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野外实测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中段煤矿成矿规律、沉积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成矿作用进行了简要总结。贺兰山中段的含煤地层主要由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潮坪-泻湖-三角洲相含煤岩系和山西组陆相含煤岩系及中侏罗统延安组河流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组成。含煤岩系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形成相对的富煤带和贫煤带。晚石炭-早二叠世区内大部处于成煤环境,泥炭沉积广泛,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煤期之一。中二叠世形成的砂岩、含砾砂形成的"盖层"保护了含煤岩系免受剥蚀。中侏罗世燕山运动使贺兰山地区形成山间盆地,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植被大量繁殖堆积,经生物化学和压实作用,形成厚度大、层数多的大型煤田。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龙潭组上段下部)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龙山隆起以南的龙潭组"南型"沉积区,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潮坪古地理单元,并在衡阳-郴州一带形成南北向展布的富煤带;层序Ⅱ(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分布在江南隆起两侧的湘中南及湘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地表观察描述和深部钻探取心编录研究的基础上,对贺兰山南段新井盆地煤炭沉积环境与聚煤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井盆地含煤地层主要是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在沉积环境上属冲积扇-河流相环境体系;含煤地层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在山麓沉积与曲流河沉积带之间形成了盆地内工业煤层和富煤中心。  相似文献   

4.
豫西下冶地区中二叠统山西组系一套潮坪和三角洲沉积.根据野外考察和沉积特征分析,可识别出5种岩相,并在岩相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5种沉积类型.即,岩相A为潮坪沉积,岩相B为分流河道沉积,岩相C为泥炭沼泽沉积,岩相D为分流间湾泛滥盆地沉积,岩相E为决口扇沉积.纵向上岩相及沉积类型的变化规律显示,该研究区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潮坪-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三种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中条山古陆和岱眉寨古岛控制了该区中二叠世成煤环境及二1煤的发育与分布.  相似文献   

5.
豫西鲁山地区震旦系岩相分析及沉积环境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特征以及微相特征,在研究区震旦系划分出15种岩相,并识别出6种沉积相和8种沉积亚相,通过岩相、沉积相以及沉积环境分析,认为该研究区震旦纪沉积环境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在该时期内共发生3次大的海侵事件.  相似文献   

6.
应用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永城煤田上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山西组下部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坪,上部及下石盒子组是三角洲体系的产物.煤层的形成、赋存、厚度变化、分布均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主可采煤层二,煤是在潮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泥炭坪形成的,厚度与下伏砂体呈负相关关系;下石盒子组中的各煤层分别形成于三角洲建设阶段及废弃阶段的泥炭沼泽中.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阳泉矿区山西组的原生沉积构造及其组合序列、岩性特征、粒度分布、地球化学、测井曲线、砂体形态及古水流方向等的分析研究,作者阐述了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建立了沉积模式,对聚煤特征作了探讨。研究表明,本区山西组并不是以前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所认为的“纯陆相”沉积,而是一套复合的三角洲体系沉积。经历了建设—废弃—建设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格局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贵州省主要含煤地层是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先前研究基本查明了其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进一步就区域构造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期间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与聚煤格局.总体来看,以横贯中部的遵义-惠水NNE向断裂带为界,东部地区海相沉积较为发育且煤层发育极差,西部地区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且煤层发育较好;以盎县-六盘水NNE向断裂带为界,西部主要表现陆源区,而东部为沉积区.在此构造背景上,六盘水-瓮安断裂带将贵州中、西部进一步划分为黔北隆起和黔南坳陷2个一级构造单元,2个单元的沉积作用和聚煤特征差异显著.不同断裂带在不同沉积阶段沉降活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龙潭早期、龙潭晚期、长兴期沉积格局和聚煤特征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湖--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沼泽进一步泥炭沼泽化而成;二煤层厚度主要是受聚煤坳陷基底差异沉降及沉积环境所控制(约占90%),并可用两个对数正态子总体分别描述之一;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约占10%)  相似文献   

10.
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开平-涧河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山西组的沉积特征,介绍了山西组沉积演化特点,提出了山西组为受海泛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指出聚煤作用及煤层布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与海侵密切相关,认为聚煤作用主要形成于废弃三角放间湾充填变浅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梨园坝井田勘探资料,初步总结了龙潭组煤层的聚煤规律,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井田含煤地层的岩性组合、砂体发育特征、古地理、古构造和海水进退等控制因素对聚煤规律的影响.根据含煤地层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含硫量等沉积特征,确定了该井田含煤地层形成于局限海碳酸盐台地潮坪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由古构造引起的海水进退是煤层聚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海退末期海侵初期,地壳相对稳定,可形成强盛聚煤期.泥炭坪是成煤的重要古地理环境,潮沟和潮道的冲刷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鹤壁六矿二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间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递减的趋势。在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储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鹤壁六矿二_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同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造减的趋势。在影响二_1煤层厚度变化的诸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苏76、苏77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相分析方法探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岩相类型、叠置关系及其反映的沉积相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38口探井取芯段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首次识别出了由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和由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主要包括颗粒支撑的正砾岩相、牵引流成因含砾粗砂岩相、牵引流成因砂岩相和牵引流成因粉砂质泥岩相;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包括杂基支撑的副砾岩、洪泛成因含砾粗砂岩相和洪泛成因粉砂质泥岩相。这二种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相在垂向上叠置构成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反映了苏76、苏77区块盒8下段在洪水泥石流沉积期发育湿冲积扇沉积,在牵引流沉积期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中发育砾石质心滩、砾砂质心滩、砂质心滩,为形成有利储集砂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苏里格气田属大型砂岩岩性圈闭气藏,主力含气层段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砂岩储层。纵向上均为河道的叠置及泛滥平原交互层沉积,横向上砂体分布变化大,易尖灭,沉积相(微相)发生急剧变化。通过研究河流相沉积演化特点,了解砂体空间展布规律,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地层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兵马沟组下段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一段式,萨胡判别函数均指向重力流特征,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形成于冲积扇向扇三角洲过渡的沉积环境,发育扇根、扇中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同时发育泥石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与河道间沉积微相;该时期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水体较深,古流向为SSW向。研究结果可为熊耳群到五佛山群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海陆格局及陆相-海相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等古环境恢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沉积岩内孢粉藻类的沉积特征可以还原地层沉积时期的古环境。以LD17-1-1Z井为例,通过分析孔店组41块岩屑样品的孢粉、藻类分布信息和岩性特征,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辽东凹陷南部地区孔店组的古沉积环境进行恢复。岩屑样品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灰绿色泥岩和少量红色泥岩,其中发育大量孢粉化石。以孢粉、藻类对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的指示为基础,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对研究区孔店组的气候和沉积环境进行探讨,认为研究区孔店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形成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背景下的浅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查明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不同沉积微相的岩性相对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录井、物性等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沉积微相与岩性配置的基础上,划分了扇三角洲不同沉积微相环境中发育的主要岩性相,指出了不同岩性相的物性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是最为有利的储集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水上泥石流砾岩相为较有利的储集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可作为增储的储集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几乎不具备储集性能.最后在沉积相-岩性相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钻井、岩心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聚煤环境及模式进行研究。西湖凹陷平湖组的主要聚煤环境为潮坪相潮上-潮间泥炭沼泽、潮控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综合聚煤环境和古构造因素的影响,建立平湖组沉积期的潮坪-三角洲聚煤模式,研究区潮坪和潮控三角洲较辫状河三角洲更有利于聚煤;平湖组下段至上段煤层平面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西部斜坡带聚煤作用强于东部断阶带。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对华南及江北若干地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和瓦斯分布的研究,认为:聚煤期的沉积环境控制煤层的原始分布、厚度、煤的还原类型,不仅影响煤质变化,还直接影响瓦斯生成的物质基础;瓦斯的生、储、盖层是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产物,聚煤期前后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决定了煤层下伏及上覆地层的岩性、岩性组合及厚度,因而影响了下伏及上覆地层的透气性能,对煤层瓦斯的赋存和逸散起重要作用;沉积环境分析可作为瓦斯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可配合其它影响因素对煤矿区瓦斯分布做综合分析:依据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也可能对新矿区煤层瓦斯含量及保存状态作出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