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隐孢子虫的生活形态、致病症状和介水传播特点,及卵囊在水环境中存在水平和对饮用水安全的威胁;提出了以饮用水为媒介导致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的控制屏障碍环节和防治方法.隐孢子虫是一种致病的肠道寄生原虫,可引起腹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于免疫功能缺陷者会危及生命.以水为媒介是隐孢子虫病感染人体的重要传播途径.英美等国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的事件表明,以饮用水为媒介造成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的危险性最大.调查结果表明,水环境中存在隐孢子虫卵囊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大,存在水平较高;在饮用水供水系统中也检测出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卵囊抗灭活能力极强,氯等消毒剂和一般剂量不能将其杀死.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及消毒方法不能有效地祛除隐孢子虫.根据我国目前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及水源污染和供水水质现状,存在介水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的隐患极大.有必要采取多屏障控制措施,特别是采取臭氧和紫外线等可靠灭活工艺,防止介水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灭活饮用水中隐孢子虫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介绍了隐孢子虫的生活形态以及隐孢子虫病的传播情况,并通过对欧美等地爆发的隐孢子虫病的分析,指出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侵入水中的隐孢子虫卵囊,应该对现有的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紫外线灭活孢子虫研究的进展情况表明紫外线对隐孢子虫的灭活率达到99%和99.99%时,紫外线剂量分别为110J/m^2和190J/m^2。最后建议确定简单合理的检测方法,并加强紫外线灭活污水中隐孢子虫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有关的技术法规和水质标准,以及去除灭活技术.从饮用水安全的角度出发,应更加重视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加强从源头到用水点的全流程控制和去除灭活,最大限度降低"两虫"危害.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有关的技术法规和水质标准,以及去除灭活技术.从饮用水安全的角度出发,应更加重视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加强从源头到用水点的全流程控制和去除灭活,最大限度降低“两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无毒、广谱性杀菌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研究受到重视.笔者综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的消毒机理及其在微生物灭活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TiO2光催化氧化产生的HO.及其它活性氧类物质对水中细菌、病毒、细菌孢子等具有很强的灭活能力,其代表性的微生物灭活机理主要有代谢破坏、遗传物质破坏和细胞壁(膜)结构破坏等机理.在对几种机理分析后认为,其机理应是强氧化性自由基,首先破坏微生物细胞壁,造成细胞膜及胞内代谢物质及遗传物质的氧化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TiO2光催化对兰伯氏贾第虫,隐孢子虫等杀灭能力有限,且缺乏持续消毒能力,未来应针对TiO2饮用水光催化消毒的影响因素、过程控制因子及其与化学消毒剂优化组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盟(EC)和美国环保局(USEPA)所制订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指出了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这三部标准的差距与不足.着重对饮用水标准中微生物指标的确定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军团菌、脊髓灰质炎病毒、隐孢子虫及贾第虫等)所引起的一些水系传染病,介绍了控制原生动物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潜在的病原微生物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为寻找病原微生物预警替代性指标,重点探讨浑浊度、颗粒计数与原水、过滤水中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浓度、回收率、去除的关系,认为浑浊度与颗粒计数可以作为水厂处理效果与饮用水受两虫污染的指示指标,并结合水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建议,指出暴雨时应特别注意两虫的爆发.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世界各地频繁爆发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病已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总结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危害和特点,系统调查饮用水系统中的污染状况,讨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去除技术和参数,提出中国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控制贾第鞭毛虫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必须将水源保护、强化常规工艺、加强水厂的运行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活性炭除微污染技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污染问题,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较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对出水的生物安全性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出水中游离细菌的增多使得在氯或氯胺的灭活效率达99%以上的条件下,未被失活的细菌数量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出水中的细菌容易吸附在疏水性的活性炭颗粒上而受到保护,使氯或氯胺的消毒效率下降,包括病原体在内的微生物大量存活.炭粒携带未被灭活的细菌进入管网后,可吸附在管壁上,形成生物膜,造成二次生物污染.活性炭技术不能有效去除贾第鞭毛虫囊和隐孢子虫卵,甚至出现活性炭工艺出水中“两虫”数量增多的现象.另外,活性炭滤池的进水水质和运行方式等都会影响活性炭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而细菌检测技术水平则会影响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污水厂污泥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若不加以控制,会给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因此研究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污泥的常规控制技术有堆肥、消化等,但在控制病原微生物方面却有局限性.近年来,利用蚯蚓堆肥、生物沥浸、射线激发、氧化等技术来控制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取得进展,部分技术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微动力复合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是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型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器,反应器中同时存在活性污泥(悬浮相)和生物膜(附着相)两类多种微生物。通过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多种微生物消解、转化能力,增强对废水中COD、BOD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Due to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that has occurr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diseases caused by behaviour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s for modern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nd policy. However, assigning responsibility for health and modifying behaviour are fraught with ethical problems. As of now, there is still the need for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manages to solve these issues successfully. Arguments Recently,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has been heralded as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can inform policy making in public health and other areas of social polic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ccount and discusses some of its problematic features. Conclusions To satisfy requirements of a fully argued normative account,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lacks central elements of justification. However, it serves very well as a pragmatic tool providing original ideas for designing acceptable public health policy.  相似文献   

13.
病原体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水环境污染或水系传播而引起的病原体感染仍是当今世界上危害范围最广的环境问题,本文对水环境中的病毒分布和病毒进入受纳水体后的存活情况以及影响病毒存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论述.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水体中的病毒污染主要来源是污水,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水环境中病毒存活的关键因素.针对病原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病毒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公用性大型泳池采用逆流武循环给水系统;针对海水的水质特点,合理的选择水处理设备,做好设备的防腐工作及对初投资的控制.同时,应做好人体卫生检查工作,并采取可靠的辅助消毒措施预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和微生物生物膜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主要菌群存在形式,利用微生物的不同代谢途径可实现水中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直接影响污染物生物转化速度和末端产物的类型,而全面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为污水生物处理的定向调控提供微生物学依据.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未获得纯培养,因此,揭示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暗物质成为重要的挑战.核酸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研究.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核酸测序的宏组学技术为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和未知基因资源提供了重要工具.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技术可以研究特定环境下未培养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揭示生态条件变化下微生物的环境适应和代谢调控机制.目前,基于宏组学研究微生物暗物质,已经获得了一些突破传统认识的物质循环新机理.本文回顾了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综述了近年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在污水生物脱氮、强化生物除磷及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微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多组学在污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水处理流程对后续消毒工艺的影响,通过中试试验,以天津市引黄水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处理工艺的改变对消毒工艺的影响规律.基于对各水处理流程的耗氯量、消毒副产物生成和消毒效果等的分析,探讨相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处理后能够延缓氯的消耗速度,深度处理工艺可进一步破坏耗氯物质.改变水处理流程可提高对有机物及藻类的去除率,降低水体中可与氯作用的前体物质浓度,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达到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目的.PPC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联用提供了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多级屏障,是改善出水水质的安全、高效的水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生物脱氮是处理氮污染水体常用的方法之一。日益成熟的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缺陷,满足高效脱氮的目的。高效能的微生物菌种、专一的固定化载体、固定化过程的优化是影响固定化脱氮效果的3大因素,其中固定化载体是连结微生物与其微生态环境的纽带,直接关系到水体氮污染的去除率效果。简述了传统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在脱氮方面的应用成果;系统的介绍国内外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在复合、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明了新型的改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将成为固定化载体材料用于水体脱氮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