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井场与基地间的综合录井数据传输成为可能。该阐述了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勘探开发数据集成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结构、TCP/IP协议以及基于B/S模式下的图件与数据的浏览方式。该数据系统集成性强、数据传输性能好,且适合综合录井功能扩展的需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便于数据的实时利用、管理及存储。该文简介了WITS特点、数据传输与接收和连接方式以及相应软件设置和数据传输与接收的检验方法;为综合录井数据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对井场以及后方基地实时综合利用综合录井、LWD和MWD数据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综合录井数据如何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便于数据的实时利用、管理及存储。该简介了WITS特点、数据传输与接收和连接方式以及相应软件设置和数据传输与接收的检验方法;为综合录井数据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对井场以及后方基础实时综合利用综合录井、LWD和MWD数据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冯超英 《录井工程》2006,17(2):55-57
录井数据远程传输技术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高,如何选择先进、经济、适用的传输技术是规划录井数据信息建设方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介绍了中原录井采用CDMA1X技术实现数据远程传输的简要情况,阐述了CDMA1X技术特点,从性能上与GPRS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该技术是录井数据远传方案中应首选的技术,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实时和随机数据传输。基于CDMA1X网络环境下的录井远传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双向数据传输、实时解压缩、数据迂移、系统在线升级、智能传输、网络验收、双机备份和即时通信等功能。它具有模块体积小、服务费用低、始终在线和宽带适应的特点,为探讨新的网络条件下数据传输功能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地质公司成功开发了SDL9000录井仪数据传输系统,在海洋钻井平台上实现了通 过通讯卫星把录井实时数据远传到胜利油田网络上,从而实现数据网上共享,便于后方主管部门远程监 测。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录井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地质公司成功开发了SDL9000录井仪数据传输系统,在海洋钻井平台上实现了通过通讯卫星把录井实时数据远传到胜利油田网络上,从而实现数据网上共享,便于后方主管部门远程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录井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7.
侯艳伟  刘波 《录井工程》2012,23(3):54-59,101
适应井场数据共享的需要,不同型号的进口综合录井仪都提供了相应的符合wITs标准的实时数据传输程序软件,但由于软件各具特色且数据接口设置不统一,实时数据的输出格式未达到统一的要求,给数据接收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介绍wITS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具有领先水平的3种型号进口综合录井仪(Advantage、ALS2.2和DataLog)的WITS实时数据传输方法、软件设置方式、数据接收系统组成和实现实时数据接收的主要手段。以录井信息为主且符合统一格式要求的实时数据传输与接收,将对实现实时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简述综合录井信息作用、采集与输出格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不同型号综合录井仪数据格式不统一的弊端,对几种常用综合录井仪的数据输出形式和存储格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参考已有的井场信息标准,提出了录井信息共享系统的初步设想,将综合录井源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的目标数据,保存到与之相对应的综合数据库中,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文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油气钻井工艺的突飞猛进以及地质、油气、工程安全数据监测的日益复杂化、规范化的要求,为适应现场复杂的恶劣工作环境,各类现场数据的采集及传输对综合录井仪的采集、传输、分析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综合录井仪在整体生产、维护的可靠性等方面成为综合录井仪亟待改进的重点方向。本文主要对综合录井仪改进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对改进方案的优势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录井数据传输目前大部分仅限于井场各工作站间的有线传输,而用于井场与基地之间的短波及超短波形式的无线传输,国内录井专业化公司屈指可数。该文介绍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信息传输方法、网络组成和数据传输在录井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数据传输在生产管理、决策和作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勘探开发局域网的形成,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刘莹  郝玉春  白玉英  金哲 《石油知识》2011,(4):18-18,21
提高综合录井实时数据传输连续性,不仅可以加强现场工作人员对数据的监控力度,也加强了基地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的了解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脉码调制技术和时分复用技术对现有的多总线数据传播综合录井仪进行改进,通过在井台区设置一个接口箱,使录井仪的主机柜与接口箱之间只用一根总线连接,变多总线数据传输方式为单总线数据传输方式。改进后的仪器维修、保养、安装、拆卸方便,同时还降低了仪器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录井现场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入推进,生产数据传输链路安全以及用户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避免录井应用软件和生产数据被他人窃取或非法复制,录井信息服务中心将加密理论应用到录井应用软件和生产数据传输中,利用SSL协议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通过序列号采集、密钥转换、解密验证实现对应用软件的加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密方法。采用RC 4算法从现场对采集数据的加密到对接收服务器接收到的压缩数据包数据的解密,实现了对数据传输链路的加密,有效地保护了录井应用软件的合法使用和生产数据传输链路的安全畅通,避免软件盗版、非法复制、随意解密及录井生产数据被恶意窃取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GW-RSL远程录井系统将现场采集的传感器、烃类气体、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给双向传输系统和现场录井系统,通过远程无线网络将数据实时传回基地;基地技术支持中心通过远程同步控制系统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完成远程数据实时采集、监控、专家分析、诊断、录井作业管理等过程的操作与分析,实现基地与现场一体化录井作业。该系统由远程录井支持、远程同步控制、远程专家决策3个子系统组成,通过基地与井场间20~150 Mb/s带宽的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基地与现场双向闭环实时控制。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在远程专家支撑提升技术能力、管理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率、在线实时监测分析确保安全钻井、基地现场一体化作业和减员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充分利用综合录井数据提供了便利条件。该文介绍了GEO6000综合录井仪内部局域网开发和硬件改造方面的情况,探讨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升级后的影响,对其它综合录井仪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利用综合录井数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葛永刚 《录井工程》2010,21(1):5-6,10
录井行业的技术进步如何适应石油勘探开发相关技术发展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是录井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录井技术内涵的延伸,提出了井场信息软件平台是井场钻探数据应用核心的观点,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集成、数据传输发布、井场数据的综合应用,以满足钻井、录井、随钻测井、测试等数据的集成处理和应用的需要,并对软件平台结构体系初步设计及其涉及的关键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便促进录井软件技术及早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韩性礼 《录井技术》2000,11(1):8-12
录井数据传输目前大部分仅限于井场各工作站间的有线传输,而用于井场与基地之间的短波及超短波形式的无线传输,国内录井专业化公司指可数。该文介绍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信息传输方法、网络组成和数据传输在录井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数据传输在生产管理、决策和作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有于勘探开发局域网的形成,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录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信息和钻井工程信息,利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把综合录井系统录取的数据实时地传送到油田基地,使远离钻井现场的基地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钻井现场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对快速安全钻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边远的沙漠戈壁地区和广大的海洋探区尤为重要。该对国外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对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