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在分析适合于我国的DSM措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加强工业企业负荷管理这-DSM策略,包括在制定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过程和自动负荷管理上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如何利用工业企业负荷管理降低高峰负荷。 相似文献
2.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负荷错峰管理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广东电网公司广州白云供电局在城市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负荷错峰管理的情况。在管理手段方面,通过制定加强用电侧管理方案有效地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通过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来激励用户自觉错峰;在技术上,建设了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提高了对大客户的负荷监控能力;在拓展电力市场方面,对客户进行消费引导起到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广州白云供电局辖区内的最高电力负荷达1.24GW,全年供电量达6.0TW h,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4.
5.
6.
分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其管理手段。介绍了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手段的大客户负荷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具体应用及成效,对应用该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负荷管理系统采集的大量客户实时数据,能够方便供电部门掌握客户的用电情况和用电规律,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负荷预测.其各项扩展功能则能让供电部门更好地处理与客户间的关系,搞好用电管理.所以加强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展和开发,不断挖掘其潜力,提升其价值,应成为有效推行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昆明供电局负荷管理系统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不断发展并将继续努力瞄准国际一流水平进军,使该系统成为昆明局开展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电力市场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机制初探 总被引:24,自引:14,他引:24
近年的加州电力市场危机、2003年北美大停电和相继发生的停电事故以及2004年夏天我国的严重电力短缺,反映出将解除管制的重点放在发电侧引入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上是不健全的,也说明了需求侧管理(DSM)是保证电力工业长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者简述了DSM的起源、内容和沿革,强调在当前电力改革的环境下DSM需要新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实施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介绍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历时10多年的DSM计划的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详细介绍了需求侧竞价的内容、作用、实施方式及实施范例.最后针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对DSM的实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其对负荷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1985~1992年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着重是负荷控制技术和蓄能技术措施)实施的概况、方法,取得的效果和发展趋势;阐述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问题,指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对负荷预测的影响,提出对现有预测方法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1.
12.
13.
需求侧参与的电力批发市场定价机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对系统边际电价法引发的市场问题的根源分析基础上,研究了需求侧参与的电力批发市场定价理论.根据我国情况提出了区域电力市场采用需求侧参与批发定价的双侧市场模式.它将是一种更有效的集中批发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电力市场条件下电网的安全保证体系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电力市场化进程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化会带来许多与过去的垄断经营模式不同的新问题.文章讨论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保证体系问题,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统一规划和充裕度问题、辅助服务和运行备用问题以及系统调度和输电系统备用问题共三个部分.建立电网安全保证体系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电网安全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寻求适当的折衷,而且还要协调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涉及到体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北美电力市场电力交易的标签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市场中,由于电力交易的合同路径与其所经过的物理路径并不相同,由此产生的电力平行流可能会引发输电阻塞,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开发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电力交易标签化管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阻塞管理。文中介绍了该电力交易标签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并对我国电力市场中电力交易的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电力备用市场化运营需求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备用市场化运营已提到议事日程.该文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备用需求确定方法的不合理性;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推导了在平衡点附近需求曲线线性化时平衡点失负荷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对备用价值的研究,根据平衡点失负荷价值计算公式提出了平衡点处系统最优电力备用需求确定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并对电力需求价格弹性、系统可靠性、备用成本与系统最优备用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需求价格弹性越大,系统最优备用需求越低;系统可靠性越高,系统最优备用需求越低;备用成本越高,系统最优备用需求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