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以甘油(Gly)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合成马来酸甘油酯(MG),作为多官能度烯类支化单体与丙烯酸(AA)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水性支化聚合物皮革复鞣填充剂(BPMG)。通过1HNMR对支化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支化单体类型和投料方式对GM双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30为支化单体,n(AA):n(MG)=6:1,w(过硫酸铵)=6%时,以单体滴加的方式,聚合温度85℃,聚合时间2.5 h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双键转化率。应用结果显示支化聚合物可以提供皮革较好的填充性能和力学性能。SEM结果表明支化聚合物对皮革纤维具有明显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酯烯类支化单体合成及其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羟甲基丙烷(TMP)和马来酸酐(MA)制备多官能度烯类支化单体单三羟甲基丙烷三马来酸单酯(MTPTM)。MTPTM与甲基丙烯酸(MAA)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超支化聚合物。采用NMR表征了MTPTM和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MAA和MTPTM单体摩尔比对超支化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水溶液黏度、热稳定性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AA单体用量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先降后升,n(MTPTM)∶n(MAA)=1∶9时出现最小值(Mw=2.09×104,Mw/Mn=1.66),产物水溶液黏度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并在n(MTPTM)∶n(MAA)=1∶6时出现最小值。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则先升后降,n(MTPTM)∶n(MAA)=1∶9时出现最大值(Tg=274.5℃),MAA单体比例增加,有助于超支化聚合物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对氯甲基苯乙烯(VBC)和碘化钠(NaI)反应原位生成引发剂单体,经自缩合可逆络合聚合(SCVP-RCMP)一步法制备了支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核磁共振(NMR)和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TD-GPC)对聚合物和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模型化合物苄氯(BzCl)在80℃与碘化钠(NaI)反应10 min就完全转化成苄碘。VBC能与NaI反应并成功引发MMA发生RCMP,MMA的转化率高达98.1%,所得聚合物特性黏度低于同分子量下线型聚合物的特性黏度,具有明显的支化结构。聚合物支化度随NaI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反应过程研究表明,聚合反应6 h之前具有"活性"可控的特点,反应时间延长,聚合物支化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酐-丙烯酸二元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的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MA/AA二元共聚物(PMAAA)。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在n(MA)∶n(AA)=1∶2,聚合温度85℃,AA滴加时间为1.5h,聚合时间2h,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8%时,MA的转化率为72.78%。  相似文献   

5.
棉织物无甲醛防皱整理剂MA-IA-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首次以马来酸(MA)、衣康酸(IA)和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水相聚合工艺制备了MA/IA/AA共聚物,目标产物得到红外光谱检测证实。产物用作无甲醛纺织品防皱整理剂,研究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溴值和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MA)∶n(IA)∶n(AA)=1∶1∶1、温度85℃、引发剂滴加时间为2 5h、m(引发剂)/m(总单体)=0 09时,制备的聚合多元羧酸的溴值低于43mg/g,单体转化率达到94%,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71。用该聚合物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WRA)可达到286°,提高率为83 3%,与公认效果最好的丁烷四羧酸(BTCA)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289°几乎一样。整理后的棉织物经水洗50次后,WRA仍可保持在263°,比水洗前的286°仅仅下降8%。整理后棉织物白度为77 6%。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AM)和α-烯基磺酸钠(AOS)为功能单体,2-氯丙酰胺(CPA)为引发剂,采用单电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无规二元共聚物PAM-co-PAOS。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c(单体)=2.5 mol/L,n(单体)∶n(CPA)∶n(CuBr)∶n(Me6TREN)=769∶1.2∶1∶3.8;m(AOS)∶m(AM+AOS)=3.5%。对表面活性聚合物PAM-co-PAOS进行性能研究,在大庆模拟盐水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及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剂和十二硫醇(C12SH)为链转移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低凝聚率高支化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着重探讨了不同单体配比对该乳液的稳定性、支化度(DB)、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影响。结果表明:高支化PMMA乳液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当n(DVB):n(C12SH)=1:2时,DVB和C12SH总用量越多[或当n(MMA):n(DVB)=100:10时,C12SH用量越多],聚合物的DB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窄且Tg越低。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在水溶液中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可用于放射性气溶胶粉尘快速去除的聚合物溶液。通过红外、核磁、热重、扫描电镜、表面张力、接触角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反应生成了共聚物P(AM-co-AA);聚合物在水相中呈现出多孔的交联结构,其结构形态与单体配比有相关性,其中,n(AA)∶n(AM)=1∶9的压制剂更容易与气溶胶粉尘结合;所制压制剂对气溶胶粉尘有较好的润湿性,且不同单体配比的压制剂对气溶胶粉尘的润湿性有影响,当n(AA)∶n(AM)=3∶7时,压制剂与气溶胶粉尘的接触角最小,为64.3°;模拟雾化喷淋实验测试其压制效果表明:与自然沉降法相比,n(AA)∶n(AM)=1∶9的压制剂将气溶胶粉尘浓度降为原始值一半所用的时间从9.4 min缩短到了2.0 min,大大加速了气溶胶粉尘的沉降,且具有明显的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苯乙烯为共聚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共聚物。用核磁共振法、凝胶渗透色谱法、三角激光散射法分别对聚合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苯乙烯的引入,反应体系的交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所得聚合物为支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
AM/DMDAAC/AA型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AA)为单体,用溶液共聚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及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2S2O8-NaHSO3(质量比1∶1)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引发剂用量为0.88%,单体用量为24.5%,聚合温度为55℃,溶液pH值为6,单体摩尔比为n(AM)∶n(DMDAAC)∶n(AA)=1∶0.3∶0.5,聚合时间为4 h,得到的产品综合性能最佳,且具有良好的絮凝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十二醇马来酸单酯、十二醇正丁醇马来酸双酯为亲油单体、甲基丙烯酸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的方式制备了马来酸双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通过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十二醇马来酸单酯)∶n(十二醇正丁醇马来酸双酯)=3∶2,n(亲水单体)∶n(亲油单体)=2.5∶1,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7%,聚合温度80℃,甲基丙烯酸滴加时间1.5~2.0 h的条件下,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加脂性能和防水性能,产品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在400 nm处,25℃乳液透光率为30.1%,处理的山羊兰湿革(削匀厚度0.5 mm)的动态透水次数为642。  相似文献   

12.
马来酸单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链脂肪醇马来酸单酯为亲油单体,丙烯酸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方式制备了马来酸单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通过质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脂肪醇种类,丙烯酸单体滴加速度,单酯与丙烯酸摩尔比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脂肪醇为十六醇,n(丙烯酸)/n(单酯)=2.0,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5%,聚合温度80℃,丙烯酸滴加时间2h时,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柔软、填充和防水性能,处理革的增厚率在30%左右,静态吸水率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了酶解淀粉与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淀粉与单体配比、过硫酸铵用量、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m(淀粉)∶m(单体)=1∶3,(NH4)2S2O8的加入量为淀粉与单体总质量的0.5%,单体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82℃,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103.8%,接枝效率为37.4%,单体转化率为91.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参与了接枝反应;SEM结果显示,接枝反应之后,淀粉形貌发生了变化,球状颗粒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4.
赵建兵  王世兵 《河南化工》2014,31(12):33-3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聚合得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考察了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 H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CPAM的较优聚合条件是: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p H值为7,反应时间为3 h,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91×106。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超声波引发丙烯腈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情况,并对聚合物进行了IR、TEM表征,结果显示聚丙烯腈乳胶粒尺寸均匀,约为50nm。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无磷助洗剂丙烯酸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对助洗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产品的合成条件:单体中MA∶AA=1∶3(质量比),引发剂与单体质量比为4%,氧化剂∶还原剂=2∶1(质量比),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1.5h。研究了此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单体,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双水相,合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PEG总量、单体总量以及pH值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总量为4%和温度为65℃情况下,最佳工艺条件:时间60 min,引发剂1.5 mL,pH =7,PEG=9%.最佳工艺条件下,丙烯酰胺转化率为88.5%,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84×106.  相似文献   

18.
曾群 《广东化工》2013,(21):69-72
酸化处理是油气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其中稠化剂是酸液中一种重要的酸性添加剂.文章中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共聚物PDA((Poly DMDAAC-AM).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总单体质量分数和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红外检测AM和DMDAAC发生了聚合,单体配比n(AM)∶n(DMDAAC)=8∶2,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0%,引发剂用量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各占单体总质量的0.04%,最高单体转化率为67.70%,最佳特性粘数为505.59 mL/g.实验采用石油工业标准(SY/T6214-1996)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性能优良,可用作酸液稠化剂.  相似文献   

19.
PMMA/BA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超声波引发PMMA/BA无皂乳液聚合;探讨了单体和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FT-IR和TEM的表征。结果表明:PMMA/BA乳胶粒直径大约在100nm左右。  相似文献   

20.
EA-MMA共聚乳液合成工艺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种稳定的EA-MMA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乳液平均粒径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出制备EA-MMA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2.0%、w(引发剂)=0.60%、反应时间为4 h和反应温度为80℃时,制成的EA-MMA乳液较稳定,并且单体转化率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