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酰胺(PA66)和聚苯硫醚(PPS)共混物,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 φ(PA66)/20% φ(PPS)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借助扫描电子电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手段,分析认为,PA66在对偶钢环上形成了不均匀、不连续的牢固转移膜,PPS则不能形成转移膜;共混物中PA66相的存在增强了PPS向对偶面上转移的能力."摩擦热控制模型"适用于PA66/PPS共混物体系,材料的磨损由其在对偶面上形成转移膜的能力及转移膜的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2.
聚酰胺/聚苯硫醚共混物摩擦学性能研究--(Ⅱ)水润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PA66/PPS共混物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显著降低了PA66和PPS的摩擦系数,并远远低于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其中,70%φ(PA)/30%φ(PPS)共混物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水的存在抑制了聚合物在对偶钢环上形成转移膜的能力,材料的摩擦磨损主要是由对偶面上的微突起在样品表面的犁耕作用造成的。同时,水也起到了冷却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甲醛/聚四氟乙烯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冷压-热烧结工艺研制了一系列不同含量PTFE的POM/PTFE共混物,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SEM、XPS和AES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PTFE的成分增加,不仅可以降低POM/PTF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还可以增强POM的耐磨性,主要原因是共混物中POM和PTFE皆向对偶转移,形成了富集PTFE的转移膜。同时发现填加10%~20%PTTE的共混物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5.
用DSC研究了熔融时间(tmelt)和退火结晶时间(ta)以及聚苯硫醚(PPS)对聚醚醚酮(PEEK)多熔融行为的影响。PPS加入使PEEK熔融多峰移向高温,易于形成熔融3峰。随ta延长及PPS含量增加,低温峰移向高温,高温峰移向低温,而在中间峰温区形成单一高而尖的熔融峰。在接近PEEK熔点温度退火时,发现共混物中PEEK的熔点比屯PEEK的高。  相似文献   

6.
PA1010/CSM/EPR共混物的流变性能(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XLY-Ⅱ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A1010/CVSM/EPR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n<1,且n随EPR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即非牛顿性增强;共混物熔体服从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度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温度升高,表观粘芳降低。  相似文献   

7.
聚苯硫醚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酞型聚醚酮可显著改善聚苯硫醚的冲击韧性,本工作运用差示量热扫描技术(DSC),研究了聚苯硫醚及聚苯硫醚/酚酞型聚醚酮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定量计算了有关参量。结果表明,含10%(质量)酚酞型聚醚酮的聚苯硫醚具有最高的结晶能力,据此探讨了酚酞型聚醚酮对聚苯硫醚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离聚物对PET/LDPE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螺杆挤出机反应性挤出的方法合成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镧(LDPE-g-MALa)离聚物。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我们将离聚物与PET,LDPE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熔融共混挤出,并用注射成型机制备标准样条,对共混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离聚物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另外,通过IR,DSC,溶解性实验,分子量的测定等还考察了离聚物对PET/LDPE共混体系的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用XLY-Ⅱ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A1010/CSM/EPR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n<1,且n随EPR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即非牛顿性增强;共混物熔体服从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温度升高,表观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聚乙烯与橡胶共混物的研究:Ⅰ.HDPE/SBR共混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察了HDPE/SBR共混物的拉伸、耐环境应力开裂、熔体流动等性能,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相差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SBR链段被HDPE晶区夹持,由于SBR链很长,每个分子可穿过多个晶区和非晶区,受外力时不易从晶区拨出,从而起连接分子的作用,使HDPE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POM/COPA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T-IR、DSC、WAXD、SEM等方法对POM/COPA共混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OM/COPA共混物中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且氢键的相对强度随COP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COPA的加入,使POM的熔点下降,结晶温度增高,微晶尺寸L110及晶胞参数有所增加。微晶尺寸L110控制在10.87 ̄13.45nm之间时,可获得力学性能均衡的POM/COPA共混物。  相似文献   

13.
衣康酸接枝PP对PA6/PP共混物增容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马来酸酐接枝作对照,用ESCA,SAXS,WAXD,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衣康到接枝对PA6/PP共混物和增容作用机理,证实共混物中有PA-co-gPP共聚物生成,讨论了gPP,PA-co-gPP的结构与后者生成量和增容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PA-co-MPP和PA-co-IPP的增容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DMA和DSC研究了NBR和氢化NBR对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由于增容剂在相界面与PVC和HDPE所产生的作用改变了界面分子的作用形式,使体系中PVC和HDPE相的内耗峰内移。而DSC的结果表明,增容剂降低了体系中结晶相HDPE的熔点,说明增容剂增加了PVC/H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嵌段共聚物对LDPE/PS共混物性能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二嵌段共聚物(SB)和不同分子量的三嵌段共聚物(SEBS)对LDPE/PS共混物的应力 ̄应变行为、冲击强度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得到改善,动态力学谱明显LDPE的α转变峰A随着增容剂的增加,峰的宽度增大,峰位逐渐向高温方向位移。当含量达到5%左右,转变峰A的位移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增容剂的含量,转变峰A逐渐向低温方向位移。航向电镜观察显示分子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芳醚砜(PES-C)/聚苯硫醚(PPS)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与熔融流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PES-C/PPS共混体系属于多相体系,PES-C占50%时,PPS成为连续相,共混物在该组成比例下具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吸水性HP(MA—VAC—MMA)/PVC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HP(MA-VAC-MMA)高吸水性树脂与聚氯乙烯等共混制得了吸水膨胀性的共混物。吸水树脂在共混物中呈颗粒状。研究了影响共混物吸水、失水速率,吸水性和膨胀性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共混物吸水机理的初步设想。讨论了影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电阻系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PVC/SEBS-MAH共混物。研究了增韧剂SEBS-MAH的加入量对共混物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冲击实验和拉伸试验表明,随着SEBS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先提高后降低,而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则降低;当SEBS加入量为6%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出现最大值,当SEBS加入量为8%时,共混物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以丁腈橡胶(NBR)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共聚物为增容剂,用扫描电镜(SEM)对PVC/HDPE共混物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共聚物NBR(HNBR)加入共混物中后,使冲击断面形貌发生变化。表明两相间粘合力增大,相分离程度减小,改变增容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共混组成,均将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PPS/PA-66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X射线衍射、SEM和FT-IR研究了PPS/PA-66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相形态和共混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PA-66含量增大,共混物的结晶性更好;PPS/PA-66共混体系属于多相体系,含微量支化或交联键的PPS占50%时,为分散相,PA-66占75%时,PPS成为连续相;随着PA-66含量增加,PPS的苯环C-H振动705cm-1峰位向低波数移动,随PPS含量增加,PA-66中酰胺的C=O1639cm-1峰位向低波数移动,酰胺基团与苯环上的C-H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熔融流动性、流变性和冲击性能试验证明,共混物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