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姬塬地区低电阻率油层定量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娣  高楚桥 《中国石油勘探》2008,13(6):53-56,81,82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及毛管压力实验等资料,结合姬塬地区长2段低阻油层特征,建立相关地层参数计算模型,用求得的含水率来进行低阻油层定量评价。经23口井实际生产数据的验证与对比,符合率较高,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濮凹陷发现了一大批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油气层 ,经试油证明可以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 ,但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在分析东濮凹陷油气层低电阻率成因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测井评价方法。分析研究认为 ,地层水的矿化度高与束缚水含量高是形成东濮凹陷低阻油气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适合于低电阻率油层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 ,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由实验分析资料 ,得到了计算束缚水饱和度、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提出了将孔隙度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相结合划分油水层的方法。通过 2 0口井试油结果证实 ,这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 ,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来识别油水层 ,不仅具有解释更简单、更客观的优点 ,而且能大大提高低阻油层识别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国内低阻油层解释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讨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的前提下,针对众多的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理论和模型,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几种解释方法。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由于三水导电模型考虑因素多,更符合低阻油层特点,适用范围广,可能成为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验研究和解释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岩电实验手段,分析了华北油田赵县地区和文安地区影响油层电阻率高低的因素为束缚水饱和度,泥质含量,孔隙结构和阳离子交换量,各因素在不同地区作用的强烈程度不同,利用21块样品的核磁实验谱研究了解谱幅度和截止值与常规物性参数的规律,改进了核磁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利用张开角度法对曲线形态进行了量化描述,各种实验研究和方法研究都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分析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通过对大港油田板桥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以及对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采用双水模型法评价低阻油气层.对目标区块的资料进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低阻油层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大庆长垣以西地区低阻低阻油层的特点,以储集层的常分析资料确定视束缚水饱和度,结合电性资料,建立油层产液类型图牌,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荣安  雷广才  李彩云 《测井技术》2002,26(3):201-204,212
储层岩性变化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因为它的电阻率接近或低于临近的水层,使解释常常出现失误,它的成因主要是储层岩石颗粒的相对变细和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加,在沉积单元上,一般出现在河流相砂体的顶部,三角液水下分流河道的天然堤和三角洲前缘末端的朵状砂体等部位;在物性上表现为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在电性上表现为高时差,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解释时给出了时差曲线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模型,即岩石颗粒愈细,时差值越高,含油饱和度的计算采用修正后的阿尔奇公式,所提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储层,提高解释符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景彪 《石化技术》2022,(2):165-166
姬塬地区长2储层属于远源次生油藏,储层圈闭构造幅度低、浮力作用小,石油在储层中侧向运移距离有限,储层以油水同层为主,油水界面不明显、测井对比度低。在确定长2低对比度油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声波时差—电阻交会图版、视电阻率增大法、核磁测井、气测录井等多种方法综合识别,可提高复杂油层判识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岩心分析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通过对大港油田板桥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以及对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采用双水模型法评价低阻油气层,对目标区块的资料进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低电阻率油层在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比较发育,因而给测井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该研究利用测井、岩心分析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由于姚一段地层孔隙度相对较高、砂岩颗粒较细引起束缚水含量增加、油藏幅度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岩石中含水较高,从而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在分析低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模拟地层温度、压力开展一系列岩电试验,获得了精确的岩电参数,形成一套适合该区的低阻油层解释方法。处理解释求取的储层含油饱和度、含水率等参数,对测井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些储集参数在黑帝庙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宁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在三叠系分布了较大规模的古湖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同时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理想场所.并且已发现了峰2井区高产油藏,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在长8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浅水-半深水环境。通过对长8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单井相等的分析.结合三叠系时期盆地沉积背景。认为长8时期沉积相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并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及微相特征描述。最终完成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井分析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检3井区低阻超稠油油藏认识及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域油田重检3井区是2006年正式投入开发的一个低阻超稠油油藏。分析认为导致重检3井区油藏低阻的主要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低幅度构造及低含油饱和度。低阻超稠油油藏的开发特性是:相对其它稠油区块的高采注比高采水率、开发过程中的含水居高不下,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明显变差。解决的对策是加强低阻油藏认识,保证注汽质量,优化注汽参数及注汽模式,还可以借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等措施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性数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及物性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8段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为岩屑溶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6.
栗园地区是河南油田近两年来老区精细勘探取得突破的一个地区,为解决该区录井含油级别偏低、气测绝对值偏低、气测组分不全及地化分析数据受岩性影响所带来的解释难题,在分析该区油气显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气测全烃异常相对幅度明显、地化录井油层段显示相对较好的优势,提出利用气测全烃曲线形态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并建立了气测全烃相对幅度与灌满系数解释图板、地化B-P解释图板。经B315井实际应用,证实这些图板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表明录井技术在栗园地区油气发现与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技术相互结合能够准确发现与评价油气层。  相似文献   

17.
定量荧光录井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骆福贵 《录井工程》2006,17(3):43-46
定量荧光录井作为传统荧光录井的替代技术,具有定量精确、简便等特点,但资料解释应用是提高解释符合率的关键。辽河油田录井公司在引入该技术后,根据自身油质非常复杂的特点,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按不同样品类型、不同油质分别建立了解释标准和图板,并结合其他录井参数建立了辅助解释图板,使资料处理和解释能力大大提高,解释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保证。定量荧光录井解释方法推广应用3年来,资料解释符合率超过85%,为油田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英台-巴彦查干地区青一段油水关系复杂,通过对油水层特征、分布规律及产能变化情况的分析,结合构造、含油性、物性、储层发育情况等多项资料,研究总结出了该区青一段油水层分布规律,并建立了该区的油水层解释标准及解释图版,为解释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太东-徐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孔渗条件好,解释过程中受物性影响因素较多,以往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从岩心观察、气测录井、岩石热解、荧光显微图像以及解释图版等多方面对该区的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视含油饱和度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呈现“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认识井间储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处于开发后期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针对港东一区一断块高含水油层,开展了以地震分频处理技术、井震精细标定和地震分频反演技术为特色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基于地震约束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采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的剩余油富集区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剩余油富集圈闭,采取补孔、堵层、优化注采井网等措施,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