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本文从可靠性的概念入手,建立了衡量煤矿通风系统可靠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同时采用数学处理软件MATLAB自带的脚本语言,编写了评价煤矿通风系统可靠度的软件。通过评价金海矿的通风系统,结果显示该矿通风系统可靠,且根据自动生成的灰色关联图找出影响该通风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所在,使得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直观。  相似文献   

2.
结合矿井通风系统实际 ,依据可靠性工程中冷储备可修系统相关理论 ,探讨了矿井主要通风机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推导出了风机系统的可靠度及首次故障前平均寿命的计算公式 ;结合现场实际 ,进行了实例验证 ;根据风机系统可靠性的各项主要指标数据 ,分析了影响风机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蔺建宙 《山西煤炭》2009,29(2):13-15
建立了基于网络流理论的通风网络可靠性评价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矿井通风网络可靠度井对某矿通风系统进行了实例评价,得出的安全级别符合实际情况,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主要矿井通风动力及设施可靠性、通风系统环境可靠性、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矿井通风防灾救灾系统可靠性四个方面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行指标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求出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准则层的权重及其各二级因素的权重,并给出评价结果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7,(2):33-36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其评价中各指标的层次性和模糊性,从通风动力及设施可靠性,环境可靠性,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防灾救灾系统可靠性4个角度,划分出各层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建立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划分评价等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等级,使得安全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张攀  赵栋  刘军 《现代矿业》2011,27(8):88-90
针对王庄煤矿多风井矿井通风系统现状,找出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分布和风量分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复杂矿井通风网络计算机模拟解算,定量分析了各风机间的影响程度。对矿井优化改造,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实现矿井主通风机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靠性是衡量一个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生产。通过分析影响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建立可靠性分析模型,将可靠性进行量化。通过实例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王庄煤矿多风井矿井通风系统现状,找出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分布和风量分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复杂矿井通风网络计算机模拟解算,定量分析了各风机间的影响程度。对矿井优化改造,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实现矿井主通风机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韬 《煤矿开采》2010,15(4):1-3,7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应能及时反映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高低,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矿井通风系统,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对国内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煤矿机械》2017,(2):136-137
为研究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将人-机工程学应用其中,加入人和环境的因素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分析。通过提出人-机-环境系统可靠度的数学模型与计算,得到其有效性与经济性的结论。同时,针对现今矿井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依据人-机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兰保荣  潘竞涛 《中州煤炭》2018,(8):16-18,25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正常生产,需要一个合理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当矿井开采到一定深度,围岩温度逐渐上升,此时对通风系统进行网络解算必须考虑风流与围岩之间的热交换问题。测试了某千米矿井通风系统的负压,在通风系统网络解算中引入节点风流热量平衡方程,分析了热交换问题对通风系统网络解算的影响;对比了忽略热交换和考虑热交换影响的2种通风系统网络解算结果的分支风量偏差。对不同的矿井总风量进行网络解算,分析了热交换对风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得出了随着矿井总风量减小,热交换对通风网络解算结果的影响变大的结论。在实例中验证了考虑热交换的通风网络解算的准确性,达到了井下特定地点风量准确计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瓦斯突出危险性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提高煤矿瓦斯突出危险性风险评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瓦斯突出危险性风险评价的理论、过程与计算步骤.采用煤矿瓦斯涌出量、风量、瓦斯含量等参数来分析巷道瓦斯危险性风险程度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瓦斯突出危险性风险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找出各因素指标与标准数据序列各因素指标之间的差距,预测巷道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应用结果表明,该预报方法可靠程度较高,为现场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PIC的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法治 《金属矿山》2007,(6):65-66,83
针对矿井旧通风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体积庞大、接线复杂、机械触点多、排除故障困难、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先进PLC控制技术的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控制方案、工作原理、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法.该控制系统投入使用,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性高,便于维护,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控制系统若配置相应的通信模块和上位计算机,可方便地组成集散式控制系统,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实现远程控制,提升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通风机作为煤矿的心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煤矿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提升煤矿数字化建设水平,通过对《煤矿安全规程》、通风机控制流程、现场使用情况分析,提出了以S7-300为核心,通过采集现场传感数据、遥信数据等,配合现场操作台、控制箱,实现对矿井主要通风机的监测监控。应用表明,基于PLC技术的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可靠,采集参数齐全、预警可靠等特点,可实现煤矿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一键启停、风机切换、反风操作及运行记录查询,提升了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新技术投入促使大采高、超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涌入煤矿开采行业,这也导致井田开采面积增大,矿井通风线路增长,通风阻力增大,“以风定产”局面更为明显,给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增加了难度。在分析石圪台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通风网络复杂、通风负压大、能耗高、内外部漏风严重等难题的基础上,基于均衡通风理论,全面梳理该矿通风网络,结合通风阻力分布及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对通风系统进行整体部署及优化,达到提高矿井风量,降低矿井通风负压、减小通风费用的目的,确保了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张云峰  夏同强  杨磊 《现代矿业》2013,29(2):35-38,106
基于气压计基点测定法,对砚北煤矿通风阻力进行了测定,测定误差小于5%,同时采用基于WINDOWS的可视化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进行参数残差调平优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可信度,为后期矿井采掘接续下通风网络优化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砚北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容易;然而,对实际总体通风状况分析评价认为矿井的通风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TOPSIS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立云  杨玉中  张强 《煤炭学报》2007,32(4):407-410
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多层次TOPSIS(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评价模型.通过将该方法对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矿、五矿和六矿的通风系统进行评价,得出了各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劣顺序,同时指出了各矿井通风系统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浪  陈建宏  韩玉建  杨珊 《煤炭学报》2011,36(6):984-988
针对目前研究矿井通风网络分支可靠度时,认为井下空气约束条件是独立的情况,从约束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入手,运用曲线拟合得出空气状态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风路可靠度的理论计算模型。针对目前风量分布中依靠经验认识全部近似认为是正态分布的情况,利用概率图分析法给出了判断风量分布的严格定义,且给出了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风量分布模型,证明了并非所有风量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由于规律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数正态分布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保障矿山通风网络可靠是实现矿山采场作业点需风量要求的首要策略之一。首先分析铀矿山通风网络在不同通风参数下巷道内氡浓度分布,估算通风巷道所需总通风量。然后利用路径熵理论,将风流传输路径、网络流量、氡浓度变化结合,推导出表征铀矿通风风力性能的风路熵定义。最后结合最大熵理论,提出考虑网络拓扑的介数中心性对风路熵进行加权的网络可靠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入风口路径长度的增加,使各路径运移氡的概率不均,网络末端节点可靠性降低,增加入风口及回风的巷道有利于提高网络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