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微胶囊固化剂的特点及固化机理,对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微胶囊固化剂在潜伏性预浸料、修复用复合材料以及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粘接》2004,25(6):18-1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将碳纳米管(CNT)加入环氧树脂之中,固化之后强度大增,某些性能优化。例如95%~99%的环氧树脂与1%~5%的碳纳米管混合后,其固化产物的硬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3倍,室温下热导率增加了125%。碳纳米管是石墨中一层或若干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笼状纤维,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只有几到十几纳米、长度微米  相似文献   

3.
以2-甲基咪唑作为固化剂芯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外壳,采用三种不同的复配型乳化剂制成微胶囊固化剂.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微胶囊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复配得到混合体系,对体系进行了固化动力学研究和室温储存期测试.结果 表明,采用聚甘油异硬脂酸酯、甘油、矿油和Tween-80为乳...  相似文献   

4.
李建  黄志雄  孙忠登 《粘接》2011,(6):51-55
以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为芯材、聚乙二醇(PEG-6000)为壁材,采用熔融喷雾法制备了一种环氧片状模塑料用微胶囊固化剂。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对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胶囊固化剂中囊芯材料2E4MI的质量分数约为l3.7%。ESMC的最佳固化工艺确定为:101℃/10min+111℃/10min+150℃/10min+180℃/10min。微胶囊化固化剂中的PEG-6000壁膜在常温下可以阻止环氧树脂的固化,使ESMC树脂糊体系具有更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固化剂的微胶囊化不会引起固化机理的变化。环氧树脂的固化度α可达0.93。  相似文献   

5.
低温固化(固化温度低于100℃)可获得高尺寸稳定性、低成本、力学性能优良的环氧复合材料,室温储存期长的低温固化剂体系是低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的关键。重点探讨了微胶囊型、潜伏性以及其它改性环氧低温固化剂,展望了其未来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环氧树脂胶粘剂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复合固化剂的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调整两种固化剂的比例,获得较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列了制备微胶囊的各种方法,阐述了其中几种常用方法的技术细节,通过典型的微胶囊应用实例,描绘了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工业应用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以改性胺1618固化剂为囊芯、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聚脲改性胺微胶囊固化剂。考察了芯壁质量比、反应体系p H及搅拌速率对微胶囊包覆率、分散性及分布情况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芯壁质量比为0.8、反应体系p H为2~3、搅拌速率为0.5 kr/min,该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覆率为66.7%,分散性及表面致密性好,其热稳定温度达到216℃。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郝红  梁国正 《现代化工》2002,22(3):60-62
微胶囊技术是使用成膜材料把固体和液体包覆成微小颗粒的技术。介绍了微胶囊壁材的选择、芯材的释放 ,讨论了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水泥及微量固化剂对黄土路基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选择3个水泥掺量(6%、7%和8%)和4种固化剂(M1、M2、M3和M4),测试3个水泥掺量下黄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在8%的水泥掺量下分别加入0.2%和2%的4种固化剂,测试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渗水系数K20和30 rain冲刷量,并结合分别加入4种微量固化剂的黄土试件微观形貌图,分析固化剂改善水泥稳定黄土的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稳定能大幅提高黄土强度;4种固化剂成份体系不同,对水泥稳定黄土的主要作用机制也不同,主要包括离子交换作用、火山灰作用、化学反应生成Friede晶体改善作用和膨胀填充作用;固化剂类型对土壤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土壤类型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固化剂类型;各类固化剂改善黄土方式并不只是通过单一作用,而是主要机制不同的多种作用复合发生;对黄土的改善途径主要是通过提高土体颗粒粘聚性或生成更多、更强的水化产物提高强度或填充孔隙提高密实性.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详尽介绍多种重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囊材研制进展、微胶囊释放机理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国内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简要介绍了化学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等)、物理化学法(复合凝聚法、复合乳液法等)、物理法(空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等)等制备微胶囊常用方法。针对不同的用途介绍了6种微胶囊及其目前国内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前 ,提高湿排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中的掺量是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的热点[1] 。采用我们研制的粉煤灰固化剂与 80 %以上的湿排粉煤灰混合 ,并用半干法成型经常温常压养护 ,可制成高掺量粉煤灰固结材料。本文重点介绍该固结材料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单轴强度、三轴强度和抗剪强度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日趋显著,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被广泛研究。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微胶囊在重金属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螯合树脂微胶囊、萃取剂微胶囊、磁性微胶囊三者在水处理中的不同应用,为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按松香施胶剂的发展历程简要综述了其制备方法和工艺,着重于分散松香胶的研发状况。  相似文献   

17.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伟  牛宇岚 《山西化工》2005,25(4):37-39
阐述了当今荧光增白剂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市场发展趋势与现状。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复配生物酶废纸脱墨剂,得到了脱墨剂中纤维素酶与脂肪酶的合适配比(3:2).通过实验,考察了脱墨剂用量,纸浆浓度,溶液pH值,脱墨温度,脱墨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生物酶用量为0.3%(对绝干废纸),SDBS用量为1.0%(对绝干废纸),碎浆浓度为10%,pH值为6.0,熟化时间30mi...  相似文献   

19.
史红文  冯万能  胡忠于 《煤化工》2003,31(1):31-32,41
介绍了一种自制焦油清洗剂及其特性 ,并重点介绍了其在某炼焦煤气厂的实际应用。实践表明 ,采用这种焦油清洗剂处理因焦油、萘等引起的管道或设备堵塞问题 ,具有安全、简便、快速、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廉价及可再生的脂松香、椰子油酸、棕榈酸为原料,制备生物基脱墨剂,并应用于废纸脱墨。采用FT-IR对原料进行了表征,以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生物基脱墨剂的制备工艺,探讨了生物基脱墨剂的最佳用量及脱墨性能,并与传统脱墨剂做脱墨性能对比。FT-IR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中既有饱和的脂肪酸也有不饱和的脂肪酸。生物基脱墨剂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时间30min、温度90℃、m(脂松香):m(椰子油酸):m(棕榈酸)为2.5:3.5:4.0、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40%。生物基脱墨剂是一种高效脱墨剂,最适加入量为0.20%;在加入量为0.20%,浮选温度为40℃,浮选时纸浆质量分数1.0%,浮选pH值为9,浮选时间为20min时,脱墨后废纸浆白度可达58.67%(ISO),残余油墨值达274.42mm2/m2,油墨去除率达57.81%;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生物基脱墨剂的脱墨性能优于传统的S型和天小脱墨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