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食用菌的盐水腌制加工有大量的预煮液、残菇、菇柄被弃掉,损失鲜品总量的25.94%左右。据对平菇测定,食用菌预煮后干物质减少23.45%~26.87%;浓缩成30%的蘑菇预煮液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及矿质盐类,氨基酸含量高达495.84mg/ml。本研究还以平菇预煮液,菇柄为主要原料调配出平菇预煮液酱油、平菇小米醋、平菇蛋白多维饮料等。本方法亦适合对多种食用菌预煮液的深加工利用,并使每吨商品菇增加纯经济收益360~600元。  相似文献   

3.
牛肉预煮液中肌肽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牛肉预煮液进行超滤等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预煮液中肌肽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预煮液中肌肽的含量较高,其含量可达382.68mg/L。通过加标实验,进一步确定了该峰就是肌肽。  相似文献   

4.
以猪肉为原料,针对回锅肉加工过程中预煮条件(肉条大小、预煮时间和料液比)、油炸条件(肉片厚度、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回锅肉最佳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肉条大小6 cm×8 cm、预煮时间27 min、料液比1∶3、肉片厚度3 mm、油炸时间25 s、油炸温度164℃。在此条件下,回锅肉的感官评分为89.45分。该试验对川菜回锅肉的加工条件进行了探究,为回锅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蛤肉预煮液反渗透膜浓缩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蛤肉预煮液为原料,经非热力浓缩--反渗透膜(RO膜)处理达到理想料液浓缩度.通过选择RO膜种类以及对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和进料流速三因素的L9(34)正交试验,确定二级反渗透浓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用三醋酸纤维素RO膜效果最好;二级RO膜浓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38℃、流速1.5 m/s;浓缩后料液浓缩度可达32.5°Bx.  相似文献   

6.
利用纳滤膜技术浓缩鸡肉卤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液,以代替传统的多效浓缩方法,并对纳滤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表明:当选用孔径360 Da的纳滤膜,操作压力为1.5 MPa,操作温度为40℃,pH为6.0,浓缩效果最好;纳滤浓缩30 min后,膜通量趋于平稳.将卤制加工废弃液经过膜分离浓缩制成天然调味品,一方面可开发新型风味的调味品,另一方面对于环境保护,实现清洁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芦笋罐头产量的增加,如何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芦笋罐头质量,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就芦笋罐头生产中的预煮及对成品质量的影响,谈一些看法。1 预煮(热烫)对笋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蘑菇罐头由于其原料具有天然美味和芳香的特性,已成为食用菌加工产品中最珍贵的产品。 根据研究,由于呼吸的高强度和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鲜蘑菇在常温下保藏的第一昼夜里就会发生外观、色泽、气味和稠度急剧的变化。此外,蘑菇中极易繁殖昆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清液为原料,用50L发酵罐进行柠檬酸发酵实验,接种量10~12%,发酵起始pH值控制为4.5~5.0,发酵温度37~39℃,罐压0.1Mpa,尿素添加量为0.6%,发酵68h产酸可达16.5%,残总糖≤1.0%,糖酸转化率≥98.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索了用反渗透法浓缩蘑菇预煮液时,其温度、压力、pH、预处理等因素对反渗透器透水速度的影响,发现温度、压力对透水速度影响甚大,并利用回归方法建立了透水速度随温度、压力变化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1.
王肖莉  薛淑静  周明  李露  程薇  关健  杨德 《食品与机械》2015,31(4):35-37,71
以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亮度L*、绿红值a*、蓝黄值b*为评价指标,研究食用菌水解酶A01、食用菌水解酶A02、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6种酶对白灵菇预煮液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6种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极显著变化(P0.05),其中中性蛋白酶的效果最好,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55.0%;酶解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极显著变化(P0.05),其中纤维素酶使白灵菇预煮液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41.28%;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可以明显提高预煮液的L*值;风味蛋白酶降低预煮液的a*值幅度最大;中性蛋白酶使预煮液的b*值加大,其余的酶均降低了预煮液的b*值;以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比较酶解效果,得出风味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常见的食用菌罐头、休闲食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预煮液,预煮液中含有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杏鲍菇、香菇及其预煮液中的可溶性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和香菇与其预煮液中含有的可溶性糖种类相同,杏鲍菇及其预煮液中均含有较多的甘露醇和D-阿拉伯糖醇,而香菇及其预煮液中则含有甘露醇、D-海藻糖和D-阿拉伯糖醇三种;鲜杏鲍菇含甘露醇0.383 mg/g,D-阿拉伯糖醇1.032 mg/g,经预煮后,损耗率分别为55.4%、25.2%;鲜香菇中D-海藻糖0.074 mg/g,甘露醇1.172 mg/g,D-阿拉伯糖醇0.018 mg/g,经预煮后,损耗率依次为96.5%、20.0%、72.0%。   相似文献   

13.
牛肉预煮液进行离心、过滤等预处理后,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75%、50%,主要测定总氮、氨基酸态氮含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质控菌株,检验三种不同浓度牛肉预煮液替代普通肉汤的灵敏度,并观察三种质控菌株分别在不同浓度牛肉预煮液配制的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形态。结果表明:原液、浓缩至原体积75%、50%浓缩液总氮含量分别为2.044、3.066、4.088mg/mL,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945、1.425、1.890mg/mL;磷酸盐实验、碱性沉淀实验、色素生成实验以及灵敏度均符合培养基要求。三种质控菌株的菌落形态、菌落大小、色素生成均符合菌株的生长特性,在50%的浓缩液牛肉预煮液配制的营养肉汤中培养24h,灵敏度均能达到10-9,敏感性最强,故可将总氮、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达4.088、1.890mg/mL的浓缩液替代用于此三种质控菌株培养的牛肉浸液。  相似文献   

14.
牛肉预煮液进行离心、过滤等预处理后,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75%、50%,主要测定总氮、氨基酸态氮含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质控菌株,检验三种不同浓度牛肉预煮液替代普通肉汤的灵敏度,并观察三种质控菌株分别在不同浓度牛肉预煮液配制的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形态。结果表明:原液、浓缩至原体积75%、50%浓缩液总氮含量分别为2.044、3.066、4.088mg/mL,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945、1.425、1.890mg/mL;磷酸盐实验、碱性沉淀实验、色素生成实验以及灵敏度均符合培养基要求。三种质控菌株的菌落形态、菌落大小、色素生成均符合菌株的生长特性,在50%的浓缩液牛肉预煮液配制的营养肉汤中培养24h,灵敏度均能达到10-9,敏感性最强,故可将总氮、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达4.088、1.890mg/mL的浓缩液替代用于此三种质控菌株培养的牛肉浸液。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液化清液为原料,黑曲霉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筛选以及正交试验对玉米清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测定产酸量及菌丝球形态的观察,最终确定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浆0.7%,(NH_4)_2SO_41.0 g/L,MgSO_40.1 g/L,CuSO_40.8 mg/L,ZnSO_40.02 g/L,CaCl22.0 g/L,KCl 0.1 g/L,FeSO_40.34 mg/L,肌醇0.07 g/L。通过30 L发酵罐放大试验确定发酵液初糖浓度为18%、种龄27 h,分段通风转速控制,发酵60 h,柠檬酸产量达到18.33 g/100 m L,糖酸转化率达到100.3%,与带渣发酵方式相比,产酸量和转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柠檬酸生产中黑曲霉菌体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柠礞酸发酵副产物黑曲霉菌体中回收细胞内转化酶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提取条件,可获得活力为93单位/g(干菌体)的β-呋喃果糖苷酶。并对黑曲霉菌体的组成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有约0.52%,的麦角固醇,经紫外光辐照处理,得到富含维生素D2的菌体,用作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17.
蘑菇预煮机是罐头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目前在我国食品机械行业中尚未定型。纵观国内蘑菇预煮工艺,绝大部分采用螺旋推进预煮方式,就是将蘑菇原料由提升机送至预煮槽中加热,其加热温度范围为95~98℃,预煮时间为6~8min,蘑菇在预煮机中的推进动作由螺旋(俗...  相似文献   

18.
19.
蘑菇预煮机是罐头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在我国食品机械行业中尚未定型。纵观国内蘑菇预煮工艺,绝大部分采用螺旋推进预煮方式,就是将蘑菇原料由提升机送至预煮槽中加热,其温度范围为95~98℃,预煮时间一般为6~8分钟,蘑菇在预煮机中  相似文献   

20.
浅盘法生产柠檬酸时,选择抑制杂菌的防腐剂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β—丙内酯——内酯类的化合物——和鲸蜡基吡啶溴化物——通常称为细胞溶胶的季胺化合物的作用。 β—丙内酯存通常条件下为重度1.149公斤/米~3的无色液体。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会水解生成水解丙烯酸和β—氯丙酸。水解产物无毒、无色、无臭。半衰期在10℃时为1080分钟,在75℃时为5分钟。水解速度不决定于PH(在1—7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