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
3.
浅论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电车工业的特点及我国电力工业特殊性的分析,认为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及市场化机制较为完善后,电力发展不能仅靠市场调节,仍然需要规划的指导,提出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日本电力工业与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实施输配分开的条件。深化改革,可以通过实施配售分开,放开售电市场,并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来实现。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电力工业现状与市场化改革情况,特别是其以零售侧全面放开为导向的改革道路和其取得的改革效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1日本电力工业基础1.1日本电力工业主体由10家私营电力公司组成这10家私营电力公司(EPCOs)按地区划分,负责发、输、配、供一体化服务。2003财年,10大电力公司装机容量和销售电量分别达到日本的75%左右。其中东京电力公司(TEPCO)是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提供日本1/3的电力。另外,为了… 相似文献
5.
6.
印度电力市场化改革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印度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和改革历程,并以《2003电力法案》为时间界线,阐述了印度电力工业改革的整体方案,介绍了印度电力工业的交易模式,包括市场准入规则、邦间电力交易和电力监管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8.
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密关联,电网企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服务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从维护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坚决拥护改革、支持改革 相似文献
9.
亚洲电力改革: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 1 0多年间 ,风靡全球的电力工业改革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包括私有化、私人机构的参与、垂直和水平的拆分、公司化重组以及在发电和零售侧引入竞争等。文中首先论述了全球的经济和技术环境及其对电力工业改革、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工业改革的影响 ,之后着重论述了亚洲国家的电力工业改革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以及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输配电系统的特性 ,以及私人机构参与电力工业发展的可能的方式 ,指出在某些国家所进行的将整个电力工业私有化的做法总的来讲不适合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 ,重点在于吸引投资而非将所有电力资产私有化 ,其输电系统仍然应该由政府代表公众所有。对于配电系统 ,可以允许私人机构采用专营权的方式参与运行管理。最后对现货市场中应该采用按“统一切除价”还是按发电公司自己的报价结算这一广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问我国实施了电力体制改革,而电力立法的相对滞后使得现行电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工业协调快速发展,都需要坚持立法先行原则,依法推进改革和发展。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10个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立法基本做法的综述分析,总结了国外电力改革立法的主要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就我国坚持立法先行、依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过去的10多年间,风靡全球的电力工业改革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包括私有化、私人机构的参与、垂直和水平的拆分、公司化重组以及在发电和零售侧引入竞争等。文中首先论述了全球的经济和技术环境及其对电力工业改革,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工业改革的影响,之后着重论述了亚洲国家的电力工业改革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以及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输配电系统的特性,以及私人机构参与电力工业发展的可以的方式,指出在某些国家所进行的将整个电力工业私有化的做法总的来讲不适合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重点在于吸引投资而非将所有电力资产私有化,其输电系统仍然应该由政府代表公众所有。对于配电系统,可以允许私人机构采用专营权的方式参与运行管理。最后对现货市场中应该采用按“统一切除价”还是按发电公司自己的报价结算这一广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16.
欧盟的经验说明,市场范围扩大会带来市场主体增多和供应增加,使竞争更加充分、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更有效地保护供电安全,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清洁电力大范围消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器工业》2001,(7):32-34
中电新闻网不久前发表了由王冬、李宋效、孙盛鹏策划的《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系列专题文章。文章结合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教训,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我刊认为该文对企业很有参考价值,现推荐给大家。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