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D电影摄影基本技术操作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列举了3D电影摄影过程中的诸多技术参数。重点讨论了主要技术操作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强调了用移轴法实现摄影光轴汇聚的优越性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阿凡达》的热映给我们带来了视听全方位的冲击,其背后是影视制作艺术和实现手段等艺术和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技术成就艺术愈发显著,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系统使立体效果更强,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表演捕捉工作流使虚拟人物更真实,新技术的发展及数字设备的应用成为业内热议的主题,并成为今后探究和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物理摄影机与虚拟摄影机的绑定和匹配是LED虚拟摄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环节,实现绑定可以采用不同技术方案,本文将Vicon动作捕捉系统用于LED虚拟摄制,提出了不同坐标系下,物理摄影机与虚拟摄影机进行绑定和匹配的方法,为LED虚拟摄制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虚拟摄影技术是电影摄影观念飞跃的体现。在胶片时代乃至数字时代的早期,影像创作的前、后期几乎被严格区分,交互甚少。随着虚拟摄影技术发展成熟,摄影前后期制作逐步实现了实时交互,原本苦苦追求"所见即所得"的电影摄影师们藉由此进入了"所想即所得"的自由国度。凭借计算机日益强大的模拟能力,摄影师得以将超乎观者视觉经验的视觉元素组合呈现于银幕之上,实现了对观者时间感知的影响,从而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虚拟摄影技术使摄影机获得空前广阔的调度空间,使摄影机成为一个抽象概念。虚拟摄影机也是虚拟摄影技术能够恣意改变画面元素之间联系,进而影响观者时间感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3D电影拍摄和放映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利用实体摄影机拍摄,存在摄影机物理尺寸制约、景深限制等诸多问题,且观看条件受限,成本较高昂.随着影视虚拟制作的发展,3D实时引擎在电影制作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Unity是当下使用最广泛的3D引擎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红青立体影像实现方案,利用Unity引擎中的虚拟摄像...  相似文献   

6.
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诞生,掀开了演播室技术的新篇章。虚拟演播室技术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信息交互性概念,摄像机可以在虚拟演播室中随意推、拉、摇、移,高速实时的图像生成系统根据摄像机跟踪系统提供的各项运动参数信息创造出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真实的人物、景物被溶入在虚拟环境之中,而重新找回了真实的空间透视感觉,为节目制作节省了大量的置景费用。  相似文献   

7.
移轴摄影,泛指利用移轴镜头拍摄的摄影作品,拍摄出来的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别致典雅。移轴镜头本来主要是修正广角镜头拍摄时所产生的透视问题,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而创作的摄影作品。移轴摄影能使照片充分表现出"人造都市"的感觉。但由于移轴镜头一般比较昂贵,普通用户购买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案例将为广大摄影爱好者讲解在不需要添加硬件的前提下,用后期软件处理摄影作品,同样达到"移轴镜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立体3D电影从20世纪早期进入大众视野中到如今21世纪的热潮,经历了多次兴衰更迭,如今的立体3D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针对立体3D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本文将基于三套不同的DI系统,从细节入手进行探究,在剪辑、立体校正、立体深度调整、调色、导出等各个环节对比分析三套制作系统的功能差异,最终形成针对各环节的建议,供前期流程制定部门及后期制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3D虚拟技术自从出现以来发展到现如今,3D虚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社会各行业中均有涉及,本文中所论述的是针对于电力行业所运用的3D虚拟技术。在3D虚拟技术中拥有多方面专业的技术,分别是三维模型制作以及虚拟现实的形成编辑制作,将这些和电力系统运行进行组合,使电力检修系统的完善,以及维护工作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传统三轴仪对土样变形的限制,获取三轴试样真实的轴向、径向应变,将摄影测量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相结合,对常规三轴仪进行微小改动,利用单镜头相机对三轴试验全过程进行图像采集,重构土样在不同加载阶段的三维模型,从而获取试样的真实变形数据。结果表明:1)经折射修正后的摄影测量法在三轴试验中有较高的精度,其中轴向测量值整体误差在0.104 mm;径向截面最大测量误差为0.211 mm,最小误差在0.138 mm,基本满足实验所需。2)获取土样局部与整体的轴向、径向变形数据。与常规三轴试验所测结果相比,摄影重构法所得试样整体轴向应变偏小,整体径向应变偏大,整体强度偏小,运用摄影重构法能对土样具体区域变形进行直接测量,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