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长东  郝喜顺  蹇晓峰 《特种油气藏》2004,11(4):109-110,113
应用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对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油井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出一、二、三类效益井;分析了成本构成,并对措施进行了优选,为该区下一步的油田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采油井单井生产的效益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因此,对油井单井特别是那些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低效井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将为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超稠油开发中单井的费用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单井效益评价模型,并结合某区块单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针对杜84块水平井高轮低效、井下事故多等的现状,结合该块的地质特征,实施了侧钻技术.其结果使"死井"变"活井",不仅完善了开发井网,而且充分挖掘了剩余油潜力,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对加油站绩效的评估是提高加油站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加油站管理是以经营结果来衡量工作水平,零售网络是以规模来分析营销能力,尚没有达到专业化水平,需要在市场变化中不断分析油品销售的经营方式、经营策略,配合实际的加油站管理调查和评估,调整和改进管理机制,为未来研究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实现现代商业模式的零售网络专业化管理。这样一个调整改进过程中,对加油站绩效的评估是提高加油站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绩效(performance)在管理学中的定义包含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两种观念。其中效…  相似文献   

5.
热应力补偿器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特种油开发公司热采井套管损坏日益严重,制约了热采油井的正常生产这一问题,引进了套管热应力补偿器,并在现场198口热采井中进行了应用,有效缓解了热采井的套管损坏,使套管损坏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6.
疏松砂岩超稠油油藏套管损坏防治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为疏松砂岩油藏,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套管损坏成为制约其高效开发的主要矛盾。对套管损坏原因分析和现场应用表明:在先期采用预应力完井技术、热力补偿器、提高固井质量及应用高抗挤毁强度套管,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应用真空隔热管、注采一体管柱技术和组合式吞吐技术来建立稳定的温度和压力场来减少和延缓套管损坏,最终通过套管修复技术对套坏井进行修复,可以有效解决套管损坏问题,提高油藏开井率。  相似文献   

7.
方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大型数据库系统 ,建立与超稠油开发密切相关的生产决策系统与动态数据查询系统。目的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数据共享 ,为超稠油开发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依据。结果 该系统涉及 9大类数据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可自动生成相关的生产报表、曲线及生产决策依据 ;通过运用应用程序可实现实时动态数据查询。结论 该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结束了超稠油开发过程中的手工统计阶段 ,实现了油田开发过程中动、静态数据的动态查询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中表面活性剂筛选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井吞吐轮次高、吞吐效果逐渐变差的特点,提出了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采油工艺技术。根据辽河油田现场情况对研制的四种表面活性剂从界面张力、发泡率、HLB值及配伍性几方面进行了筛选,筛选出2#表面活性剂为适合辽河油田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的注入剂,并对其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性能、抗盐性、稳定性以及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2#表面活性剂使用质量分数在0.1%~0.5%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均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具有较强的抗盐性和稳定性,活性剂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周期采出程度提高了1.73%。  相似文献   

9.
郭文奇  张勇  陈国玉  崔欣  时桂平 《特种油气藏》2005,12(4):90-93,i0014
通过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物性的研究,明确了其加热输送的可行性。对多种加热介质的对比研究表明,导热油供热具有热焓较高,耐热性能好,工艺流程简单,生产便利的特点,适用于加热超稠油等高温介质。对导热油供热系统主要设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庆雪龙石化技术开发公司成功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统计业务等工作的一体化管理。该系统结合大庆雪龙石化技术开发公司的实际情况,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景来祥 《特种油气藏》2006,13(4):100-103
超稠油燃料油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燃料,对吹灰系统要求很高,而采用声波吹灰系统可以起到常规除灰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有效保证了热媒炉的高效运行.该技术经辽河油田杜32块集中处理站近2 a的生产实践验证,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为今后类似工程除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螺杆泵采油工艺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 ,螺杆泵形成了有油管和无油管两种采油工艺。螺杆泵采油工艺相关技术参数的确定 ,包括地面驱动装置与泵型的匹配 ;抽油杆的选择 ;螺杆泵系统的优化设计 ;驱动装置的密封 ;防断脱抽油杆 ;空心转子螺杆泵采油技术等。螺杆泵配套技术的应用 ,在解决抽油杆断脱、驱动装置漏油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在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均见到良好效果 ,可以作为目前克服抽油杆、油管偏磨的一项替代技术。今后在泵材料开发、泵结构的优化设计、自动控制及工况测试和潜油螺杆泵研制等方面的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海上稠油油田投产及生产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海上稠油油田顺利投产及生产管理,避免因油稠、易出砂造成的井下和地面设备损坏从而引起生产中断,根据海上稠油油田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变频启泵投产、投产初期对油井重要参数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投产后为油井确立合理的生产制度及生产过程中采取控制生产压差生产、实施出砂管理等一系列投产和生产管理方法。结合南堡35—2油田的投产和生产管理实践,证明提出的油井投产和精细化管理方法对油井顺利投产、降低油田操作费用及提高海上稠油油田的采收率很有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石油企业油藏经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国外油藏经营管理的内涵、基本特点、主要做法和最新进展,对比指出了中国石油企业推行油藏经营管理的有利条件;结合中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中国石油企业实行油藏经营管理的主要方法。中国石油企业应重点把握油气储量评估、储量资产经营、老油田精细管理和油气资本运营等重要环节,通过采用新的体制和机制,努力降低储量开采成本,达到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粘度大于10×10~4mPa·s的特超稠油,在热采标准中目前是无法开采的,然而,王庄油田郑411块脱气原油粘度在74×10~4mPa·s以上,通过打水平井并采用注CO_2辅助于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对这类稠油却实现了有效的开发。重点介绍了这种开采方式的CO_2驱油机理和蒸汽吞吐机理,提出了经营率的开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王庄油田郑411块特超稠油开发效益很好。  相似文献   

16.
质量功能配置(QFD)作为一种将需求分解转换成解决措施的方法论,在产品开发中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文中将QFD方法首次引入到海上油田采油方式的选择评定中,并对传统质量屋与相关矩阵进行了改进,使其适应了采油方式选择的需求。这一评定方法利用QFD的转换手段,分析油田需求与采油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反映所选采油方式对于油田需求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17.
准确认识和评价油水井生产能力,是油田进行合理配产配注和开发调整的基本依据。在综合分析油水井基本产能公式和实际生产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累积产液量、注入量与生产压差积分的关系,并用综合产液指数、综合吸水指数,来反映油水井的实际生产能力;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开采条件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直观地反映在不同阶段油水井的生产能力变化上,通过计算不同阶段的综合产液指数、综合吸水指数,可以准确分析和评价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条件下,油水井综合生产能力和变化趋势。实例应用表明,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计算过程简捷、分析结果准确,可以为油藏开发调整和油井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泵上掺水技术在孤东油田稠油开采中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法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目前稠油开采工艺现状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工艺方法──泵上掺水工艺技术。目的实现井筒降粘和稠油常规开采。结果通过在现场24口井的实施,累计增油1.192 6x104t,投入产出比达1:10.36。结论泵上掺水工艺技术投入少、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为提高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油田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利用功能模拟原理(微分模拟方法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油田开发指标关联关系,同时研究并建立了油田产量最高(定成本),成本最低(定产量),效益最好(定产量、定成本)的产量构成优化模型.这些优化模型成功地解决了油田各分项产量(通常含自然产量、措施产量、新区新井产量、老区新井产量)及对应的各项工作量及其他开发指标的最优构成问题,将模型应用于国内多个中、后期开发油田的开发规划中,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页岩总油含量(TOY)和可动油含量(MOY)的计算是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核心技术。根据对两次热解样品总有机碳含量(TOC)非均质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次热解数据来评价样品TOC含量非均质性的方法及一种校正吸附油含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江汉盆地29个潜江组页岩样品和渤海湾盆地32个沙河街组页岩样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TOC含量偏差平均值分别达到0.16%和0.34%,说明两组样品都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②校正前、后吸附油含量的差值分别为0.85 mg/g和0.84 mg/g,说明进行等价TOC校正可以使吸附油含量、总油含量和可动油含量的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页岩油密度及地层体积系数计算蒸发烃损失量的方法。采用以上新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油层组(长7油层组)页岩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吸附油含量占总油含量的63%,可动油含量占总油含量的37%,总油含量是游离烃量(S1)的3.5倍,蒸发烃损失量约占总烃含量的9%,占S1含量的29%;②长7油层组页岩油原地量为111.2×108 t,可动油量为40.1×108 t,说明长7油层组页岩油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