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的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了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为y=-0.0005x2 0.074x 93.398,并得出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具有良好弹性的合适混纺比为50%.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研究大豆 涤纶混纺纱的混纺比 ,不仅得到了混纺比均值 ,而且还得到了混纺比标准差 ,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和专题测试,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纱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切片等方法对不同混纺比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纤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Hamilton和Onion指数.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含量为40%时,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的实际分布与均匀分布Onion指数差异率最大,大豆蛋白纤维有效利用率最高.大豆蛋白纤维和涤纶纤维在混纺纱中的转移规律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6.
竹纤维/细旦涤纶混纺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竹纤维与细旦涤纶各具优势,将它们混纺,可以优势互补,开发出性能卓越的混纺纱。文章分别介绍了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并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讨论了生产竹纤维与细旦涤纶混纺纱的纺纱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各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拉伸性做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简化模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简化模型,主要是由于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交互作用越大,差异越大;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功随混纺比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纱线的抗弯刚度对织物的手感和外观的影响,采用混和作用原理建立了混纺纱抗弯刚度的力学模型,并引入纤维在纱线中的转移指数,采用改进的电子式强力仪利用三点弯曲法对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纱的抗弯刚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型适合于混纺纱抗弯刚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麻纤维及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对比,探讨两纤维混合纺纱的工艺路线,并根据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对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配置作了介绍。通过优选上车工艺,可以生产优质的大麻/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0.
赵博 《国外丝绸》2011,(2):41-43
介绍了延年素纤维和细旦涤纶的性能特点,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纺纱和织造各工序的因素对织物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织物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博 《中国纤检》2005,(8):50-52
介绍了彩色棉纤维的特点,通过生产实践和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彩色棉和细旦涤纶纤维针织纱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彩色棉混纺纱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和利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法研究了4种羊毛/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线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情况,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在此种混纺纱线中大豆蛋白纤维有向内转移的趋势,同时简单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对产品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Lyocell纤维混纺纱强度与混纺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混纺纱拉伸强度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预测Lyocell/PET、Lyocell/棉,Lyocell/毛,Lyocell/绢丝混纺纱强度与混纺比的关系曲线,并对Lyocell/PET,Lyocell/棉混纺纱进行了实测检验,证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透气性也逐渐提高,其芯吸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竹粘纤维与细旦涤纶混纺纱的纺纱工艺设计,并对成纱的质量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精梳长绒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腈纶、Modal及羊毛多组分混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5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并对混纺纱的生产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艺流程设计和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各工序的工艺设置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生产中各工序通过优化配置工艺参数,保证了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竹原纤维、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在产品开发中的原料组成、工艺要点、技术难点和产品特性.重点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该产品充分发挥了羊毛、大豆蛋白纤维、竹原纤维、涤纶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赋予了单种纤维织物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和外观风格,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而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物质量及服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麻纤维及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对比,指出两纤维混合纺纱的工艺路线。根据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对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配置作了介绍,通过优选上车工艺,可以生产优质的大麻/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工艺试验,着重分析了细旦涤纶纤维的性能及其纺纱工艺和影响65/35 9.8tex混纺纱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工艺及有关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细旦涤/棉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毛纺科技》2021,49(7)
为开发环保、舒适、功能性纱线,介绍了线密度为1.0 dtex的火山岩腈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粘胶、新疆棉的特点,探讨了粘胶/火山岩腈纶/精梳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根据4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采用将粘胶、火山岩腈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合纺制成预并条,再与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条的混合方法,控制混纺比例为粘胶/火山岩腈纶/精梳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20/20/10。另外,改进了各道工序的技术措施,开清、梳棉工序适当降低运动机件速度,并条工序温度为24~32℃,相对湿度为65%~70%,成功开发出线密度为14.7 tex粘胶/火山岩腈纶/精梳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多组分混纺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