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概述 岱庄生建煤矿324采区开采煤层为山西组3下煤层,距3上煤层平均30.92m.煤层厚度1.10~6.86m,平均3.58m.3下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属Ⅲ类(不易自燃),最短自燃发火期为81天.采区内有一个生产面32432面,一个备用面26面,有3个掘进迎头32426穿采、32431溜子道、32428下分层溜子道.采区进风巷为324轨道巷,采区回风巷为324皮带巷.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收集济三煤矿十二采区已有的勘探资料和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采区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多因素复合分析法,综合考虑3下煤层顶板砂岩厚度、砂泥岩组合及砂岩含量、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对3下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分级分区,为采区3煤顶板砂岩水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使得探索煤层空间分布变得尤为重要.介绍了一种研究煤层空间展布规律的有效分析方法--趋势面分析法.结合东滩煤矿的相关地质资料,绘制出了东滩煤矿的3下1煤层以及3下1、3下2煤层间距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图和剩余图,直观地显示出煤层的空间展布情况,其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清楚地研究岩浆岩体对煤层的影响,采用了趋势面分析方法.通过对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以及侵入10煤层的S1号岩浆岩体厚度的趋势面分析,得出影响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并在其基础上得出研究岩浆侵入体厚度与煤层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分布区内残余煤厚的重要依据.该方法有助于岩浆岩分布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位开天窗放顶煤工艺实践漳村煤矿张一山,景满喜,宋献忠11406工作面地质情况1406工作面位于我矿14下部采区的中部。煤层厚度6.4~6.5m,赋存较稳定,工作面呈东西条带式布置,为一由西向东后退式仰斜推进的倾斜长壁工作面,南北两侧均为实体煤,除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鲁西煤矿一采区不同勘探阶段钻孔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矿井现场揭露的3上煤层、3下煤层夹层厚度变化、顶板岩性变化资料进行煤层层间对比,得出一采区在精查阶段出现煤层误判结论,摸清了3上煤层、3下煤层在一采区的赋存规律,解决现场与初步设计、精查地质报告资料不符问题,既保护了煤炭资源,又对采区设计、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倪超 《中国矿业》2021,30(2):177-182
本文以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82采区极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煤层及夹矸临界厚度,结果表明该采区极近距离煤层满足放顶煤开采条件.通过岩石力学试验及钻孔勘探分析下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及完整性,表明下煤层顶板为软弱破碎岩层.借助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3D EC模拟沿下煤层回采,分析上覆顶板及顶煤的冒放性,结果表明顶煤冒...  相似文献   

8.
利用石上井田内施工的43个钻孔资料,对其B4煤层底板标高和煤层厚度进行了趋势面分析,得出石上井田B4煤层为一向斜构造,向斜轴走向NE,煤层厚度往轴部变厚,而两翼较薄。  相似文献   

9.
西三采区原为高庄煤业有限公司水力穿采区域,为实现3_上302工作面回采时顺利安全通过3_下老巷群,根据原3_下水采老巷围岩情况,施工3_上煤层至3_下煤层老巷群的联络巷。现场实际勘测老巷群围岩稳定情况,确定了工作面过3_下煤层水采老巷群维修优化支护方案,确保了3_上302工作面安全推采过3下老巷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中间岩层厚度和节理弱面厚度对上行开采的影响,以甘肃平凉某矿为背景,利用块状离散元软件3DEC对中间岩层厚度比值为5.5、6.5、7.5、8.5、9.5以及节理弱面厚度从0至布满中间岩层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模型在不同中间岩层厚度比值以及不同节理弱面厚度下的塑性区分布图,同时得到了煤层1在不同工况下的下沉量。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岩层厚度比值的增加,煤层1在稳定区的下沉量分别减小了18.11%、24.48%、33.06%、42.09%,这意味着更厚的中间岩层有着更小的上部煤层变形和更大的下部煤层开采长度;同时,随着节理弱面厚度的增加,煤层1下部和上部岩层先后经过煤层1下部岩层未完全屈服;煤层1下部岩层屈服,但煤层1上部岩层尚未屈服;煤层1上、下岩层均屈服且发生离层的3个阶段,使得煤层1的下沉量发生2次突变,并先以较缓的趋势线性增加,随后以较快的趋势线性增加,最终演化为非线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四采区煤层瓦斯异常涌出情况,通过现场布置测点,采用胶囊-压力粘液封孔技术测定煤层瓦斯压力,进行四采区瓦斯赋存区域分析,得出4301工作面DF54和DF79两断层之间为瓦斯异常区。从顶板基岩厚度和埋藏深度,煤层顶板岩性和上覆30 m岩层砂岩比、地质构造等3个方面,分析其对工作面瓦斯赋存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矿井下一步瓦斯治理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2.
淮北矿务局在张庄煤矿十三采区3131工作面进行了松软厚煤层开采顶分层的试采工作。工作面长120米,采厚3.2米,可采储量34万吨,煤层倾角18~21°。该采区煤层厚度为3.6~6.3米,其间有0.2~1.7米的夹矸,直接顶板为黑色页岩,厚度为3~8米,局部为砂质页岩。老顶为灰白  相似文献   

13.
济宁二号煤矿十一采区3下煤层开采深度最大达到800m,煤层厚度平均5.62m,由于开采深度大,煤层厚,开采过程中地压大。在十一采区工作面回采中采用ZFS-7200强力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本文通过对十一采区3下煤层4个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矿压显现及支架支护工作阻力的计算,详细阐述ZFS-7200支架使用效果评价,并根据现场使用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今后矿井其他采区综放综放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梁宝寺煤矿开采已进入三、四采区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落差大,对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矿井接续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技术革新,综合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及材料等改进过断层及联络巷工程技术,成为矿井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条件之一。3408工作面煤层总厚度2.4~10.2 m,均厚6.7 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在3~12°之间,平均7°。煤层结构较为复杂,该工作面外段为3上和3下煤层分岔区,3上  相似文献   

15.
孙村煤矿 4 2 18工作面煤层厚度 2 .8~ 3.2m ,该面煤层含夹矸 2~ 3层 ,其中第二层夹矸厚度在 0 .3~ 1.5m。自开采以来 ,一直采取顺顶板留底煤的开采方式 ,工作面回采至距停采位置 15 0多m时 ,上半部分的夹矸变厚 ,平均 1.3m左右 ,下半部分的夹矸平均在 0 .5m左右 ,严重影响了煤质 ,并给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工作面的夹矸状况 ,实施了全工作面托夹矸沿底板的开采方式 ,产生了明显的效益。1  4 2 18工作面地质条件4 2 18工作面位于 - 80 0水平前组四采区二层煤第一个亚阶段 ,工作面标高 - 6 2 1.76~ - 72 0 .85m。平均走向长度382m…  相似文献   

16.
白景锋 《锚杆支护》1997,1(2):27-28,23
田陈煤矿是1989年投产的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年。共分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370,二水平-650。生产采区分北一和南二两个采区,开采3上和3下煤层。3上煤层平均厚度2m,直接顶为厚度12m的泥质页岩,老顶为中细砂岩;直接底为厚度1~2m的沙质页岩,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杨桥煤矿煤层赋存条件较为复杂 ,煤层厚度、倾角均不稳定 ,煤层倾角在 4 0°以上的倾斜及急倾斜煤层占煤层总赋存量的 39.1% ,我矿过去针对此类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均采用传统的斜切下坡高落式采煤法 ,因工程量大 ,坑耗多 ,回采率低 ,通风运输系统难维护 ,不利于安全等因素影响 ,制约着生产的正常发展。为此 ,我矿不断探索 ,对煤层倾角在 30°~ 5 0°之间的倾斜煤层试用正规的走向长壁回采 ,现就我矿西 4 30 2采区 4 4 0 1工作面回采作一介绍。2 生产系统及工艺2 .1 巷道布置   4 4 0 1工作面位于矿井西翼南部的 4 30 2采区 ,…  相似文献   

18.
1采区简述九龙矿152OSS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南部,南一采区轨道上山以南,南~采区下部。上部为15206sl作面采空区,向下与152105工作面未掘北部为轨道上uJ和输送机上山巷,工作面地面标高IOS,3Om,井下标局为一55O—一6loin;采深为65538~715.38m。煤层呈单斜构造,倾角一般在12”,工作面南端有一向斜,向斜轴方向为SW24O”,工作面有几条较小正断层斜交和横切工作面。煤层为2号煤,厚度在2.17~2gm之间,属复杂结构煤层,含2层夹研,在煤单中上部,夹什厚度为0.04~O.lm,为含炭煤七,煤质为焦煤(表1)。2掘进施工简介该区…  相似文献   

19.
煤层稳定性分类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勘探工程布设的合理性及勘探效果,同时,还关系到矿井建设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开采方式的选择。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现有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趋势面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数学模型——趋势变异法对煤层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思路。该思路不仅考虑了不同煤层厚度变化的离散程度,而且还考虑了煤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湖下压煤安全开采上限,在确保开采引起的覆岩导水断裂带不波及地表水体且保证地面建(构)筑物稳定性和对生产生活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解放湖下压煤,减少煤炭损失,以某矿632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设计断裂带高度观测方案并现场实测工作面导水断裂带最大发育高度,在考虑矿井地质条件基础之上,根据规程要求设计西六采区保护层厚度,确定了西六采区3下煤层湖下开采上限。整理分析现场实测结果可得,63209工作面导水断裂带最大发育高度为57.97 m。西六采区含水基岩风化带为11.5 m,设计保护层厚度13.2 m,最终确定开采上限为-137.6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