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池晓虹  王法磊 《江西水利科技》2010,36(1):F0003-F0003
2009年12月2日上午,目前我国第一个大湖物理模型——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奠基典礼在江西省共青城隆重举行。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宣布工程奠基,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主持典礼,省水利厅副厅长杨丕龙出席典礼并讲话。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先后发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来电来函祝贺。  相似文献   

2.
徐永兵 《江西水利科技》2012,(3):F0003-F0003
2012年8月26日,来自俄罗斯贝加尔湖、匈牙利巴拉顿湖、日本琵琶湖、柬埔寨洞里萨湖、新西兰陶波湖、新西兰卢托鲁阿湖、肯尼亚纳库鲁湖、芬兰奥卢湖、美国肯塔基湖,中国鄱阳湖、青海湖和洞庭湖,以及10家驻华使领馆的代表齐聚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隆重举行了“名湖汇聚”仪式,并为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纪念石揭幕。随后,来自五大洲的名湖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湖区模型,听取了江西省水利厅“三大基地”项目建设总指挥部负责人的介绍和讲解。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专家一行,莅临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参观考察,同时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项目部主任李荣昉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李荣防院长介绍了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主要功能、工程进展以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情况,并与汪  相似文献   

4.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以科研为主要定位的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其主要目的是探索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规律,完善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体系.以实现科技园目标为出发点,本文阐明了规划初期以科研为定位的全链条设计理念创新,详细介绍了科技园的功能分区、设计的主要难点和创新内容以及按设计建设后带来的成效,以期为科技园规划与设计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5.
《江西水利科技》2012,(3):I0001-I0003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并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水利厅着力打造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基地,作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水利三大基地。 2011年5月24日,水利部以水人事(2011)266号文,批复同意设立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下设三大基地。  相似文献   

6.
5月16日,吉林工程学院与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共建科研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辽源举行。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车黎明、长春工程学院副校长任玉珊为基地建成揭牌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对煤等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我国煤矿开采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因对原煤等能源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结合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措施在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划分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防治任务非常艰巨,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划分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界定了补偿的责任主体和对象,研究了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分析了实现途径并提出了制度安排和政策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土流失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危害重,已成为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防治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公民尤其是央企的首要社会责任;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需要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并严惩违规行为.结合科技创新课题,在我国西部复杂地质环境开展了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湘中红壤丘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树草种生长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初步筛选了桤木、马尾松、枫香、杉木、板栗、金银花、葛藤、萱草、苏丹草等树草种;桤木、马尾松和枫香等树种在疏林、纯林地补植中适应性较强;试验初期生长量较大的退耕还林模式依次为杉木水保林模式、马尾松水保林模式和板栗经果林模式;萱草和苏丹草在本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