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涤/棉混纺织物染色加工,一般都是以分散性染料染涤纶纤维,染棉(或粘胶)纤维则用直接、活性、硫化、纳夫妥,还原等染料。染色方式有连续和间歇两种,前者主要是热熔染色,适于大批量生产,即以分散/还原或分散/活性染料,通过浸轧、热熔及汽蒸等工序,使两类染料分别固着在两种纤维上;后者主要是高温高压染涤纶纤维,然后,在常压下用上述染棉的染料套染,是二浴法生产,工艺繁复,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我厂染涤/棉绸原来用后一种方式,先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涤纶纤维,而后水  相似文献   

2.
翠蓝类色泽的涤棉细布由于色光艳亮,手感滑爽,是我厂外贸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原来生产这类产品的染色工艺主要采用分散/活性一浴或两浴法染色(因还原染料、纳夫妥染料均缺少翠蓝类品种),但由于活性翠蓝类染料最近货源奇缺,经常因染料紧张而影响交货期,为了找到理想的活性翠蓝类染料的代用染料,我们根据本厂的生产特点,试验出了分散/缩聚一浴热熔轧染工艺,通过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大多采用分散/还原染料二浴法工艺,其优点是色泽浓艳,牢度较好。由于还原染料价格昂贵,染色工艺冗长,特别是染元青色,染料用量大、成本高、设备沾污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与经济效益。为此我们采用分散/硫化染料二浴法试生产涤棉黑色细纺。实践证明,该工艺流程短,染料用量少,成本低,各项牢度均达到部颁标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染色方法。现将涤棉黑细纺的生产情况作一对比总结,以供参考。 一、染色原理 涤棉混纺织物分散/硫化染料二浴法染色工艺是先轧分散染液,在高温焙烘时涤纶纤维膨化,分散染料渗透涤纶纤维内部而固着;其次浸轧硫化染料隐色体溶液,并被棉纤维吸附,经氧化后硫化染料又重新成为不  相似文献   

4.
涤棉混纺织物大多采用分散/还原工艺染色,此法色泽浓艳,牢度较好。但还原染料价格昂贵,工艺流程冗长,操作要求较高,染色成本很大。为此,我们采用分散/纳夫妥二浴法试生产涤棉中深色布,工艺过程简短,成本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涤棉卡其(65∶35)23×26黑布的生产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赵志燕  蔡传礼 《印染》1991,17(6):33-35
一、前 言 我们知道,一般常规中深色涤棉染色布或印花地色布的生产加工,大多采用分散/纳夫妥,分散/还原或分散/活性工艺套染加工。其轧染过程一般是:先分散染料热溶染涤,后纳夫妥、还原等棉用染料对棉纤维上染着色。以上工艺均存在着生产周期长,染化料成本高,能源耗用大,机台占用多等情况。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分散/纳夫妥套染涤棉织物,若先纳夫妥染料染棉,后分散染料热溶染涤纤维,涤棉色深度反而会加强。这是与常规轧染过程相反的流程。在这种现象启迪下,继续如下实验:用单一纳夫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我们知道,常规中深色涤棉染色布或印花地色布的生产加工,多采用分散/纳夫妥、分散/士林或分散/活性等工艺进行套染。其轧染过程一般是:先用分散染料热熔染涤纶纤维,后用纳夫妥、士林、活性等棉用染料对棉纤维上染着色。以上工艺均存在着生产周期长,染化料成本高,能源消耗大,机台占用多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5.4.3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纺织品染色 (1)染色方法概述[1]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CDP)纺织品的染色方法类似于腈纶/纤维素纤维纺织品,可采用直接/阳离子染料一浴一步法、活性/阳离子染料一浴二步法、活性或还原/阳离子染料二浴法染色.如果做留白染色,则分别用直接和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CDP纤维不染即可.  相似文献   

8.
翠蓝色泽淡雅恬静,由翠蓝纯棉纱线织制的纺织品正畅销国际市场。纯棉纱线的翠蓝染色可以用多种染料来实现。文章分别介绍了用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纳夫妥染料、酞菁染料、缩聚染料等染纯棉纱线的染色工艺,并对各种染料的染色性能及其工艺关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醋纤/真丝交织面料充分体现醋纤和丝绸面料共有的优良性能。采用分散/弱酸性染料和分散/活性染料对醋纤/真丝交织面料进行染色,研究醋酯纤维染色温度对织物失重率的影响,探讨了两浴法和一浴法染色工艺对染色深度、匀染性、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酯/真丝交织面料经高温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发生水解,强力降低,手感变差;采用分散/弱酸性染料和分散/活性染料对醋纤/真丝交织面料可进行两浴染色或一浴染色,均能获得较好的色深值和均匀性;分散/活性染料两浴法染色可以获得更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0.
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染纱工艺不如二浴法好;分散/直接染料一浴法染纱工艺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分散/交链和分散/混纺染料一浴法染纱工艺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型大豆纤维、阳离子改性涤纶ECDP的特性,研究植物蛋白纤维/阳离子改性涤纶ECDP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染中浅色,选用LANNASET活性染料与SD型阳离子染料一浴法染色;染深色,选用汽巴克隆F与SD型阳离子染料二浴法染色。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Tencel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选择直接染料/酸性染料一浴法工艺和活性/金属络合染料(或毛用活性染料)二浴法工艺进行染色,探讨两种工艺中染料的适用性和助剂的选择,以及工艺中的注意事项.实践表明,直接/酸性染料适合染中浅色,而活性/金属络合染料适合染色牢度较高的中深色,且染色织物同色效果好,羊毛纤维损伤少.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涤/棉(T/C)织物的染色和整理一步法工艺是染整工作者为减少工艺、降低能耗、节约成本而长期研究的目标之一。此法是将活性染料或可溶性还原染料和N—羟甲基交联整理剂同浴进行加工。一步法加工织物的质量,至少要达到染色、整理二浴法加工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特性,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工艺,探讨了分散染料、BES型活性染料和现代活性染料的染色性和分散/活泼二浴法工艺的同色性。经筛选的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工艺船达到较好的同色性效果,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甲壳素纤维的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活性和直接染料对甲壳素纤维、甲壳素/粘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测定六种活性染料和八种直接染料在不同染料浓度下对甲壳素纤维、粘胶/甲壳素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染色固色率,比较了它们的染色性能;考察了甲壳素纤维和棉纤维同浴染色的竞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纤维的竞染能力远高于棉纤维,且在活性染料染色条件下竞染更明显;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对甲壳素纤维有相近的固色率,对粘胶纤维而言,直接染料固色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涤棉针织物,介绍了3种传统工艺,即氧漂、增白工艺,氧漂、分散直接染料染整工艺以及氧漂、分散活性染料染整工艺,并对比介绍了8种短流程染整新工艺,包括氧漂、增白一浴一步法工艺,氧漂、分散直接染料染色一浴一步法工艺,精练后分散、L型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氧漂后分散染料免还原清洗工艺,氧漂、染涤一浴一步法工艺,氧漂后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浅色工艺,氧漂后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中色工艺以及氧漂后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深色工艺。对照工艺流程、染料助剂配方及工艺曲线,分析并证明了新型短流程工艺具有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锦棉、锦黏、涤棉、涤黏面料目前大多采用两浴法染色,染色工艺长,水、电、汽消耗大。而中性染料与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高温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与中性染料或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只能染浅中色。文中探讨了锦棉或锦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涤棉或涤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并列举了染色实例。结果表明,锦棉或锦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涤棉或涤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是可行的,工艺的关键是活性染料的选择和p H值的调节,且纯碱用量应控制在2 g/L;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的实施可以缩短染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电、汽的消耗,减少排污。  相似文献   

18.
涤纶纤维常与棉或粘胶纤维混纺成纱线后进行染色。对于这些混纺纱线,一般用分浴两步染色法,分别对不同纤维进行染色——先用分散染料染涤纶组份,然后用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或直接染料等染棉或粘胶组份。 上述涤纶组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主要为高温高压染色法和载体染色法两种。 一、高温高压染色法 根据各个分散染料的扩散能力和上染速率,可以用三种不同的升温法染色,其升温曲线见图1、图2、图3。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线的染色同色性,采用安诺素棉用活性染料一浴法、沙拉菲尼尔直接染料/安诺赛特弱酸性染料一浴法和安诺素活性染料/拉菲尼尔直接染料的一浴法等3种染色工艺,通过调节染料的复配比例,以实现棉与丝光羊毛两组分纤维表观得色深度的一致性.试验发现,活性染料一浴法工艺简单,但适用染料较少;安诺素活性染料,染色时补充拉菲尼尔直接染料染色效果较好,但直接染料的色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棉纤维混纺织物的烧毛、退煮漂、丝光和定形工艺;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分散同浴染聚乳酸(PLA)/棉混纺织物,介绍了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处方及流程,并就染色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中性条件下染色,可避免PLA不耐碱的缺点,缩短染色时间,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