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俊平 《科普研究》2015,10(6):86-92
环境是我国科学小品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 世纪,以环境为主题的科学小品在创作内容、表达方式、人群定位和传播媒介上均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为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科普创作提供启示,也为当前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科普作品策划与创作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了近百年来我国学者对“人文科学”的有关论著的基础上,说明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探讨了在科普创作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引用了现代著名科普作家的创作实例,佐证了文章的立论。通过本文的论证,可以得出以下3个观点:(1)早在20世纪初叶,已经出现关于科学与人文的论述,已有学者对之加以研讨,并有重要著作;(2)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著名科普作家的创作实践已经自然地融汇了人文精神;(3)科普作品若在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使读者感悟到人的自身价值和尊严,以及“做人的道理”,那就大致做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4.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松鹰 《科普研究》2014,9(3):91-96
正2013年是收获和耕耘的一年。这一年我出了四本科普图书,并应出版社之约,撰写完成五本新作,将于今夏出版。在马年迎春之际,回顾一下创作的甘苦,谈点心得,与朋友们交流。两块"砖头"2013年3月,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电子英雄》(典藏版)一书。这套书是"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选编推荐,据称"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的精品力作",选题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协科普部、调宣部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32期活动,邀请11位科学家来谈科普创作。科学家们从科普创作对国家的意义,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从当前科普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科普创作的意见及建议等方面谈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和观点,在此给予整理和收录。  相似文献   

7.
谢小军 《科普研究》2010,5(1):66-67
时不时从报纸上看见《中国呼唤阿西莫夫》之类的文章,它说的是我国的科普创作问题。目前我国科普创作能力薄弱,科普创作理念、手法落后,科普作品总体质量不高、缺乏精品,优秀的原创作品少,科普创作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在于:科普创作者尤其优秀的科普原创作者十分匮乏。当前,我国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员很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科普创作者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8.
吴君  李洋 《科普研究》2014,9(2):66-72
为探索高校疏于科普创作的主要原因,采用自编问卷(含高校教师对科普创作态度问卷和态度内外归因量表)对河南大学17个院系的126名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1)大部分教师充分肯定科普工作的社会公益性,同时,认为高校教师有科普的义务,但对于高校教师科普工作开展中的阻力,不同的教师的看法和态度大相径庭,大部分教师认为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去鼓动高校教师参与,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应通过科普市场化;(2)高校教师科普创作态度偏保守,缺乏对科普概念的理解,此外,影响高校教师科普创作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包括社会贡献、兴趣爱好、成就感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汤寿根 《科普研究》2011,6(4):62-64
1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新世纪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而科普作家则要担负起社会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共同举办的"科普创作培训班"(第1期)6月3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热心科普创作的40余名离退休科技人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理念探索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莹  马辛宇 《科普研究》2009,4(5):84-87
气象科普从少儿抓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对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理念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少儿气象科普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开放思维、更加大胆,创作者应该具备怀疑精神,在进行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时候注重引导启发,而不是硬性灌输,以做到更加符合儿童心理、符合科学精神。文中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少儿气象科普作品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问题和少儿特殊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少儿气象科普创作要增加想象力和故事性、尽量运用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多采取玩学互动的方式等建议,供广大同仁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2003—2018年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气象科普图书概况的定量分析发现,这一时期,气象科普图书出版进入繁荣阶段,儿童、青少年是重要的受众群体,科普图书创作紧扣气象学科特色且丰富多彩,同时深受社会背景影响,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和公众诉求.未来气象科普图书需进一步以需求为导向,丰富和拓展创作选题、题材和受众群体,探索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互联网科普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原创作品缺失和著作权意识不强进行了分析,对科普作品的原创性、原创缺失的原因,尤其是互联网科普的原创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互联网科普一定要大力加强著作权意识,以迎接互联网科普创作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5.
莫丽芸 《科普研究》2014,9(4):66-71
本文将20世纪20年代美国华盛顿科学院拟出的"百本优秀科普佳作"和2011年《美国科学家》杂志选出的"20世纪百余本科普佳作"进行对比分析,从入选书目的类别、具体书目、作者身份等方面的变化做了探讨,认为经历约一个世纪之后,美国的科普作品观念经历了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到以弘扬科学理念、激发科学精神为旨归的转变,而优秀的科普作品则以普及效果的广度(受众广泛)和深度(激发科学兴趣)为衡量标准。同时,"普及"的观念已经基本成为科学家的一种自觉,甚至成为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些都为我们培养自己的科普大家和培育我国优秀科普佳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汤寿根 《科普研究》2010,5(2):86-89
为了纪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建会30周年,我翻阅了自1979年到2007年的会刊——槲普创作》。这是一本我曾经为之倾注过热情并为之奋斗的杂志。她忠实地记录了协会的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研究这些过程,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有关科幻小说的是是非非的争论,或许对科普创作界的大团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张开逊 《科普研究》2012,7(4):83-84
我们生活在科学无所不在的时代,科学已经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科学已经成为现代文化重要的核心内容,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公众从哪里获得科学?科学是先行者探索与创造的产物,不可能由常识产生。社会公众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科学:一是教育;二是科学普及。教育提供尽可能经典、系统的科学,它们往往是体系化、概念化、远离生活现实的分离的知识;科学普及向公众提供与时代同步、全方位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杨松  陈红梅 《科普研究》2016,11(1):88-92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在近现代才有科学普及活动,科普创作也不会早于此时。因此,1804 年刊行的《医学三字经》无“科普作品”之名,但据现代科普作品定义,结合《医学三字经》的创作目的、内容特点、受众对象和流通范围,及其推动中医学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效果,我们认为《医学三字经》有“科普作品”之实,挖掘其科普 内涵,有助于今人管窥历史上的中医科普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史路平  安文 《科普研究》2010,5(1):48-52
以评估制度化解决当前科普项目投入恶性循环问题,要在明确各类科普项目评估性质的前提下,构建合理的科普项目评估体系,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20.
朱世龙 《科普研究》2015,10(4):84-90
在新形势下开展科普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社会基础,是全社会理解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的必然需要,是改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也是公众了解科技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渠道。本文依据2012年度和2013年度北京地区科普统计数据,介绍了近年来北京科普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并针对北京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科普工作的五点建议:(1)整合社会科技(普)资源,促进科普社会化格局形成;(2)创新与发展现代科普传播形式和内容,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3)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普队伍结构;(4)健全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科普经费投入;(5)加强科普理论研究,推动科普工作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