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图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对迪斯尼动画《木兰》和国产电影《花木兰》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进行探讨和分析,解读木兰从本土—海外—本土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转变,并从文化价值观和刻板印象角度探讨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是继<政治学>以来西方最重要的一部政治性作品,对近代西方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研究方法上,<论法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创新,开拓了后人学术研究的视野.从传统自然法论者的研究方法与<论法的精神>的比较阐述中,认为<论法的精神>采用了实证和价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寻求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将二者统一.  相似文献   

3.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备受称颂的巾帼英雄,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以来,以木兰代父从军为题材制作的戏剧、电影、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木兰的形象亦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艺术家手中变换.要想塑造花木兰的真实形象,其着装面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花木兰置于北魏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在全面梳理现有图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花木兰的戎装和日常着装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源头,我国现代作家三毛深受<圣经>的影响,三毛的名字、创作、精神世界也无不打上了<圣经>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以中国北魏时期的民间故事《木兰辞》为素材拍制动画片《花木兰》,一经放映就取得很高关注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其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祖先文化也贯穿始终。本文对动画片《花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作简要分析。影片在表面上宣扬和体现了中国祖先文化,但深其本质,影片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带有浓重的美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中华儒家传统文化的优胜价值使其自身源远流长,进而形成了东亚中华文化圈;同时,儒家文化精神价值之于西方文化精神价值亦有其相左局限的一面,由中华帝制根系导致其与科学文化精神不相一致,致使中国文化不能主动产生科学.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金银岛>的故事安排和人物刻画,认为<金银岛>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弥漫着帝国主义的气息.它反映了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对作者史蒂文森的影响,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蘩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女性形象.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她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思想和开创能力的人.最终只能以不幸的婚姻、悲惨的结局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体现的基本思想到底是什么?"邪不胜正"是其基本原则,也是贯穿<浮士德>全书的核心,这便是歌德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论视阈下的《滁州西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柏拉图的学说、朗吉弩斯的崇高风格论等西方文论对<滁州西涧>进行接受.分析了<滁州西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境界,阐述了西方文学理论解读中国传统文学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中国与西方绘画文化的自然现、时空现和审美观,认为中西绘画艺术的审美取向都追求和谐,但由于各自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存在自然与时空观念上的差异,便形成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不同传统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具有重要的文化学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佐证了文化的适应性本质和群体性特征;二是强调了文化的功能与社会历史方位;三是分析了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四是开启了文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清代戏剧家李渔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李渔“贵新”的艺术主张进行了概要的述评,并指出在一个崇尚复古和大一统的文化传统下,李渔对“新”、“变”的艺术创作要求是中国文人追求个性独立与艺术追求自由本质的一次融合。李渔对“新”的艺术要求与西方艺术论的“陌生化”又有显著的不同,其差异正可显示两种文化在艺术论中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影片<毕业生>反映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反文化运动,但对当时风起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殊少反映.影片中的女性被极端化地分为两极:"坏女人"和"天使".影片中的罗宾逊太太和伊莱恩都是完全按照男权社会的标准被塑造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5.
宗教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圣经>是世界文化的奇葩,它播种了西方文化,引领着西方人的生活、导航着他们的思维;同样,佛经也丰富、发展、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宗教经典影响了东、西方的哲学、文学、艺术和伦理等各方面,然而它们在文化史上的功绩是不得不归功于翻译的.正是以翻译为媒介,宗教在文化史上才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到世界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宗教翻译在文化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这种差异也强烈地体现在服饰领域。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以规矩、平衡为美。服装造型不强调人体,利用宽衣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西方文化是以多元融合为基础的善于体现逻辑和理性的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偏重抒情,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在服装造型上以突出个性为美。  相似文献   

17.
浅谈贺绿汀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贺绿汀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他的艺术实践中,始终坚持西方与传统的相结合,在音乐创作上坚持将西方传统音乐形式与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结合起来.针对他的三首钢琴曲<牧童短笛>、<晚会>、<摇篮曲>,从作品中音乐旋律的民族因素、作品的民族和声、复调写作的民族因素这三方面入手,对贺绿汀在钢琴作品创作中民族因素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翻译活动为中华传统典籍走向世界铺设了桥梁.理雅各致力于中华传统典籍的英译工作,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因其自身知识和文化方面的局限,理雅各未能完全准确理解原作,造成了译作与原作意义的不符.分析了理雅各译<孟子>的瑕疵,指出准确理解原作是典籍英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参照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所列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要点,比较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庸和平与开拓精神、内向性与开放性.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优势,同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个人的毅力与其内心的冲突赋予了影片<立春>浓郁的悲剧色彩.该影片的人物与社会、人物与自我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悲剧美.影片主人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渺小和无助的;在他人的目光中是变态和另类的;在自我的内心中是孤傲和矛盾的,这些关系的错综交织奠定了<立春>的悲剧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