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用样点加密和补零充位提高频谱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频谱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PE—3284机TRAFO模块是采用FFT算法进行频谱分析的。由于频谱的分辨率与被处理的时窗长度成正比,当时窗长度小于2000ms时,分辨率很低,不能用于实际生产。本文提出用样点加密和补零充位的方法提高频谱分辨率,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对时窗长度大于75ms的谱分析,完全能满足实际处理需要。  相似文献   

2.
实施跨越较大水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时,水域排列缺失,造成满覆盖面积减少,影响浅层资料的连续性。以往跨水域施工排列沿岸边摆放较多,导致覆盖次数严重不均匀,采集脚印突出,不利于资料处理的一致性分析。通过模拟过大水域的观测系统,从接收和激发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的优化方法,从覆盖次数均匀性、资料缺口、实施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效果。充分利用沙洲进行观测系统的接收激发优化,尽量缩小最小炮点距的距离,同时采取更加均匀的激发点位分布,使浅层资料连续,水域周围覆盖次数保持均匀,减弱采集脚印的干扰.提高剖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震勘探技术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岩型铀矿勘探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本文对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主要包括静校正、叠前叠后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偏移等处理过程及相关处理参数的试验。对伊犁盆地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建立了合理的处理流程,同时对比了相同测线新老剖面处理结果,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切实可行,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在地震道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地震道的分形特征,介绍了小波变换理论在处理地震资料中的应用,提出了使用具有紧支集的样条波波对地震道进行了小波变换,从而提高地震道资料分辨率和进行油气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波变换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煤田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水平叠加技术为中心的,在分辨率要求甚高的采区地震勘探中,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无法达到勘探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时间-频率局域化性质。通过理论模型研究,证明小波变换可以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将小波和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在分解后的高尺度剖面上,能有效地保护地震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从而能校准确地识别小波层与计算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6.
双谱地震子波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子波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地震子波的估计。根据高阶累积量中保留有信号相位信息的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震信号双谱的子波估计突破了以往对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的假设,适应于任意相位的子波,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子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一该是可行的。同时也显示了信号高阶谱技术在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提高分辨率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的精度是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以南方某山地宽线地震采集资料为例,对宽线地震采集资料进行了处理效果分析,采用了观测系统退化的对比分析方法,对比了不同覆盖次数的宽线剖面处理效果。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覆盖次数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提出某南方复杂山地覆盖次数应在540次左右的建议,为以后的同类地区进行宽线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东风港地区首次大规模采用陆用压电检波器进行单点接收采集为例,对适应单点高密度采集的物理参数提取、模型建立、观测系统参数及采集资料效果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单点陆用压电检波器接收配以小面元、高覆盖、高密度、全方位的观测系统,可以使地震资料在分辨率、信噪比、宽频带等方面有大幅度提高,低序级断层、地层尖灭点、薄储集层等地质现象得到有效识别,为老区开发挖潜和高精度地震勘探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地震勘探逐步进入复杂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较大,使得地震采集干扰严重,处理静校正量大,从而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严重影响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以舒兰煤田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实的分析和研究了煤田领域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地震报告的提交提供有利的数据保障,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常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处理技术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本文将希尔伯特—黄变换引入到地震数据处理中,提出一种新的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MarmousiⅡ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与反褶积、反Q滤波等常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相比,希尔伯特—黄变换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而且较好地保持了地震数据的相对振幅关系,可以为后续的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烃类检测和地震属性分析等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小波变换压缩地震勘探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中存在的相邻数据的相关性为数据压缩提供了可能 ,而远程勘探数据的传输又有对数据进行压缩的要求。用小波变换进行变换域编码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勘探数据的压缩 ,且一定压缩比的数据重建后仍能满足勘探精度要求。对于较大的地震剖面 ,通过一定的边界处理和分块处理 ,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压缩效果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2.
泌阳凹陷古城地区地震资料连片处理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克服不同年度、不同仪器、不同施工参数等造成的影响,同时消除不同的处理参数及处理流程所导致的差异。连片地震资料可以用于整体区域地震解释和地质认识。根据新老资料采集参数的特点,在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叠前叠后提高分辨率等方面进行攻关,系统地解决了新老资料连片处理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处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连片资料比较适合构造解释,而属性研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是面元均化的网格与单块网格相比,网格差别大的,最好使用单块处理的资料,差别小的或者网格没有差别的,采用连片处理的资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目前的桥梁抗震设计和分析中,主要研究的是各种类型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抗震构造措施等,对地震工程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甚少,从而导致地震学与结构抗震两者之间缺乏联系,脱离了地震谈抗震.近年来,随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和抗震设计理论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地震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将地震学与结构抗震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发展,勘探目标的精度和覆盖次数越来越高,超高覆盖次数的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已成为当前三维采集的主流.大数据体三维项目的不断增加,资料处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覆盖次数越来越高、道距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提供高带宽、低延迟、可扩展的数据共享服务及对异构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达到克服传统存储模式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西昌盆地主要勘探目的层埋藏较深,断裂发育,构造破碎,原有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无法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为此,针对西昌盆地的地震地质条件,兼顾采集设计要求和工作效率,在新一轮采集中,实施了一种双排列接收的观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新采集的资料剖面断裂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楚,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震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特有的高分辨率特性有利于确定地层界面、基岩起伏变化的形态。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野外观测方法,经过资料的解释、处理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某过江通道勘察中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优势频带分频相位分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系统的精细解释是构造落实和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相干体、倾角/方位角等属性进行断层解释通常受到地震资料品质和相干参数选取的限制,应用效果差别较大。本文提出了基于优势频带分频相位体分析技术进行断层识别的新方法,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的相位滞后分布,较好地实现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断裂系统识别,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分频相位体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不连续性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实时图像处理的逐级反馈式变分辨率数据流信息处理方法,并对其数据流通的实现及反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方法属于并行处理方式,较传统方法具有运算数据量少、系统硬件开销小、响应速度快、系统整体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用于成像跟踪时,可以同时进行多目标的识别与跟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总结了小波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地震数据消噪处理中被广泛应用。最后提出小波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