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粉末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管内去离子水加热管外丙酮沸腾的方法对复合粉末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沸腾传热系数和K值随温度和几何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国内几种多孔表面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多孔管的抗垢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孔层孔隙率对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最大,多孔管的沸腾传热系数是同类型的光滑管的14倍,多孔管具有一定的抗垢性能.所得结果为该种类型多孔管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铝多孔表面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铝多孔表面对强化液体沸腾换热有显著效果 ,沸腾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提高 5~ 6倍 ;由应用实验和工业数据获得的管外铝多孔表面沸腾传热膜系数关联式 ,计算误差小于± 1 2 %。对使用铝多孔表面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加热的方式,研究了换热器用烧结型多孔管与光滑铜管在NaCl溶液中的结垢性能,对污垢热阻随测量时间、溶液浓度等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机加工多孔管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型多孔管与普通光滑管相比确实有抗垢性能,同时为此种产品应用于海水淡化的多效蒸发装置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乙醇在改进型机加工多孔管上的池核沸腾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乙醇在 9根第二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 ( JK- 2管 )、 1根第一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 ( JK- 1管 )和 1根光滑管上的单管饱和池核沸腾传热系数 ,结果表明 ,JK- 2管比 JK- 1管能更有效地强化乙醇的池核沸腾传热。提出了一个新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机理 ,并导出相应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关联式 ,该关联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水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试了水在9根第2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2管)、1根第1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1管)和1根光滑管上的单管饱和池核沸腾传热系数,结果表明,JK-2管比JK-1管能更有效地强化水的池核沸腾传热.提出了一个新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机理,并导出了相应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关联式,该关联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多孔表面是提高沸腾传热性能的有效表面改性技术。为探究多孔表面的制备参数对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应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同的沉积时间和电流下制备了多孔表面,并在常压下对去离子水进行了池沸腾实验。与普通表面相比,多孔表面显著提高了沸腾传热性能。最大临界热流密度(CHF)和最高传热系数(HTC)分别达到3.00 MW/m2和136 kW/(m2·K),比光滑表面分别提升了145%和156%。CHF和HTC对多孔表面的增强归因于气化核心数量增加、传热面积的增加和毛细芯吸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金属粉末工艺在不锈钢基板表面制备不锈钢基多孔层,用于强化高功率电子器件沸腾水冷。研究了喷涂火焰功率对多孔层结构的影响,制备的多孔层孔隙率最高可达48.7%。建立了池沸腾实验系统,对比测试了光滑表面和多孔层修饰表面(多孔表面)在去离子水中的饱和池沸腾传热性能;并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沸腾现象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多孔表面起始沸腾过热度较光滑表面可降低1.4—2.7 K;多孔表面可显著强化沸腾传热,且强化效果随多孔层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强,多孔表面最高传热系数为50.1 k W/(m~2·K),最高临界热流密度(CHF)为1 596.1 kW/m~2,分别比光滑表面提高了60%和30%;多孔表面汽化核心数量多,且脱离气泡不易汇聚,故表现出较好的沸腾传热特性。研究结果为该类型多孔表面用于电子冷却强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缩放管传热与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两种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的流动阻力、传热特性和污垢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缩放管的性能与其结构尺寸有关,两种缩放管的流动阻力系数明显高于光管。在加速结垢实验中,缩放管表现出良好的抗垢性能,具有结垢诱导期长、污垢热阻渐近值小的优点,而且缩放管平均传热系数都优于光管,在结垢前后都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火焰喷涂型表面多孔管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勇  徐宏  侯峰  戴玉林  刘京雷 《化工机械》2010,37(2):141-144,153
对比了火焰喷涂型表面多孔管和烧结型表面多孔管的制造方法,分析了这两种表面多孔管多孔涂层的表面形貌和涂层结合强度的差异,并对火焰喷涂型表面多孔管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降膜沸腾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1管)水平管外降膜沸腾的传热性能及其分析.实验工质为R-113.结果表明:JK-1管降膜沸腾传热膜系数比其池式沸腾提高11—80%,比光滑管降膜沸腾提高1.7—5.2倍.通过分析,建立了一个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在±8%以内的准则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高学农  杨少华 《化学工程》1999,27(2):15-17,22
混合制冷工质的传热性能差,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适当的强化传热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混合制冷工质传热性能。实验的热流密度范围内,在相同的热流密度条件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134a/R142b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外沸腾传热膜系数是光滑管的1.78~3.33倍。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多孔层的理论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去离子水在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和光滑管竖直管内的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流速下的气相体积分布云图和压力场云图,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分析了管内的速度、温度场.结果表明,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具有良好的强化沸腾传热性能.同时并未大幅度增加管内压力降.此外还分析了不同体...  相似文献   

13.
水平椭圆多孔管外降膜沸腾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仲言 《化学工程》1990,18(3):35-40
将椭圆截面多孔表面管用于强化水平管外喷淋式降膜沸腾传热过程,研究了强化传热机理,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该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拟合成数学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椭圆截面多孔表面管能够显著地提高水平管外喷淋式降膜沸腾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测度了甲醇在9根第二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2管)、1根第一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1管)和1根光滑管上的单管饱和池沸腾传热系数,结果表明,JK-2管比JK-1管能更有效地强化甲醇的池沸腾传热。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机理,并导出了相应的池核沸腾强化的传热关联式,该关联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表面多孔管降膜沸腾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试了第一二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的单管降膜沸腾传热性能。对JK-1管和JK-2管的降膜沸腾强化传热机理作了定性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简单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比较了作为CFCs替代物的混合工质R134a/R142b在光滑管和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管束外的沸腾传热性能和管束效应,为氟里昂满液式蒸发器的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微电子器件不断地向高密度、微型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散热问题是制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拟利用纳米多孔表面优良的相变传热特性,解决电子器件微型化散热难的问题.文中以铝基Al2O3纳米多孔薄膜为传热表面,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常压下对其大容积池沸腾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Al2O3纳米多孔表面在核态沸腾时汽化核心密集,产生汽泡体积小、数量多并能提高铝基传热表面的传热系数2~5倍,且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其较高的传热系数;以纳米多孔表面作为传热表面,可以有效降低微电子原件表面温度3~5℃,在核态沸腾阶段能够降低30℃以上,很好地起到了降低电子元件表面温度的作用.实验结果对微电子冷却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雄康  李强 《化工学报》2022,73(3):1127-1135
采用固相烧结技术制备了均匀多孔层、复合16芯和复合32芯三种多孔结构,并且建立了池沸腾传热测试系统来研究不同芯数量、粒径与结构高度对多孔结构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复合层高1 mm的多孔复合32芯结构传热性能较强,临界热通量(CHF)最高为386 W/cm2,传热系数最高达到9.5 W/(cm2·K)。同时利用高速摄影观察气泡行为来研究强化沸腾传热机理。可视化数据表明,相比于光滑表面,在高热通量下多孔复合表面上气泡周期更短,脱离更快,气泡的离开带来了更多的液体补充,进而不断提升传热性能,获得更高的CHF值。  相似文献   

19.
消息报导     
<正> 表面多孔管重沸器的实验我厂曾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在气体分离工业装置脱乙烷塔上应用表面多孔管重沸器代替原光管重沸器进行了试验。实验用表面多孔管重沸器的传热面积为  相似文献   

20.
表面多孔高通量换热管是一种高效的强化沸腾传热元件。为了提高表面多孔高通量换热管的耐腐蚀性能,本文采用粉末烧结工艺在不锈钢换热管表面烧结了一层不锈钢基多孔层,模拟含乙酸的乙二醇溶液蒸发沸腾工况,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比研究了不锈钢基、铁基、铜基3种高通量换热管表面多孔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开发的不锈钢基表面多孔层相比铁基和铜基表面多孔层具有更加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沸腾浸泡实验条件下,不锈钢基多孔层的腐蚀速率约为铁基多孔层腐蚀速率的1/5~1/3,为铜基多孔层的3/10~4/7。在0.1~10mol/L的实验浓度范围内,常温下不锈钢基多孔层耐蚀性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明显优于铁基、铜基多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