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碳纳米管/聚苯乙炔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AlCl3 作催化剂制备了聚苯乙炔( PPA) , 用浓H2SO4 进行磺化改性, 通过共混制得碳纳米管(CNT) /PPA 及磺化CNT/ PPA 复合材料, 进行导电性能、XRD 等测试。当CNT 含量增加时, 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升高, 磺化CNT/ PPA 的导电阈值比CNT/ PPA 的导电阀值降低了1 %, 前者达到极限电导率所需CNT 的量是后者的10 %; 分析了随着温度变化影响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的因素; XRD 测试表明, 在CNT 界面上的磺化PPA 有新的晶型产生。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炔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无水AlCl3作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出具有一定溶解性和导电率的聚苯乙炔(PPA)。对其导电率、溶解性、成膜性和聚合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聚苯乙炔为顺式—反式结构,产物溶解性和成膜性均良好,电导率受聚合催化体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聚苯乙炔的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四种掺杂剂,I_2、Br_2、BF_3·乙醚和发烟H_2SO_4,作了聚苯乙炔(PPA)的掺杂。对掺杂及未掺杂的PPA做了电导率测定。实验表明,发烟H_2SO_4掺杂效果较好(电导率提高10~7倍),I_2较差。对不同分子量和不同密度的PPA的电导率测定表明;PPA分子量越高,电导率越高;PPA密度越大,电导率越高,并且PPA分子量越大,掺杂后电导率提高的幅度也越大。本文还讨论了掺杂机理和无水AlCl_3在苯乙炔聚合过程中的同步掺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苯乙炔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及其结构,结果表明,聚苯乙炔能在较大的表面压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具有不可重复压缩性,表面压力的各向异性和松弛特性,TEM照片显示,聚苯乙炔分子链在单分子膜中是有序排列的,转移比和XPS研究证明,单分子膜向铝片的沉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聚噻吩乙炔的合成及其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在水和甲醇-水混合介质中合成的聚噻吩乙炔(PTV)前聚物(precursor polymer)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不同聚合介质条件对单体转化率及前聚物的产率有一定影响。不同取代侧基影响PTV前聚物的溶解性和热处理性能。并对PTV膜碘掺杂后的导电率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导电涂料的用途和碳纳米管这种新型功能碳材料作为导电涂料导电介质的一些优点.研究了碳纳米管的管径,长径比,分散度以及用量对导电涂料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粘结剂对块状极板碳纳米管双电层电容器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合适的双电层形成区,适于制作双电层电容器极板. 不同粘结剂的使用会影响电容器的性能,分别选用酚醛树脂和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碳纳米 管极板的粘结剂,在有机电解质溶液中,研究其电容性能与比表面积和极板结构的关系,从而 找出合适的碳纳米管极板粘结剂.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碳纳米管湿度传感器的介电损耗,制作了一种电阻型碳纳米管湿度传感器.使用介电损耗相关理论对其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普适方程建立了传感器介电损耗模型.对实验数据与所建立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决定系数为0.994,表明可以使用普适方程对传感器介电损耗进行描述.由于测试频率引起的传感器电阻变化会改变传感器线性度,分析了不同测试频率下传感器的线性度,发现当测试频率为10 kHz时传感器的线性度最佳(1.52%),此时传感器灵敏度为-7.83Ω/%RH.  相似文献   

9.
曾勤  张爱清李勤 《功能材料》2007,38(A09):3667-3669
研究了碳纳米管(C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分散性能及电性能。探讨了碳纳米管的含量、管径和稀释剂的用量对环氧树脂电学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分散和含量对环氧树脂的电性能影响很大,而加入碳纳米管能够使环氧树脂由绝缘体变为导体(电阻率〈^10mΩ·cm)。  相似文献   

10.
使用新型WCI6-n-BuPh3Sn催化体系聚合苯乙炔,获得了高产率和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炔。研究了不同聚合溶剂对聚合物结构及分子量影响,使用UV、IR、NMR、GPC等分别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对聚合物荧光性能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290nm和高于400nm激发光皮长,聚合物几乎不呈现荧光性能。当聚合物在350nm被激发时呈现较强发光量子效率。对聚合物溶液荧光性能的研究表明:当溶液浓度低于0.1g/L时,聚苯乙炔发光强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在溶液浓度高于0.1g/L,例如0.5g/L时呈现了浓度自猝灭效应。同时,从荧光性能研究显示这种催化剂获得的聚合物具有较差的规整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活性聚合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接枝丙烯酸丁酯聚合物(PBA),并以此对聚丙烯(PP)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表明,采用ATRP法成功地将PBA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对PP/MWNT复合材料电性能研究表明,MWNT-PBA的添加比MWNT-COOH更能降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MWNT-PBA的加入可使PP从绝缘材料转变为抗静电材料。MWNT-PBA和MWNT-COOH加入PP都能提高材料的电性能,而MWNT-PBA比MWNT-COOH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Unique macrostructures known as spun carbon‐nanotube fibers (CNT yarns) can be manufactured from vertically aligned forest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These yarns behave as semiconductors with room‐temperature conductivities of about 5 × 102 S cm?1. Their potential use as, for example, microelectrodes in medical implants, wires in microelectronics, or lightweight conductors in the aviation industry has hitherto been hampered by their insuffici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is Full Paper, the synthesis of metal–CNT composite yarns, which combine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CNT yarns and nanocrystalline metals to obtain a new class of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presented. The synthesis is achieved using a new technique, self‐fuelled electrodeposition (SFED), which combines a metal reducing agent and an external circuit for transfer of electrons to the CNT surface, where the deposi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takes place. In particular, the Cu–CNT and Au–CNT composite yarns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have metal‐lik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2–3 × 105 S cm?1) and are mechanically robust against stringent tape tests. However, the tensile strengths of the composite yarns are 30–50%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CNT yarn. The SFED technique described here can also be used as a convenient means for the deposi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on solid electrode supports, such as conducting glass or carbon black,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柔性导电材料是制备一些尖端医疗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文中采用高速机械搅拌、超声波分散、球磨工艺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液体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碳管分散均匀,导电率最高可达25S/m,柔韧性保持不变。医疗电子器件具有微型化高精度的特点,需采用微加工成型技术,文中研究了液体橡胶柔性导电材料的微注射成型技术,考察了微加工条件对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越高,材料的导电率越低,其他加工条件则对材料导电性能影响不大。在拉伸的循环实验中导电率随应变呈指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非掺杂金属型碳纳米管的电导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介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半经典电子输运理论和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对非掺杂直状金属型单层碳纳米管(SWNTs)的电导特性进行理论研究,计算表明;SWNTs的电导是量子化的.  相似文献   

15.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加入时间、搅拌速度等工艺因素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用四极电子电位差计和HT6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微观形态作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位复合条件下,聚苯胺可以完全包覆在碳纳米管上,而且碳纳米管在聚苯胺基体中呈网状分布,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催化热解方法分别 制备出碳纳米管和镓掺杂碳纳米管, 并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将其制备成纳米管薄膜. 对此薄膜进行低场致电子发射测试表明, 碳纳米管和镓掺杂纳米管开启电场分别为2.22和1.0V/μm, 当外加电场为2.4V/μm, 碳纳米管发射电流密度为400μA/cm2, 镓掺杂纳米管发射电流密度为4000μA/cm2. 可见镓掺杂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优于同样条件下未掺杂时的碳纳米管. 对镓掺杂纳米管场发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极的机械稳定性对电极电化学检测性能的长期稳定性非常重要.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玻璃基板上集成了纳米碳管电极,并利用该电极对溶液中的邻苯二酚进行了电化学检测.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纳米碳管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且由于该电极直接集成在玻璃基片上,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赋予该电极极为优异的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催化裂解法,以二氯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制取了薄壁碳纳米管.引入多壁碳纳米管的薄壁指数?来表征多壁碳纳米管的薄壁程度.研究了氢气流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薄壁碳纳米管制取的影响.确定了制取薄壁碳纳米管的优化参数:反应温度为850℃,催化剂浓度为0.06g/ml,氩气流量为500ml/min,氢气流量为200ml/min,反应溶液进给量为0.012ml/min.制备出薄壁指数达5.6的大中空薄壁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20.
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碳纳米管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导报》2010,24(6)
以二甲硫醚为碳源前驱体,Co/MgO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出碳纳米管及Y形碳纳米管,此法稳定性及重现性较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产品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形态较规整、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石墨微晶结构;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Y形碳纳米管各分支均呈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