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段留矿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规律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凤玉 《有色矿冶》1993,9(2):6-10,5
急倾斜中厚矿体使用分段留矿崩落法开采在弓长岭铁矿试验成功,配台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该种采矿方法矿石损失贫化规律的仿真研究结果。首先结合分段留矿崩落法放矿特点,改进了仿真模型;其次将仿真予测值与试验采场实际值对比,说明了用仿真法研究矿石损失贫化规律的可行性;第三用改进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建立了矿石回收率、贫化率随采场结构参数变化的回归方程;最后据回归方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程度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阐述了回归方程的功用—确定分段留矿崩落法适用条件及优化采场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
介绍静态留矿采矿法在二道沟金矿的应用情况,解决了软岩矿体的采矿问题,静态留矿采矿法是结合普通留矿法和削壁充填法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新的采矿方法。静态留矿法选取了普通留矿法的回采工艺简单、采矿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选取了削壁充填法架设溜矿井,矿石由溜矿井放出的特点;静态留矿法采用普通留矿法的采准工艺,只是在漏斗上架设溜矿井,回采过程中,矿石由溜矿井放出,也可采用间隔漏斗架设溜矿井。平场时,矿石由架设溜矿井的漏斗放出,未架设溜矿井的漏斗在回采过程中不放矿,回采结束后再统一放矿,架设溜矿井的漏斗回采结束后,放净溜井内的矿石后,炸开溜井的隔板,使溜井之间的矿石流到漏斗内,再放矿。回采过程中,留矿堆处于静止状态,能够对上下盘的软岩层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保证采场正常上采。  相似文献   

3.
在脉状矿床开采中,留矿法是使用最广泛的采矿法.但是用留矿法开采倾角为45°~65°的矿脉,在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放矿困难,矿石损失大.中南矿冶学院与石人嶂钨矿合作,对用振动出矿留矿法开采45°~65°倾角的矿脉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对倾角在50°以上的单脉,采用振动出矿留矿法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为振动出矿是一种部分借助重力势能的强制出矿方式,振动出矿机产生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松散矿石中传播,使受振矿石相互移动、活化,减少了受振矿石在出矿口上组拱的几率,从而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开采急倾斜薄矿脉主要是用留矿法。这种采矿法的最大优点是采准系统和回采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但主要缺点是矿石贫化大,达到70%~80%;坑木消耗量大,一个采用木材支护顺路天井和用木漏斗放矿的长50米的采场,木材消耗量通常在20米~3以上;矿脉倾角要求不小于60~65度,并且矿石不能有结块性,否则放矿不顺利,甚至有大量矿石放不出来而造成损失。为了解决矿石贫化大的问题,有些矿山,如大吉山钨矿、昼眉坳钨矿等,曾经想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取代一部分留矿法,但试验都失败了。原因是削壁充填采矿法工艺太  相似文献   

5.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损失、贫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放矿由于放矿椭球体的存在,导致矿石损失及贫化较大.本文对放矿椭球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选择最优条件,来解决矿石损失及贫化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等傾斜矿床留矿法的放矿中,有两个主要問題沒有很好解决,第一是在浅孔留矿法中減少平场工作量,第二是減少矿石損失。本文拟对这两个問題加以探討。一、矿石放出时移动规律的一般概念 (一)单漏孔放矿时矿石移动規律的概念在留矿法放矿的条件下,采下矿石是在頂柱保护下放出的。当从下部漏孔放矿时,首先在矿石层中形成高为H、形状近似椭圓形的松散移动带(图1),在此带內的矿石发生移动。再继續放矿时,矿石表面就开始凹下。这时松散带頂端出現开口,并逐漸扩大,上部扩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留矿法采场放矿时矿石损失率,即残留采场中的矿石数量及其品位。为此进行了两个矿山的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矿石块度及湿度测定等工作,从而制做了三种弯度、五种采幅、九种倾角的放矿试验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了各种采幅下、各种采场倾角的放矿损失量、损失率。同时测出了采场中残留矿石的分布规律、形态及其数量和品位。并根据放矿试验结果及图象,推导出一种适合留矿法放矿损失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一、倾斜簿矿脉采场出矿存在的问题 用浅眼崩矿普通留矿法开采倾斜薄矿脉矿体,实践证明存在着出矿困难的实际问题。盘古山钨矿中北组矿脉多为倾角40°~50°的倾斜薄矿脉,局部地段矿脉倾角只有30°左右,因用普通留矿法开采,采场底板倾角在40°上下,矿山现场测定,矿石静止角为52°~54°,因此处于矿石静止角以上的大部分矿石可以借自重自溜放出采场,然而由于采场底板不平整和采下矿石含水胶结以及不  相似文献   

9.
留矿采矿法     
一、概述留矿采矿法与其它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进行留矿法时,有颇大一部分采出的矿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存在采矿场上——留仓内(见第一图)在每次矿石崩落以后,按时放出一部分矿石,使采下的矿石面与掌子顶板之间的空间适于采矿工作的进行。留矿采矿法是一种具有高度效率的采矿法。关于留矿法的能否采用问题应该给予莫大的注意。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在矿岩稳固性较差或中厚以上的急倾斜矿体,使用普通留矿法开采,贫化损失大,安全条件差时,可通过预控顶全段高长锚索加固矿岩体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介绍了在南京九华山铜矿安基山矿区试验成功了的“预控顶全段高长锚索加固矿岩体的留矿采矿法”。从而扩大了留矿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矿区为多金属的硫化矿薄矿床,矿脉厚度为0.1~0.5米,倾角为70~85°,围岩为扁豆灰岩(f=10—12)及灰质页岩(f=6—10)。矿石具有氧化性,不论矿石或围岩,都非常容易结块。当使用普通留矿法开采时,矿石损失大,并影响其他作业进行,特别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更大,有时甚至被迫停止作业。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曾使用过横撑支柱开采及分层留矿法,作业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但矿石结块现象仍很严重,加以分层留矿法的结构及回采工艺过程目前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现代创造工程》的集优法,把某些采矿方法的优点集合在一起,组成组合式充填支柱留矿采矿法和壁式全面采矿法,回采该矿不同赋存条件的矿层,有利于降低矿石贫化损失,延长矿山寿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矿岩颗粒移动特性及无底杜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大的原因,给出了低贫损开采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留矿采矿法使用情况留矿采矿法在我国金属矿山应用很早且广泛,应用时间也较长。无论是矿山数还是从矿石采出量来看,留矿法均占较大比例。但是从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留矿法生产的矿石量是逐渐减少的。1961年留矿法在我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采出的矿石量中所占比例为49%,1981年降到39%,1983年又降到24%,而1985年进一步降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永丰萤石矿滥采乱挖、生产能力低、矿石损失大及生产衔接等问题,利用“三下开采理论”分析地下采动影响, 严格圈定开采范围, 并结合矿山实际科学地选择开采方法和组织生产。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遵义铜锣井锰矿西区矿体,在走向上矿体倾角、顶底板粘土页岩及矿石品位变化较大。过去采用了伪倾斜耙矿留矿法和留护顶矿的房柱法。留护顶矿的房柱法在生产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矿山在西区中部走向长约70米的地段,改用了分采耙矿留矿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西十二个钨矿用留矿法开采的矿量约占整个矿石开采量的80%左右。采用留矿法回采的方案,大约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些方案至今还在使用,有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及变化因素,早已被淘汰或已不再使用。对这样种类繁多的留矿法回采方案,如何来进行科学的分类,无疑对进一步总结、提高留矿法以及在新的开采技术条件下扩大留矿法的使用范围,都将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志方 《有色矿冶》1993,9(3):10-16
为有效地开采形态复杂、产状多变的有色金属矿床,生产矿山实践中推出了许多类型的留矿法变形方案,对降低采矿贫化、损失,保证山体稳定性、控制地压活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进行了大量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变形方案”进行归纳与论证,以期更广泛地得到交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率大,与大块矿产出率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通过回采工艺优化,将原“等间距”进路菱形布置方式改为“半矿半岩”与近矿围岩结合的布置方式,确定了最优崩矿排距值,有效降低了矿石损失贫化率;通过中深孔布孔方式优化,提出了进路中深孔采用“三凿岩中心”、切割井采用“双凿岩中心”取代原“单凿岩中心”的优化方法,有效降低了大块矿产出率,并保护了眉线,节约中深孔凿岩成本约47万元/年,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动力格筛     
麻阳铜矿于1991年3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粗矿仓格筛——动力格筛,它有效地阻隔大块矿石进入粗矿仓,解决了困扰矿山20余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个矿由于受本身条件的限制,未能在矿石出窿之前对块度不合格的大块矿石进行二次破碎;该矿的矿石卸载方式采用底卸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