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材研究的新热点——黄河沙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黄河淤泥沙的特性及相关情况,论述了黄河泥综合利用研究的进展及主要成果,概述了其工业化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黄河淤泥沙综合利用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秋万代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淤泥沙资源转型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我国大宗的水利废弃物淤泥沙资源化的可行性,详细阐述了淤泥沙资源转型合成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等的发展现状。结合笔者实验室开展的淤泥沙研究,重点介绍了淤泥沙资源转型合成较高附加值的Sialon基材料,并展望了淤泥沙资源的转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河泥沙资源丰富。如何处理黄河泥沙,历来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大事。该文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及城乡建设市场需求等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制造建筑材料、防洪工程施工等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尽量多的泥沙随水流输送到大海,有效减少下游河道淤积,黄河下游在调水调沙期间,要在河道实行扰动加沙。由于调水调沙试验的时间短,空间范围广,需要扰动的泥沙量巨大,而爆破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释放出足够的能量,对河床泥沙进行足够强度和规模的扰动,而且水下爆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文中从爆破扰沙的方案设计、安全性及其爆破扰沙含沙量增量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论证了爆破扰沙技术在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尽量多的泥沙随水流输送到大海,有效减少下游河道淤积,黄河下游在调水调沙期间,要在河道实行扰动加沙。由于调水调沙试验的时间短,空间范围广,需要扰动的泥沙量巨大,而爆破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释放出足够的能量,对河床泥沙进行足够强度和规模的扰动,而且水下爆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文中从爆破扰沙的方案设计、安全性及其爆破扰沙含沙量增量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论证了爆破扰沙技术在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水文泥沙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湿法分散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输出数据直观等优点.与传统仪器比较,提高了时效和分析精度.该仪器在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测验等黄河水文泥沙颗粒分析专项任务中展示了其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量治河实践证明,只有加大下泄流量或给它不间断的增加足够多的外部能量,黄河才有可能把泥沙全部带人大海,目前黄河上每年都在实施的“调水调沙”伟大实践,就是利用小浪底水库下泄大流量水流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冲刷下游河道泥沙的方法,然而,通过对比观测数据发现,除“调水调沙”期间河道淤积明显减轻外,平时小流量时河道淤积还是比较严重。为了在小流量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调水调沙”的效果,本文提出一个新构想,利用取之不竭的风能为黄河水“加压打气”,加速水流紊动,加速排沙,来全面治理黄河下游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黄河沙、建筑尘、土壤尘三种典型的开放源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分析,从测定结果分析得出黄河沙的颗粒比较大,100μm左右的颗粒居多,粒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土壤尘的颗粒大部分集中在10μm~100μm左右,60μm左右的颗粒数最多;建筑尘的颗粒多数集中在90μm~160μm左右。同时,利用图像处理仪对它们的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为粒度分布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二维欧拉有限元程序对球形装药淤泥中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分析淤泥特性的基础上 ,进行了模型及参数的选取。由计算结果与爆破试验实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可知 ,球形装药淤泥中的爆炸场与水中的爆炸场有相似性 ,因此可以应用本文中简化的淤泥介质模型来预测冲击波在淤泥中的衰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维欧拉有限元程序对球形装药淤泥中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分析淤泥特性的基础上 ,进行了模型及参数的选取。由计算结果与爆破试验实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可知 ,球形装药淤泥中的爆炸场与水中的爆炸场有相似性 ,因此可以应用本文中简化的淤泥介质模型来预测冲击波在淤泥中的衰减。  相似文献   

11.
黄河淤积泥沙性质分析及水热固化泥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利用黄河淤积泥沙,分析了泥沙粒度、矿物和化学组成、重金属溶出浓度.通过对黄河下游泥沙进行水热固化,初步探讨了添加物对固化样品强度的影响以及其硬化机理.结果表明,黄河上、中、下游以及表层和下层(1m)泥沙的粒度细且均一、组分亦无大的变化,泥沙重金属的溶出浓度满足国家土壤环境标准.水热固化样品抗弯强度可达17MPa,固化体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托勃莫来石晶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淤泥质软土包括淤泥质土、泥碳.腐泥、以及其他天然含水量特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土,多呈软塑及流塑状态。由于其质软,易产生高压缩变形、侧向膨胀、滑移或挤出,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对泥沙粒径变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3次基于不同调度方式和不同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试验。本文中通过对试验期间小浪底水库及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床沙质泥沙颗粒级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分析,说明小浪底水库淤粗排细有利于调整库区泥沙淤积形态和出库细颗粒泥沙向大海输移;下游河道中悬移质泥沙平均中数粒径沿程变粗,试验达到了全面冲刷河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新华  刘永 《爆破》2003,20(2):46-48
对爆炸效应在淤泥软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了爆炸在淤泥软基中的分界应力特征以及排水固结及破坏分区的基本模式。为采用动力加速对淤泥软基工程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的堤防是按照小浪底建库前千年洪水设防水位,加超高2.5 m或3 m设计,堤后淤背宽度百米,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下游宽河道段河槽下切2米多,下游窄河段下切1米多;在洪水不断减小的新形势下,防洪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后不存在大堤决口的可能。其合理的治理目标是,在中游完善以小浪底水库为中心的调水调沙体系,使更多泥沙由洪水输送;在下游进行双向河槽整治,稳定河槽,形成高效排洪输沙通道;控制河床不发生过渡冲刷,保证两岸引水,使洪水不漫滩;彻底解放黄河下游滩区和防洪中横河斜河等诸多问题,使黄河彻底由害河变为利河。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每平方米。本文介绍了多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爆炸法固结淤泥软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永  张新华 《爆破器材》2003,32(4):24-27
文章对爆炸效应在淤泥软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了爆炸在淤泥软基中的分界应力特征以及排水固结及破坏分区的基本模式。为采用动力加速对淤泥软基工程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爆炸法处理软基在深淤泥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杏明  郑长青 《爆破》1999,16(4):98-106
介绍爆炸法在外海深淤泥港口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检测结果,显示了爆炸法处理深淤泥软基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工程爆破》2022,(3):1-4
以爆炸排淤填石法为背景 ,对不同应变率阶段淤泥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 ,利用ANSYS/LS-DYNA动态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所选择的模型进行验证和确认。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形成爆炸空腔的高应变率阶段 ,淤泥表现为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性质 ;在小药量小抵抗线条件下 ,甚至在淤泥自重作用下的较低应变率变形阶段 ,其黏性效应也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爆炸排淤填石法中淤泥的本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爆炸排淤填石法为背景 ,对不同应变率阶段淤泥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 ,利用ANSYS/LS-DYNA动态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所选择的模型进行验证和确认。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形成爆炸空腔的高应变率阶段 ,淤泥表现为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性质 ;在小药量小抵抗线条件下 ,甚至在淤泥自重作用下的较低应变率变形阶段 ,其黏性效应也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