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反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缸工作受力主常用液压缸结构介绍,找出液压缸活塞杆与缸盖外沿处渗漏油的原因。研究发现,Du材料在液压缸上应用,对解决渗漏油现象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液压挖掘机斗杆缸活塞杆发生自动伸出(俗称"掉缸")故障,不但会使挖掘机工作效率降低,还会给挖掘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斗杆缸活塞杆自动伸出故障的原因有2点:一是斗杆缸本身存在内泄,二是控制阀或管路产生泄漏。该故障可能涉及的液压元件比较多,故障部位很难确定。本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判断故障原因的简便方法。具体如下:首先启动发动机,将斗杆缸活塞杆缩回2/3长度(此时斗杆处于伸出状  相似文献   

3.
以300t大型反铲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通过ADAMS仿真分析了各液压缸以及4个主要铰接点在循环工况中的受力情况,为循环工况下铲斗、斗杆和动臂等的强度分析作准备。仿真结果表明:动臂液压缸、动臂与斗杆铰接点所受载荷的变化最为剧烈;各液压缸、铰接点所受载荷跟随挖掘阻力的变化而变化,其峰值与阻力的峰值几乎出现在同一时刻。  相似文献   

4.
我单位一台PC200-5型挖掘机在操纵斗杆问时,出现斗杆缸活塞杆伸出后不能缩回的故障现象,但若联合操纵动臂PPC阀,加之挖掘机本身的重力,斗杆缸活塞杆可以被动压回。该机的其余各机构动作和性能均未见异常。根据斗杆缸的液压系统原理(见图1),该斗杆缸活塞杆只伸不缩的故障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缸筒及活塞杆损坏,或因活塞密封环磨损超限造成内泄严重拆下斗杆缸(见图2)解体后发现,活塞密封环5完好,说明内泄并不严重。而后,又检查了活塞杆1及缸筒2,发现活塞底部缓冲柱塞10已松脱,并在活塞杆的运动作用力下…  相似文献   

5.
正1.平整作业的种类反铲挖掘机平整地面是一种常见、频繁和必不可少的作业项目。单独操纵挖掘机工作装置任意1个动作时,挖掘机斗齿尖的运动轨迹均为弧线形,均无法实现平整地面作业,因此无论是平整地面作业,还是平整斜坡作业,应采用复合动作方法。(1)平整地面作业平整地面的操作方式是将铲斗和斗杆展开至适当位置,铲斗不动,以V_1速度伸出斗杆缸活塞杆,即收斗杆,同时以V_2速度伸出动臂缸活塞杆,即升动臂。如此进行复合操作,形成斗齿沿直线移动的速度V_5。当斗杆运动至与地  相似文献   

6.
1.故障现象
  1台中型挖掘机作业时出现铲斗自动下落现象。铲斗下落是由于工作装置的动臂缸、斗杆缸、铲斗缸中某个液压缸的活塞杆自动伸、缩导致,通常有以下5种情况:
  一是动臂举升后,动臂缸活塞杆自动回缩造成动臂、斗杆和铲斗自动下落,如图1(a)所示。  相似文献   

7.
1。故障现象 1台现代R485LC.9T型挖掘机出现斗杆缸活塞杆可以回缩但不能伸出故障。在斗杆缸活塞杆回缩过程中,松开先导手柄后,斗杆缸仍继续回缩,直至斗杆缸活塞杆完全回缩后才停止。  相似文献   

8.
活塞式液压缸作为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必须克服挖掘机工作负载,按一定规律运动,输出有限的直线位移,完成动臂、斗杆、铲斗三者之间单动作、复合动作.掉缸问题作为液压缸故障之一,需要及时判断解决,以免影响挖掘机的正常工作.该文从液压缸自身因素、液压系统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诠释液压缸掉缸原因.  相似文献   

9.
1.工作原理 挖掘机斗杆缸活塞杆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附图所示。 保护装置的一端通过支撑板与斗杆缸活塞杆下端销轴孔连接,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支撑架,支撑架的另一端在滑道内。  相似文献   

10.
我部有一台W4-60挖掘机,在一个多月内连续断了3根斗杆缸活塞杆,原因何在?经分析检查后终于找到了原因。 该挖掘机在开挖沥青路面中,由于负荷过大、操作失当,造成斗杆上端一侧销轴孔处出现裂缝(见图1)。因工期太紧,我们只得在工地上采用钢板加固方法焊修。但焊修后继续施工不到5天就又出现了斗杆缸活塞杆断裂的现象(断裂位置如图2所示)。当焊修完后进行挖沟作业不到一星期活塞杆又断了。开始我们以为是焊接质量问题,所以就更换了此液压缸总成。但换新后的液压缸总成仅工作了10天左右就又出现了上述相同的断裂现象,于…  相似文献   

11.
1台现代R305CL-9T型挖掘机斗杆缸活塞杆出现缓慢回收现象。回收后,松开先导操纵杆,斗杆缸活塞杆自动伸出,使斗杆自动落至与地面垂直位置。该故障原因可能是:斗杆缸活塞密封件失效;斗杆保持阀关闭不严;斗杆控制阀内泄;溢流阀工作异常。  相似文献   

12.
液压挖掘机在众多工程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工作装置中动臂或者斗杆断裂、绞点失效以及挖掘区域不合理等不良状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着挖掘机的使用性能而且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见,对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从而保证其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WY22型液压挖掘机为对象,概述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的三维模型,对反铲工作装置进行了运动分析,得到了其运动特性,重点对反铲工作装置的斗杆绞点进行了参数化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故障1 一台330B型挖掘机斗杆缸活塞杆一根断裂,一根弯曲。现场检查表明:斗杆缸活塞杆均朝右弯曲,断面与轴向垂直; 动臂与斗杆连接处缝隙右边达7.5 mm,左边不到1mm;斗杆缸活塞杆连接处的销子直径为B9.190mm(标准为89.850mm),  相似文献   

14.
<正>1.故障现象我公司于冬季对某型挖掘机进行批次产品出厂检验,在对1台挖掘机进行空载操纵性能测试时,该机斗杆缸出现卡滞和停顿故障。具体情况是:发动机处于小油门状态,操纵斗杆从高到低做收回动作(斗杆缸活塞杆伸出),当斗杆下降到某个位置时,斗杆缸开始卡滞和停顿,斗杆收回动作不连续,产生了严重的颤动,并带动整机前、后剧烈晃动。斗杆缸卡滞和停顿过程中,可听见斗杆缸发出清脆的"咔咔"声。该挖掘机斗杆卡滞和停顿情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正1.开裂现象某型号挖掘机出厂后工作3000h左右,相继出现斗杆上端开裂现象,开裂部位位于斗杆顶部加强板与斗杆缸活塞杆支座立板衔接的重叠焊缝处。该裂缝造成斗杆底板断裂,且裂缝沿斗杆底板横向延伸。负荷较重的挖掘机斗杆底板几乎断裂,个别挖掘机裂缝已扩展到斗杆的腹板上,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一台卡特CAT320BL型挖掘机,转运过程中因斗杆缸活塞杆触及380 V高压电,使活塞杆与高压电线虚连搭铁而产生高压电火花后被击伤,伤痕深度为0.2-0.5 mm,长度150-200 mm;击伤后又继续进行挖掘作业,造成斗杆缸盖防尘密封件、油封以及导向轴套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缸盖处向外窜油。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力学方法为挖掘机的运行结构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以某20T液压挖掘机的设备参数作为参考依据,建立了整机模型与液压系统运行模型,通过SimulationX仿真软件测试了液压挖掘机铲斗与斗杆结构的运行过程。仿真结果得到:铲斗在初期阶段发生外伸还是被回收到初始所在的位置,到达斗杆内收阶段时发生了速度的明显波动,但幅度较小,当外摆过程快完成时,形成了波动性较大的斗杆液压缸速度。挖掘机运行特性试验,斗杆液压缸从0.8~5 s时间内以一个稳定的速度进行伸出,到达8.5~14.3 s之间时缩回,运行稳定验证了该液压系统设计的可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泵控非对称缸中存在流量不平衡问题和挖掘机(动臂、斗杆及铲斗)各液压缸的多象限工况,提出一种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基于挖掘作业时工作装置的各液压缸速度-负载特性,为二象限工况的动臂设计单泵控液压单元,四象限工况的斗杆及铲斗设计双泵并联式泵控液压单元。以微型挖掘机为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液压系统模型,设计PID位置控制器,在典型挖掘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泵式的效率与双泵并联式的基本相当,但后者在负载力突变时,几乎不产生速度波动;在典型挖掘工况下,所提出的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总效率为62%。  相似文献   

19.
液压挡轮缸的使用寿命是影响回转窑液压挡轮发挥正常作用的关键因素。液压挡轮缸存在着密封失效、内泄大、导向套磨损严重、易拉缸以及缸端盖处有外泄等问题,其原因是由于该缸所受的径向力过大、密封件选择不合理以及液压挡轮限位装置不可靠等。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液压挡轮缸,该缸采用了辅助支承,改变了活塞杆上的受力点,增加了限位面,并采用了新型的组合密封等结构形式,因而减小了活塞杆作用在导向套上的径向力,使缸的内泄量极小,消除了外泄,极大地延长了缸的使用寿命。该新型缸还可为其他低速运行单作用液压缸的研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结构紧凑,易于并行驱动多执行器等优点,阀控液压缸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工程自动化装备,存在问题是节流损失大,能量效率低。为了降低液压系统能耗,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直接泵控技术,消除节流损失。但传统进出口流量对称型液压泵驱动非对称液压缸系统,需要附加复杂的回路补偿非对称液压缸面积差,并且当液压缸负载方向频繁变化时,控制腔交替变化,液压缸运行平稳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匹配非对称液压缸面积差的非对称泵控缸闭式系统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控制具有四象限工作特性的液压挖掘机斗杆。为了验证新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在前期仿真研究基础上,构建非对称泵控液压挖掘机斗杆试验系统,对采用新方案后斗杆的运行和能效特性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新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可消除负载方向改变造成的速度波动,与采用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相比,一个工作循环降低能耗达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