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无锡市充分认识到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及防治水污染。一是对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认识上的六大转变;二是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三是加快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四是坚持制度创新,激活水污染防治市场的建设;五是发挥市场优势,实现环境资本成功运作。在生态修复、滨水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外源控制、清除内源,调水增加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3.
记者: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部门的专家.请您谈一谈对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的水利建设由工程型向资源型转变,通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引入“水权”概念,建立水市场和提倡股份合作制办水,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等重点战略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合理配置水资源,以期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兖州区从生态水利建设最基础性的工程入手,重点实施了现代水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水项目建设、水利信息化提升工程,生态水利体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河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评杨海军、李永祥的《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一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在中国几千年经济社会发展中,水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作的应有之义,水利工作者更加重视生态与环境问题,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河流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对全球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当今,河流退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污水的直接排放和用混凝土“包”起来的河道治理工程导致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因此,如何对城市受损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核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给水利建设带来了新机遇。笔者认为水资源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控制性要素,是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载体。但是水资源短缺、洪涝与干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节约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实现用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水资源、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生态水利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进程和构建人水和谐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根据五常市生态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强水利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发生着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全省水利建设的有关问题,我们以“当前全省水利建设走向及投融资取向”为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其分析和思考如下:一、“十五”以来水利建设成绩显 相似文献
11.
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是国家和山东省确定的农业开发重点区之一.由于黄河人海口摆动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态水利与北江流域生态水利建设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叙述了生态水利的有关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河流治理与开发的动向,简单分析了北江流域生态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对北江流域的生态水利建设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揭示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扬,同时给水利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水资源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控制性要素,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载体。但是水资源短缺、洪涝与干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节约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实现用水安全,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大坝水库与和谐发展——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了闻名于世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意识到利用水库大坝工程趋利除害的综合效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对大坝水库功能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化、由只注重经济和社会功能到将生态功能纳人重要建设和运行目标的发展历程。当今,大坝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和地位也已日趋显现。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依赖于良好的水环境支撑和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要求不断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地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和大力发展水利基础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依法保护和科学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是水利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本文从介绍水利建设融资状况入手,分析水利建设融资难的经济学原因,提出逐步使经营性水利产品的经营主体与公共水利产品的经营主体有效分离,是各种融资渠道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的观点。1水利建设投融资的基本状况水利建设投资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增长。“十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相当于1949~2000年全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比“九五”… 相似文献
17.
<正>1河流及险工现状1.1河流的基本情况潘河发源于方城县城北约16 km处的七峰山南麓,属长江流域唐河支流,自南向北流经方城县的杨集、方城县城、券桥,至社旗。潘河流域西部为岗坡、山丘区,中部及东南部为平原地带,北部环山为长江、淮河的分界线,也是桐柏山与伏牛山和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的分界线。潘河在方城县境内主要支流有清河、三里河。在县境内全长41 km,流域面积347 km2,河道比降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传统水利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根本转变.首次系统地提出生态水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水利建设的研究,提出了如何把生态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水利含义达到更深更高的层次.并通过实践验证了生态水利是我国新时期水利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不仅是各族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们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跨世纪水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