1000美元以下)数码相机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18亿美元。2002年,出货量将达到2400万台,占销售总数(不含一次性相机)的28%,到2007年销售量将达到5100万台。北美是数码相机最主要的市场,2002年该地区销售量占全球数码相机总销量的39%;欧洲和日本分别占27%和26%。日本市场已日趋饱和,因此,除以上三大地区的世界其他地区近几年将发展迅速。另据报道,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